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1]2002年在《溢油污染对渔业资源的损害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所研究的‘溢油对渔业资源损害评估’在我国是一个新的课题,至今在这方面还没有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海域渔业资源状况的污染损害评估理论。损害赔偿是否及时、完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溢油清除和环境恢复活动的效率和结果。因此重视对油污损害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和国内在海洋污染损害评估技术上的发展状况,分析并比较中国目前的赔偿机制以及评估技术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然后针对中国渔业资源的状况,从溢油对海洋渔业资源损害的特征和性质出发,选择合理的数学模型,将其应用于渔业资源的短期损害和长期损害评估中,最后,运用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将这一模型编写成可视化应用程序,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例的渔业损害评估。 目前对于渔业资源的长期损害,我国现行的方法是将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短期损失)乘以叁倍作为溢油对渔业资源长期损害的赔偿。这种方法未免过于武断,缺乏理论根据,其结果不易被事件当事双方所接受。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在遵循国际、国内损害赔偿与索赔原则的基础上,将海洋生物学中的鱼类生长模式引入到溢油对渔业损害评估体系中,利用Beverton-Holt方法计算由于新成员减少以及幼年生物、成年生物再生长损失所形成的长期损失;另外,对由于溢油毒性直接造成的水产品短期损失,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农业部渔业局1996年颁布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只能手工计算,没有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本文对这一方法进行可视化编程,为保险部门、海事法院、地方政府、港务监督、水产养殖等有关机构对溢油造成损害的合理处理、仲裁、赔偿与索赔提供一个简单、直接、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本文所编写的软件能够科学的定量化评估溢油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害,其结果是合理的,完全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去,为海上溢油事故造成渔业资源损害的赔偿与索赔提供科学依据。
刘伟峰[2]2010年在《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然而全球频繁发生的溢油污染事故,在对海洋造成了严重破坏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海洋溢油污染损害评估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我国由于缺少有效的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致溢油污染的损害往往得不到充分合理的赔偿,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指标和评估程序,对于提高我国油污损害评估技术和对油污损害进行合理索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对溢油污染生态损害的评估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及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内容的界定本文针对目前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过程中评估内容不明确且缺乏法律认可的问题,基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和油污损害的相关理论,从理论的角度将溢油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害明确为生态系统服务损害,将评估内容界定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从受损到恢复至正常状态这段期间的价值损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服务至原有状态的费用(生态系统修复费用)、以及进行生态损害评估的费用(损害评估费用)。结合国内外溢油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情况,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溢油污染生态损害在司法实践中已得到部分索赔,其索赔类型不应仅仅定位于环境损害,还应涵盖财产损害、经济损失和预防措施。本文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损害与目前存在的环境损害、自然资源损害、环境容量损失等评估模式的区分,界定的生态损害评估内容既符合相关科学理论又能与相关赔偿法律法规相衔接。2.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方法的确定针对目前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方法较为粗略且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基于溢油污染损害和生态系统恢复等理论,参考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方法(NRDA)和生境等价分析技术(HEA),通过损害的确定、恢复的确定、损失服务的定量、恢复及评估费用的计算和赔偿金的确定5个步骤实现对生态损害的评估;将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损失表示为原有价值、受损面积、受损程度、恢复速率和受损时间的积分函数;基于生态价值评估理论,并针对生态系统各类服务不同的价值特点,分别选用适宜的评估方法对其损失进行了评估;能够合理有效地对生态损害进行计量,从而实现了对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方法的细化和改进。最后将界定的评估内容与确定的评估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合理可行的生态损害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我国溢油污染损害评估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程序的建立针对目前我国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效率较低、不够重视生态恢复的现状,本文以建立的生态损害评估指标为核心,基于我国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参考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NRDA)和生境等价分析(HEA)的理念,把生态损害评估和生态系统恢复作为一个整体,优化了从溢油事故发生到索赔数额提出整个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流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作为主要评估手段,构建了溢油污染生态损害的评估程序。构建的评估程序以数据资料收集和事故现场调查为基础,包括溢油时空分布再现、损害对象及程度确定、生态系统恢复计划制定和生态损害价值评估4个模块,注重了生态恢复在损害评估中的基础作用,各模块衔接紧凑,工作流程简明清晰,操作简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油污损害赔偿的评估效率。4.