摘要: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城市建设的愈加重视,国内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在这种局势下,市政的工程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更多更大规模的项目也能够因此得到不菲的投资,大量资金的注入也使得工程可以使用高难度的技术,由此提高了项目的等级。但是,由于市政工程的复杂性,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意外。本文就国内目前市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重点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着重分析对于加强施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控制计策,以期能够改善我国地方市政工程建设的现状。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在目前,国内的市政项目管理方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施工过程仍旧存在着很多不定性,这就导致类似于工程周期逾期,或者是工程总体的资金投入超过预期等的情况时常发生。更加严重的是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并因此而耽误正常的施工速度。其实,个体或者企业在经营中也会面临着各种意外,但是较为相似的是他们都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比如提前避让风险,或者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根据实情评估等级,并制定最佳的解决措施以保证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管理方应该避免不可控因素的出现,重视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因素
(一)工期延误
市政工程基本都是些规模偏大而且又繁琐的项目,再加上它的工期比较紧张,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施工的每个阶段都环环相扣,任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导致整个工程方向出现偏差,拖延了整体进展,为周边市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政府的公众信服力大打折扣,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非常不利于市政工作的开展。
(二)造价超出预期
因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投资方有时会突然提出新的设计要求,又或者施工时发生的意外促使方案不得不进行修改,产品设计发生变更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致于会耽误工程的进展,甚至延长原本的生产周期。除此之外,对于造价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建筑材料。由于当下市场上建材价格是非常不稳定的,其发生波动的次数较为频繁,这对于工程量较大的市政工程来说,其本身工期较长的特点就决定了建材方面的支出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几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都会使得项目需要增加额外的资金投入,导致最终的工程成本过高,对企业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三)工程质量问题
众所周知,施工质量往往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它关系到产品的最终效果,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市政工程更是将其作为重中之重。但是在现实施工中仍然是会有一些意外出现,比如,在对于建材审核时不够严谨致使项目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施工设备的过于陈旧无法达到预期标准,甚至是施工技术不符合规范等。这些情况都会拉低了整体建设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
二、加强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综合以上情况,只有企业提升的自身对于风险的管理水平并且重视对于施工的把控,才能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施工中的风险。通过分析对造成工程风险的几大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建议;
(一)强化合同管理
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合同形式,分别是全价、单价承包,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对于承包商的责任划分不同。在第一种合约里,承包商是要对工程的整个过程全权负责,这使承包方在面临着高风险的同时亦获取着高收益,但是由于在国内投资市场尚未成熟的局势下,成本最终依旧是要记在投资方的账户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种在我国较为普遍,它主要是投资方作为主导,承担所有风险,而承包商仅仅负责其中的单个环节,因此,采用这种签订方式可以更直接的选取最佳施工方式,但是却容易失去对于建筑成本的控制。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投资方应该重视与承包商之间对于合同的选择和管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
(二)建立风险管理部门
对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国内企业应当效仿国外的部分企业建立起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做到及时判断并控制风险,减少没有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施工前,该部门会总结之前相关案例已经出现的状况,确保做到对于风险的避让。在施工过程中,专业人员会紧跟工程进展时刻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把控,及时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且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在每一项工程结束之后,企业的该部门都要记录各种状况,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这样在对下一个施工项目进行施工风险评测的时候,就会促进项目进程更好地平稳前进。
三、加强风险控制的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备并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市政工程基本都是国家的投资项目,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战略方向。加强对于风险的管理,可以施工进程得到有效改善,还能够合理地调动各类资源,由此提升经济收益。此外,这还为科学的生产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经营环境。
(二)规范我国建筑市场
对于国内目前建筑市场所存在的风险,建筑企业内部应积极地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适时推行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风险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推行相应的风险运营政策,增设相应的审计系统。这些措施都可以促使我国的建筑市场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并且可以早日在国际上取得市场优势。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部加强控制风险的能力,建立属于科学的管理体系,既可以避免意外带来的资金损失,又能够保存自身的经济实力,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仅会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影响力。况且,我国其实在很早就已经进军国际市场,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的运用意味着国企管理观念的进步,更有助于走出国门的建筑企业在国际残酷的竞争市场站稳脚跟。
四、结语
综合国内工程建设市场的实情,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市政项目还是普通项目,对于风险的控制管理仍旧是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薄弱区域。但事实上最为关键的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对风险控制引起重视,管理观念仍旧停留在过去,这也致使他们无法看清国际的形势,失去了很多发展先机,导致企业的经营在大局势下变得更加艰难。要想在国际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国内企业就应当全力以赴,学会引入并改善国际上更为先进的理念,为自家企业量身定做一套管理体系。抓住问题的源头,建立起专业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保存经济实力,赢得核心竞争力,打赢国际战。
参考文献
[1]何承锋.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J].建筑与装饰, 2017(6).
[2]袁郑.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 2018, 16(7):255-256.
[3]倪家坡.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类别及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1):00186-00186.
作者简介
张勇(1989-01-16),男,汉族,籍贯:湖南省郴州市,当前职务:西北工程总局工会主席,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专业。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风险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