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锐[1]2002年在《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及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骨髓的MRI表现、测定T_1WI腰椎骨髓信号强度值(SI值),探讨MRI在急性白血病诊断、评价疗效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骨髓穿刺证实的初发急性白血病30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髓细胞白血病(AML)18例,同性别、同年龄30例志愿者做对照组,缓解组12例,行腰椎矢状位(Sag)、骨盆、股骨近端冠状位(Cor)MRI检查及腰椎T_1WI骨髓SI值测定。结果:初发急性白血病:①在T_1WI,腰骶椎、髂骨骨髓呈均匀弥漫性低信号或结节弥漫性低信号;股骨呈不均匀性低信号;②在T_2WI脂肪抑制像或STIR像,腰骶椎、髂骨骨髓呈均匀弥漫性高信号或结节弥漫性高信号;股骨呈不均匀性信号。白血病缓解后:③在T_1WI信号升高,T_2WI脂肪抑制像或STIR像,信号降低;同时可观察并发症的MRI表现。测量腰骶椎在T_1WI SI值:④正常对照组与急性白血病初发组之间的腰椎骨髓SI值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⑤治疗前后白血病骨髓SI值之间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治疗后SI值明显生高;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同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SI值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观察ALL同AML在股骨近端浸润分布范围,⑦ALL浸润范围较AML大,在AML股骨头骨骺、大转子,骨髓受累机会要小于ALL,两者分布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骨髓MRI检查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通过观察骨髓MRI表现、腰椎骨髓T1WI SI值的测量,可对病变的有无、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治疗的效果做出有效的判断;同时,MRI能显示不同类型AL的骨髓分布特征,为AL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林志谦, 陈克敏, 管永靖[2]2009年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骨髓MRI表现与定量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RI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改变,测定腰椎骨髓与脑脊液在T1加权图像(T1WI)上的信号强度比值(SIR值),探讨MRI对成人急性白血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骨髓穿刺和组织学证实的成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比较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浸润及治疗前后MRI变化、SIR值改变,评估内容包括腰椎矢状位及骨盆、股骨近端冠状位MRI检查数据,MRI序列主要为自旋回波(SE)T1WI和短时反转回复序列(STIR)。结果: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腰椎骨髓病灶在T1WI上呈弥漫性低信号或不均匀性低信号;在STIR上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性高信号。42例成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33例行骨盆、股骨近端冠状位MRI。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股骨近端的浸润分布提示,ALL的骨髓侵犯范围较ANLL更广泛(P<0.05)。而腰椎MRI定量分析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腰椎骨髓SIR值与正常对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4±0.336比2.903±0.454(P<0.0001)]。9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复查腰椎MRI,其中4例缓解者较化疗前其腰椎骨髓在T1WI上信号升高,STIR上信号降低,与正常对照组腰椎骨髓SIR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复查显示治疗后未缓解者(1.668±0.402)与正常对照组腰椎骨髓SIR值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LL组患者腰椎骨髓T1WISIR值较ANLL组低(1.505±0.240比1.742±0.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穿结果示,骨髓恶性白血病细胞的数量(B%)与腰椎骨髓SIR值呈线性相关。未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初次MRI表现(MRI股骨浸润程度分级及SIR值定量)与其治疗后缓解情况相关。