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的实证研究根据本文建立的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指标和评估程序,对胶州湾潜在的溢油风险将导致的生态损害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点发生的相同规模溢油事故,但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溢油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也各不相同;同一溢油事故中,海洋生态系统各服务类型的受损范围、受损程度、受损时间以及恢复速率也并不相同;溢油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及受损情况和恢复效果,应根据事故情况和海域特征,通过调查分析最终确定。实证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指标和评估程序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对溢油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评估;同时研究成果还能够为胶州湾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提供定量化技术支持,为胶州湾的生态保护和溢油应急计划的完善提供技术指导,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张九新[3]2011年在《海上溢油对海洋生物的损害评估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能源消费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叁大石油进口国。我国进口石油的90%是通过船舶运输来实现的,相应地,发生船舶溢油污染的潜在风险也大大增加,溢油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并造成损害的问题也凸现出来。2010年3月,《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生效。为了保证该条例的实施和执行,交通运输部陆续颁布了具体的管理规定。尽管溢油污染损害赔偿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在起草和讨论过程中。但从以往经验看,由于缺少理论基础,溢油污染损害赔偿中的生物损害评估仍是一个难题。基于上述情况,溢油污染生物损害评估将是海事管理未来的一个研究领域,直接影响溢油污染赔偿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加快研究和发展溢油生物损害评估机制的模型并加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溢油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概述了国内外对溢油生物损害评估与赔偿机制进行的技术方法研究和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指出我国目前对海洋生物的研究情况,并结合大连的一次溢油实例具体分析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对比发达国家的评估方法,提出适合我国现有情况下行之有效的溢油生物损害评估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为海事溢油污染生物损害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保证生物损害得到合理适当的赔偿,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
廖国祥[4]2008年在《基于GIS的溢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定量化评估溢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害程度一直是国内外溢油污染案件赔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本文在总结分析我国溢油污染生态损害索赔,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和生物资源定量化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建立溢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害数值评估模式为主线,对其主要组成部分海上溢油行为归宿模型、油污染海洋生物暴露影响模型、溢油污染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内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概述如下:1.通过模拟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对暴露生物的损害过程,提出溢油污染生物资源损害的数值评估模式:在污染事故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潮流数值模型和溢油行为归宿模型获得海上溢油污染的时空分布,然后利用生物暴露模型和急性毒性模型模拟不同类型海洋生物的活动方式以及暴露于油污染时的急性毒性效应,最后得到溢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害评估结果。2.应用“油粒子”理论建立叁维溢油行为归宿模型(OSTFM),用于模拟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时空动态分布:包括适用于近岸海区的叁维潮流模型;能够模拟固定点源瞬时泄露、固定点源连续泄露、移动点源连续泄露以及多个点源连续泄露等溢油泄露模式,以及模拟溢油的漂移、扩散、蒸发、乳化、溶解、分散、密度和粘度变化等运动和风化过程;采用可动态调整的计算网格和“粒子—浓度”转换方法计算水中石油烃浓度场。3.通过对油污染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数据的统计回归,建立能够反映溢油污染和海洋生物“时间—浓度—效应”相互关系的生物急性毒性模型(OSATM),可用于计算实际溢油事故污染对海洋生物的损害程度,并初步建立海洋生物毒理数据库。应用拉格朗日原理建立溢油污染生物暴露模型(OSBEM):采用拉格朗日“生物粒子”来表示浮游生物、海洋鱼类和底栖生物,通过追踪每个“生物粒子”在油污染环境中的行动方式,并记录其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结合生物急性毒性模型来推算其受损程度;根据海鸟、海洋哺乳动物等野生动物被一定厚度的油膜粘住后致死的概率,来估算其死亡损害程度。4.提出应用COM组件技术开发溢油模型控件(OSMAC),实现海洋动力、溢油行为动态以及生物影响等数值模型的计算核心、数据管理及可视化功能的有机组成。通过基于组件的高效集成方案,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组件开发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在面向对象集成开发平台Visual C++支持下,设计和开发基于GIS的溢油污染生物资源损害评估软件系统(OILASSESS),实现了GIS应用功能,以及海区潮流模拟、溢油行为动态模拟、溢油事故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等专业应用功能。5.应用本文提出的损害评估模式评估大连湾的“阳澄湖”轮和“阿提哥”轮两起溢油事故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共同损害影响,以及评估大连湾的“千岛油1”溢油事故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害影响。两个评估案例的溢油污染范围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监测结果吻合较好。通过与海洋渔业部门的“专家评估方法”估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数值评估模式得到的生物资源损害程度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合理。