结论:MR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管永靖, 陈克敏[3]2004年在《磁共振成像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检测骨髓增强前后强化率,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浸润性病变,探讨MR成像在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常志愿者和41例骨髓穿刺证实的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正常志愿者行常规腰椎及骨盆MRI检查,急性白血病初发患者于确诊后初次治疗前行常规腰椎及骨盆MRI检查。MR扫描序列包括T1WI、脂肪抑制短时反转回复序列(STIR)、增强T1WI,MR增强采用马根维显作为对比剂。增强扫描参数与平扫参数保持一致。分析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的骨髓MRI表现、定量测定骨髓强化后的MR信号增强率,与骨髓穿刺、核素显像结果及正常组MR强化率等作比较。结果:41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初次治疗前MR成像发现有骨髓浸润的41例,均为弥漫性浸润,增强扫描后发现骨髓异常强化,平均强化率为119.95%,最高强化率为368.06%,骨髓穿刺结果均为阳性,核素显像除1例阳性外,其余皆为阴性。MR增强扫描定量分析提示骨髓浸润性病变存在异常强化,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骨髓。结论: MRI作为无创性的成像技术,能一次对大量骨髓组织进行检查,可清楚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反映病变的成分改变情况,骨髓的强化程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髓异常造血的存在。根据MR表现与骨髓穿刺结果
林志谦, 陈克敏, 管永靖[4]2008年在《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往诊断骨髓疾病的主要方法是骨髓活检,但活检并不能真正反映骨髓改变的全貌,且是一种有创检查。1980年磁共振成像(MRI)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无创性和对骨髓检查的敏感性,为诊断骨髓疾病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84年,Cohen等[1]首先报道了MRI在小儿白血病骨髓定性研究中
张刚[5]2008年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骨髓MRI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骨髓的MRI常规序列表现、扩散特性及MRI在诊断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15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儿(病变组)和1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行腰椎矢状位SE T1WI、FSE T2WI、脂肪抑制FSE T2WI(FS-FSE T2WI)及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DWI检查,分析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腰椎骨髓MRI常规序列表现,评价白血病组和对照组在DWI上的信号衰减率(signal attenuationratio,SAR)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a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1)MRI常规序列表现:与对照组相比,病变骨髓在SE T1WI呈低信号,在FSE T2WI呈中等信号和FS-FSE T2WI呈高信号,呈弥漫均匀分布。同一病变椎体在FSE T2WI和FS-FSE T2WI上信号强度的差值为7.775±2.22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11.995±27.989,二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5)。(2)SAR值病变椎体和对照组正常椎体在DWI上的SAR值分别为,b=400s/mm~2时,(33.51±6.64)%、(27.84±6.15)%;b=600s/mm~2时,(54.73±12.02)%、(37.15±6.20)%,同一b值的DWI上,病变椎体的SAR值高于对照组正常椎体(t值分别为4.57和2.26,p<0.05)。相同成像组织随b值增高,SAR值逐渐增高(t值分别为5.98和3.70,p<0.05)。(3)ADC值病变椎体和对照组正常椎体在DWI上的ADC值分别为,b=400s/mm~2时,1.17±0.26×10~(-3)mm~2/s、0.59±0.45×10~(-3)mm~2/s;b=600s/mm~2时,0.76±0.15×10~(-3)mm~2/s、0.48±0.02×10~(-3)mm~2/s,同一b值的DWI上,病变椎体的ADC值高于对照组正常椎体(t值分别为6.31和7.397,p<0.05)。相同成像组织,随b值增高,ADC值逐渐减小(t值分别为5.161、7.978,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儿童急性初发白血病腰椎骨髓表现为均匀弥漫的异常信号,而DWI序列能够对儿童急性初发白血病骨髓进行定量分析,更准确地反映了病变骨髓的病理改变。在常规MRI表现和弥散特性方面,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腰椎骨髓无明显差异。
龙莉玲, 黄仲奎, 宋英儒, 李文美, 叶伟[6]2000年在《急性白血病骨髓MRI定性和定量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的MRI表现和T1及对比噪声比 (CNR)的测定 ,对照临床、病理资料 ,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MRI定性和定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 38例 ,缓解组 2 5例 ,对照组 35例进行MRI检查及T1值和CNR的测定。结果 急性白血病T1WI:治疗前组 38例 ,腰骶椎、髂骨及股骨近段均表现为信号降低 ;化疗缓解组 2 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信号增高。T2 WI :38例治疗前组和 2 5例化疗后组各椎体、髂骨、股骨上段呈等信号。外周血B %、骨髓B %、腰椎T1值、腰椎 /皮下脂肪CNR、股骨骨髓 /皮下脂肪CNR于急性白血病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组与缓解组间的差异均有显着性 (P <0 .0 5 ) ,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 ,不同细胞类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腰椎T1值于不同性别、年龄组间的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治疗前组骨髓B %与腰椎T1值、腰椎 /皮下脂肪CNR ,外周血B %与腰椎T1值、腰椎 /皮下脂肪CNR及腰椎T1值与腰椎 /皮下脂肪CNR之间成直线相关 (P <0 .0 5 )。结论 急性白血病的MRI检查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在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简便实用 ,为避免多次重复骨髓穿刺检查以及全面
孙和顺, 王毅捷, 薄金勇, 马亚震, 廖云杰[7]2017年在《MRI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与CAG化疗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RI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及CAG化疗预后判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化疗前均行MRI检查,其中34例患者行CAG治疗,34例行HAG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34例CAG治疗患者化疗后再次借助MRI检查其骨盆、腰椎矢状位、股骨近端冠状位,T1WI腰椎骨髓SI值变化情况,并与34例健康志愿者对比分析。结果 CAG治疗缓解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优于HAG治疗(P<0.05)。健康对照组MRI椎体骨髓分布表现为多发弥散性高信号;急性白血病组化疗前31例均匀弥漫性低信号,3例不均匀斑片状低信号。ALL与AML股骨大转子、股骨头骨骺浸润分布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经CAG治疗后,缓解组11例椎体中央带状高信号,5例弥漫性斑点状高信号,4例无明显信号变化;未缓解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其中健康对照组SI值高于急性白血病组(P<0.05),急性白血病组SI值低于缓解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缓解组T1WI腰椎骨髓SI值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ALL患者SI值与AM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AG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效果较好,MRI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临床推广应用。
牛金亮[8]2006年在《股骨骨髓的MRI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股骨骨髓及骨发育的脂肪抑制MRI研究目的采用STIR脂肪抑制序列观察不同年龄股骨近端红黄骨髓的转化及骺软骨发育的特征,分析股骨红黄骨髓的分布及骨髓转化的规律。方法搜集0-25岁正常志愿者52名,除外骨髓异常病变,按不同年龄段分为6组。采用1.5TMRI检查仪行冠状位股骨中上段MRI检查,扫描序列及参数为:短时间翻转恢复序列(STIR)序列,TR=5000ms,TE=27ms,TI=180ms;SE序列T1WI,TR=580ms,TE=20ms。两序列均采用相同层面,层厚3mm。观察股骨近端骨骺二次骨化中心、大转子、干骺端、骨干近端、骨干远端五个区骨髓的信号强度,以同视野肌肉及脂肪的信号强度为参照,依照STIR序列骨髓MRI信号强度分级。同时观察骺软骨及骺板的MRI表现。结果股骨近端红骨髓向黄骨髓转化的顺序为:骨骺二次骨化中心、股骨干、大转子及干骺端。STIR序列与T1WI结合可以明确显示骨骺及大转子骨化中心的发生及骨髓转化的特征。STIR序列显示干骺端骨髓转化始于骺板下及大转子内侧,20岁后红骨髓主要分布在生物力线区;股骨干骨髓转化由远端向近端发展,20岁后远端为黄骨髓,近端仍保留红骨髓与干骺端红骨髓相连。STIR序列不同年龄骺板的信号强度不同。与SE序列相比,STIR显示红骨髓的分布范围更接近解剖学分布。结论STIR序列能显示股骨红黄骨髓转化及骺软骨发育的全过程,能较准确298X384,采集层面为1层,每次采集时间为1.5s。分别在髋臼、股骨头及干骺端选择感兴趣区(ROI),观察骨髓的血流灌注。绘制百分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ETC)。