由于我国目前仍缺乏能够有效应用于溢油污染事故生态损害索赔的定量化评估技术,本文的研究可为完善和提高我国海洋溢油事故生态损害评估技术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周玲玲[5]2006年在《溢油对海洋生态污损的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以往的溢油事故处理中,人们大都关注的是直接的环境损失,包括事故调查费用、清污费用、财产损失及渔业资源的损失等,但对更为巨大的海洋生态价值损失研究未有广泛开展。基于目前海洋溢油环境损害评估索赔不充分的现实,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溢油生态污损评估程序和评估量化指标体系,以期使海洋环境损害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赔偿。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分析溢油对海洋环境损害大小的决定因素,对油污生态污损项目进行归类分析,并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将溢油对海洋环境的生态损害分为对海洋资源价值和海洋生态功能价值的损害。(2)结合实践,并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海洋生态价值理论和计算方法,建立一套溢油对海洋生态污损的评估程序,分模块详细介绍其5个子模块的主要内容。(3)建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量化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3类13个指标。(4)本文还首次将条件价值法用于海洋生态保护区等敏感目标非利用价值的评估过程,设计了投标博弈法的实施方案。(5)将所建的评估程序应用于“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根据本事故的特征,建立“塔斯曼海”轮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指标体系,所得成果如下:①采用市场价值法估算天然渔业资源、捕捞业等直接利用价值的损失,采用Costanza等人关于河口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平均公益价值的研究成果估算海洋干扰调节、生物控制、文化价值、营养循环等间接利用价值的损失,采用影子工程法、生物修复法等恢复费用法估算海洋生境价值的损失;②在海洋生态价值损害约1.824亿元的总损失值中,间接利用价值损失约占总损失值的98.03%,直接利用价值损失却仅占1.97%,可见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害更大;③在间接利用价值损失中,生境价值损失占总间接利用价值损失的61.06%,干扰调节价值损失约占1.01%,营养循环约占37.73%,生物控制约占0.14%,文化价值约占0.05%,可见,河口湾生态系统生境价值损失较之其他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损失更为巨大,营养循环价值损失次之。通过本文生态污损评估体系的探讨研究和实例计算结果的分析可见,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害更大,我们在实践中要牢固树立海洋有价的观念,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曹伟, 李涛[6]2017年在《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评价技术发展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目前海洋生态环境的判定技术的综合分析,按海洋污染生态毒性损害、海洋污染对渔业资源的损害以及涉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叁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国内外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我国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吴传雯[7]2014年在《大连新港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如今溢油事故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危机,多发生于装油、港内加油、船内驳油等环节。全球每年有大量的溢油事故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溢油事故都给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尤其,海洋溢油事故会污染大面积海洋,随着潮汐、海浪的推动,不仅造成沿岸的经济损失,还会给海洋生物、生境等带来损害。目前,我国石油勘探及航运贸易发展迅速,这都增加了海洋溢油事故的发生风险。本文旨在建立一套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失评估体系,并实际运用于大连新港溢油事故,得出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的撰写不仅有实践意义,还有理论意义。首先,从实践意义的角度来说。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多发生于港口、船舶运输和海上石油开发过程中。虽然大多为突发性的,但是一旦发生不仅会给受灾沿岸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及公共安全带来直接的损害,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海岸线较长,有较多的港口和石油钻井平台,海上往来频繁,有较大海洋溢油污染事故的发生风险。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发生了举国震惊的特大输油管线爆炸事故,造成大量原油外泄,影响周边100平方千米的海域,其中10平方千米的海域受到了重度污染,重创了当地的养殖业、捕捞业、滨海旅游业等,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深入,海洋溢油越来越频繁,对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害的研究迫在眉睫,这为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防御和减轻海洋溢油事故损失提供依据;对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资源后续保障能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次,从理论意义的角度来说。生态保护一直是全球热门话题,我国政府也对其十分强调。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作为单独的篇章集中论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明显,生态环境研究是当前及今后的热门研究内容。国内目前专门针对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失评估的技术方法较少,往往只注重对渔业经济损失、清污费用和财产损失的评估。但是,溢油事故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首当其冲的,由于该损失的无形性,难以用市场价格来估算,使得这部分损失无法获得充分赔偿。本文通过总结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分析运用于生态环境的几类计量评估方法,来构建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害货币化评估体系,这有助于完善溢油生态环境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失的货币化评估体系,将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大部分,建立其子评估指标并提供货币化的评估模型及方法。在直接损失中,本文将其分为渔业经济损失(海洋捕捞业经济损失、天然渔业经济损失)、养殖业经济损失、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清污费用。