选择下列参数评估骨髓组织微循环特征:首次通过最高信号强度(fEmax),评估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最高信号强度(Emax),评估组织间隙容积;渗出率(washout),评估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分别比较正常组及激素组叁个不同ROI各参数值、比较两组相同ROI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激素对骨髓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FLASH序列T1WI动态增强扫描能全面显示骨髓微血管的血流灌注。正常组髋臼骨髓的fEmax、Emax、washout值最高,股骨头骨髓的fEmax、Emax最低,干骺端各参数值居中,叁个ROI的fEmax、Emax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3.96,235.96,p<0.05)。髋臼及干骺端的washout差异显着(t值为12.34,p<0.05)。激素治疗组叁个ROI的fEmax、Emax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1.57,115.44,p<0.05),髋臼及干骺端的washout差异显着(t值为11.90,p<0.05)。正常组与激素组比较,两组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的fEmax、Emax值差异显着;髋臼、干骺端的washout差异显着,p值均小于0.05,。结论正常人体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毛细血管的密度、组织间隙容积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不同。激素治疗后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血流灌注量及组织间隙容积下降。第四部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股骨骨髓浸润的MRI研究目的研究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股骨骨髓的MRI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成人AML患者106例行股骨中上段骨髓MRI检查,采用SE序列T1WI及STIR序列冠状位扫描,观察股骨骨髓浸润的MRI表现,参照同视野肌肉及皮下脂肪的信号,按骨髓浸润的范围分级。结果AML患者按股骨骨髓浸润范围分为5级,分级的方法为:Ⅰ级.股骨干近端骨髓局灶样浸润;Ⅱ级.股骨干近端骨髓均一浸润;Ⅲ级.股骨干近端及干骺端受累;Ⅳ级.骨髓浸润范围包括:股骨干近端、干骺端全部、股骨头及大转子部分区域浸润;V级.整个股骨中上段均一浸润。106例AML中MRI分级为Ⅰ~Ⅲ级者65例,缓解52(52/65)例,MRI分级为Ⅳ~Ⅴ级者41例,缓解12(12/41)例,统计学证实两组的缓解率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44)。结论AML股骨骨髓浸润的MRI表现可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宋英儒[9]2000年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的MRI定性和定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的MRI表现和T1值及对比度信噪比(CNR)的测定,对照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MRI定性诊断(MRI的阅片分析)和定量诊断(T1值和CNR的测定分析)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前患者38例作为急性白血病治疗前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4~65岁,平均18±15岁,ALL27例,AML11例。选择治疗后缓解25例作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缓解组,包括15例有化疗前后对比,1~2次MRI追踪复查。选择35例无造血系统疾病史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进行MRI检查,检查使用0.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所有病例均作了腰骶椎矢状面和髂骨、股骨近段冠状面的检查。选择自选回波序列T_1WI(T_R450/T_E20,T_R700/T_E20ms)、T_2WI(T_R3600/T_E80ms),层厚5毫米,层距1毫米,矩阵180×256成像。分别对各组MRI进行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各组MRI特征,同时测定T1值和CNR,并与临床类型、骨髓形态学或病理材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对急性白血病骨髓的MR图像、T_1值、CNR与临床类型、骨髓形态学或病理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5例正常对照组T_1WI表 现:腰椎分为二组,年龄《0岁,25例,为均匀等信号背景下椎体 中间部出现少许条带状高信号;年龄>Zo岁,ic例,为等信号背景 下椎体中间部、椎体后部出现条带状、类叁角形高信号。骼骨35 例为等信号背景中仅在髓臼中上部见不规则斑点状高信号灶u0 例,全部<20岁)或并有骼骨不规则小斑点状高信号灶门 5例,其 中5例<2 0岁,ic例>Zo岁人股骨近段,年龄>Zo岁的ic例均表 现为较均匀高信号;年龄 15毛0岁的 14例表现为等信号背景下可见 斑点、斑片状高信号相互交错分布且年龄越大,高信号灶越多,范 围越广;年龄q5岁的11例均表现为较均匀的稍低信号。