在间接损失中,本文将其分为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包括4种功能,14项服务)、海洋环境容量损失(包括海洋废弃物环境容量损失和海洋油类环境容量损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补偿(渔业资源恢复和生境恢复)、评估费用。希望本文所建立的体系能够为溢油事故后续赔偿、提高溢油事故应急能力提供依据。(2)此次溢油事故中,将近1500余吨原油流入海湾,大连湾、大窑湾、小窑湾、金石滩等多地受损,影响多项海洋产业。本文通过收集各项数据,将构建的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失评估体系实际运用于大连新港“7.16”溢油事故,得出如下结论:直接经济损失共4479504713.85元,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损失628184432.50元,沿海食品加工企业经济损失4650174.01元,海盐业经济损失170421500.00元,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3495009789.60元,清污费用181238817.74元。溢油事故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损失1125755179.33元,服务功能价值损失中供给功能占59.23%、调节功能占0.33%、文化功能占12.66%,海域环境容量损失占27.78%。希望本文能够带动溢油损失评估模型的开发、为事故的赔偿、风险管理、应急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马军[8]2010年在《考虑溢油损失的海洋平台结构构件目标可靠指标优化决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源缺乏问题的日益突出,石油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石油是国家工业发展规模的壮大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性能源。海洋平台作为石油开采的重要设施,其结构安全水平不仅与人员的生命财产有关,更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海洋平台结构安全水平的确定应当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主要参考因素,所以我们通常依据投资-效益原理对结构可靠指标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结构设计安全水平。与此同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趋严重,海洋平台一旦发生失效经常伴随着严重的溢油污染,因此我们在计算失效费用时,应当充分地考虑平台失效时石油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费用。本文对海洋平台结构失效溢油费用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环境科学相关理论,结合海洋平台自身特点,对平台失效时发生石油泄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评估,建立了合理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实现了海洋平台结构溢油污染损失费用的量化计算。2.基于建立的溢油污染费用模型,完善失效损失费用模型,建立了海洋平台全寿命费用计算模型,结合现有研究,给出了其各种费用的计算方法。3.结合海洋平台全寿命费用计算模型,建立了基于投资-效益原理的结构可靠度优化模型,计算分析轴拉构件的优化可靠指标,结果与校准法计算的可靠指标接近。本文工作为海洋平台结构失效溢油环境污染费用计算提供了初步计算模型,为海洋平台结构目标可靠指标合理确定提供了基础。
耿晓琴[9]2013年在《“AFFLATUS”油轮溢油对长岛旅游业污染损害的评估》文中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蓝色(海洋)旅游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随着蓝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海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与陆地旅游资源不同,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空间区域复合程度高,开发前景广阔,是发展蓝色旅游经济不可缺少的基础元素。但是在海洋旅游资源全面开发的同时,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导致海洋旅游资源存在严重污染的现象。21世纪的经济更加迅猛发展,作为世界经济支柱的石油更是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石油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海上石油开采、石油运输使得海洋成为了污染最重的地方,海上溢油因其污染所引起的破坏性大、覆盖范围广、恢复时间长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近海不仅是石油进出口的重要港口,更是滨海旅游资源的聚集地,溢油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为海洋渔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更是对以海洋旅游为经济增长点的旅游城市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对溢油对海洋旅游资源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货币化的定量评估,有助于界定溢油事故中事故责任方的经济责任,为遭受溢油损害的经济主体索取赔偿提供有力的证据。本文运用旅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采用文献查阅法,收集相关资料,运用本底趋势线和资源价值理论进行分析,构建海洋旅游资源损害评估的一般模型,再结合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旅游景区石油污染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对于该景区遭受的海洋溢油污染进行评估,检验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所建立的海洋溢油对旅游资源损害的评估模型由两种方法论证,分为海洋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和海洋旅游资源本底趋势线预测。对于海洋旅游资源价值评估部分,运用收益还原法,根据长岛县旅游景区的往年净收益,预测未来正常净收益,通过资本化率折现到估算时点,采用收益年限无限的方式计算长岛县旅游景区资源的受损价值;对于海洋旅游资源本底趋势线预测,本文借鉴了孙根年教授等人对入境旅游本底趋势线预测的研究成果,将长岛县海洋旅游资源的门票收入和年接待旅游人数通过内插法修正并做出本底趋势线,预测长岛县在未受溢油损害的情况下本应遵循的发展趋势,与受损后的实际值相比较,从而得出长岛县遭受船舶溢油的损失;最后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选取合适的结论作为长岛县海洋溢油损害所应赔偿的额度。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阐述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明确研究内容并做出技术路线图。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相关研究现状,首先是海洋溢油评估技术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其次对海洋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学者对收益还原法的运用;最后是海洋旅游资源溢油损害评估综述,引出本底线趋势法的运用。第叁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岛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总结了其特点。