全部对照 组T。WI各部位均表现为均匀的等信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 白血病L血表现:①治疗前组38例:腰雕椎38例所有椎体均表 现为均匀的信号降低;骼骨38例均表现为低信号,其中3例于髓臼 旁见斑片状高信号残留;股骨近段信号降低38例,其中8例股骨头、 股骨大转子见斑片状高信号残留。②缓解组25例:所有椎体、骼骨、 股骨头、股骨大转子及骨干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信号增高,达完全 缓解者*1例)比部分缓解者门例)更接近相应的正常骨髓信号。 其中9例还作了治疗后追踪观察,结果6例两次经骨髓穿刺检查均 为完全缓解,第H次(化疗后2周~4周内行MAI检查)MM检查 椎体信号比第一次(化疗1疗程结束后5天内行MM检查)略为增 高;3例第一次复查为缓解,第二次复发后MRI表现为椎体、骼骨 及股骨上段骨髓信号重新降低;经治疗后2例再次缓解,经MRI检 查,其骨髓信号重新升高。38例治疗前组和25例缓解组(包括3 4 例复发)各椎体、髓骨、股骨头、股骨大转子及骨干TJ 的信号改 变不大,为等信号,与正常组所见大致相同,但6例化疗缓解后第 一次复查5例可见片状高信号,第H次复查均为等信号。全部急性 白血病治疗前组TJ 腰骰椎、骼骨、股骨近段的信号均同时降低。 血B%旧%为原始+幼稚细胞的百分比,下同人骨髓B%、腰椎T; 值、腰枫皮下脂肪CNR、股骨骨髓/皮下脂肪CNR于急性白血病治 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前组与缓解组间的差异均有显着性 0叼.05,0刀1人 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着性0列刀5人 急性白血病治疗前组骨髓B%与腰椎T;值、骨髓B%与腰椎l皮下脂 肪CNR、外周血B%与腰椎T;值、外周血B%与腰捆皮下脂肪C皿、 腰椎L值与腰橄皮下脂肪CNR之间成直线相关0功.05人 急性 白血病治疗前组外周血B%、骨髓B%、骨髓细胞增生度、腰椎T; 值、膨皮脂CNR、股T;值、股骨/皮脂CNR于不同细胞类型间的 差异无显着性(P功乃5人腰椎L值于不同性别、年龄组间的差异 无显着性(P>o.05)结论:急性白血病骨髓的M RI检查为一种无 创性检查方法,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对估计病情的 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简便实用,为避免多次重复骨髓穿刺检 查以及全面观察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范围和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 义。
徐文坚, 徐爱德[10]2001年在《骨髓弥漫性病变MRI应用的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髓弥漫性病变放射学诊断的主要依据为骨质破坏 ,尽管其特异性较高 ,但敏感性很低 ,因为许多骨髓浸润在放射学发现骨破坏之前 ,病变即已很广泛。骨核素扫描尽管敏感性较高 ,但却不易发现弥漫性骨髓浸润及溶骨性转移瘤。与其他影像方法不同 ,MRI能直接显示骨髓
参考文献:
[1]. 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及定量分析[D]. 徐锐. 青岛大学. 2002
[2].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骨髓MRI表现与定量分析研究[J]. 林志谦, 陈克敏, 管永靖.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3]. 磁共振成像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的临床应用[J]. 管永靖, 陈克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4]. 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研究中的应用[J]. 林志谦, 陈克敏, 管永靖.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5]. 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骨髓MRI研究[D]. 张刚. 青岛大学. 2008
[6]. 急性白血病骨髓MRI定性和定量诊断价值[J]. 龙莉玲, 黄仲奎, 宋英儒, 李文美, 叶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
[7]. MRI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与CAG化疗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 孙和顺, 王毅捷, 薄金勇, 马亚震, 廖云杰. 肿瘤药学. 2017
[8]. 股骨骨髓的MRI研究[D]. 牛金亮.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9]. 急性白血病骨髓的MRI定性和定量研究[D]. 宋英儒. 广西医科大学. 2000
[10]. 骨髓弥漫性病变MRI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 徐文坚, 徐爱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标签:肿瘤学论文; 急性白血病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骨髓细胞论文; 骨髓检查论文; 放化疗论文; 腰椎论文; 股骨头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