第四部分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合理界定溢油损害中旅游资源遭受损失需要赔偿的范围。第五部分以长岛县旅游景区为实例,介绍了长岛旅游景区溢油污染的情况与影响分析;第六部分根据国内外法律确定了此次溢油事故中可接受的赔偿范围;运用收益还原法和本底趋势线法两个不同的方法分别对旅游景区进行评估,计算出长岛旅游景区遭受溢油污染的损失,并对两种方法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终赔偿的合理费用,为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七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文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张秋艳[10]2010年在《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各种石油作业活动造成的石油污染事件频发,危害巨大,特别是海洋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越来越显着。溢油事故一旦发生,为防止污染扩散,人们有必要对其作出准确且快速的反应,评估溢油造成的损失就是反应之一。以往对溢油损失的评估仅仅停留在清污费用、渔业损失、财产损失以及事故调查费用等比较容易计算的直接损失上,忽略了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但不可否认,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是溢油总损失的重要部分,评估溢油造成的生态损失对于保证海洋生态资源等的持续利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的溢油生态损失评估体制较为完善,国内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在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在我国海洋溢油污染事故生态损失评估研究尚未深入开展、溢油损失赔偿不充分的前提下,本文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研制一套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以期为海洋溢油管理和索赔服务。本文所建立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将海洋溢油生态总损失分成海洋溢油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和海洋环境容量损失两大部分。对于海洋溢油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本文借鉴了Costanza等人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成果,将海洋中的不同生态系统划归到溢油生态敏感区、溢油生态亚敏感区和溢油生态非敏感区叁类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区给予不同的敏感系数来修正模式结果,并结合溢油量、溢油面积、溢油品质等溢油生态损失的重要影响因子,构建了海洋溢油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计算公式。海洋环境容量损失通过效用函数法和影子工程法两种方法来计算,最后取两种方法的平均值作为海洋环境容量损失结果。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最后结果为海洋溢油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和环境容量损失的加和,即为海洋溢油生态总损失。为了验证模式的可信度和合理性,本文用2002年发生在渤海海域的“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作为案例,对所建模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应用该模式计算出“塔斯曼海”轮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为3632.95万元,与原始评估结果较为符合,因此本文所建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总之,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是一项复杂但急需的技术,涉及的学科广泛,研究难度大,但在实践中应用性较强。本文所建立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虽然具有评估过程简单、评估时间较短、实践性较强等优点,并在“塔斯曼海”轮事件中,取得了较为合理的结果,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完善该模式,达到快速评估的目的。今后,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仍将是海洋溢油研究的热点,为使海洋溢油事故造成的损失得到充分有效地赔偿,就有必要深入细致地对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进行探讨,同时需要完善本国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海洋溢油事故的监管力度,使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还应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为进一步深化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溢油污染对渔业资源的损害评估研究[D]. 陈刚. 大连海事大学. 2002
[2]. 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D]. 刘伟峰. 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 海上溢油对海洋生物的损害评估研究[D]. 张九新.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4]. 基于GIS的溢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研究[D]. 廖国祥.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5]. 溢油对海洋生态污损的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D]. 周玲玲.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6].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评价技术发展现状[J]. 曹伟, 李涛.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7
[7]. 大连新港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 吴传雯. 上海海洋大学. 2014
[8]. 考虑溢油损失的海洋平台结构构件目标可靠指标优化决策[D].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9]. “AFFLATUS”油轮溢油对长岛旅游业污染损害的评估[D]. 耿晓琴.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10]. 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研究[D]. 张秋艳. 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标签:海洋学论文;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 石油污染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海洋污染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渔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