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徐文超,吴勇举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徐文超,吴勇举

许昌腾飞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许昌 46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增多。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把制造工序留在了工厂,也就是说,部分或全部的构件已经通过工厂的生产线完成了,只需要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简单的组装和拼接。由此看来,装配式建筑不仅降低了成本,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还减少了粉尘污染,充分做到了节能、环保,使我国传统建筑行业从根本上实现了变革,成为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然,装配式建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设计、生产、衔接等问题,基于此,作者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进行重点剖析,希望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发展问题

引言

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扩大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以前的建筑模式来看,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建设周期长,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低效率,高劳动力,工程质量不合格等现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关大型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法规和建议,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是2015年发布的政策,而在2016年有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的政策法规和意见。中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起步比较晚,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的施工体系和方案,再加上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性比较差的特点,最终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所以要想确保装配式建筑物在施工项目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即开始制作一直到安装完成。

1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拥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虽然国家近几年都在研究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主要体现在设计管理、信息化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这几个方面。首先在设计过程中,缺少明确统一的设计标准,设计标准较低,设计中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设计阶段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设计阶段的管理往往在设计的最后,在无形之中加重了设计工作,提高了设计难度。其次,在装配式建筑中内购配件的生产管理工作最为重要,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地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记录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信息管理效率较低,而且经常会出现信息管理错误等问题。最后,就是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需要设计单位、建筑单位、厂商等管理部门共同合作,对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大部分施工管理部们之间的联系性较差施工现场无法得到良好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也无法保证。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发展问题因素

2.1构配件影响因素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设项目,在建设中会涉及不同类型的构件,同时这些构件的质量也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在预制建筑结构的管理中,最常用的构件有剪力墙,楼梯,楼板等构配件等,通常此类构件的生产,都是由一些特定的企业进行生产。结合目前我国装配式构件的生产现状来看,装配式构件制造厂的规模相对有限,制作构件的技术比较落后,造成市场上很多构件的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除此之外,构件制造企业通常工程建设的地方比较远,为了将零部件运送到项目现场,需要采用特殊车辆进行运输,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被破坏或者损害,当装配式构件运到现场后,必须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构件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维护,防止人为和外界环境等因素损害构件,避免不利的原因影响设计质量。在预制构件出厂过程中,需要对构件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试验,避免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使用在工程建设中,另外合格的构件在进场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和保养,也会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也会给建筑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管理人员意识不强

由于装配式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特点,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技术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来看,许多施工管理人员对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没有进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使用旧的建筑管理方法。与预制建筑项目在管理模式或施工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如果没有第一时间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将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速度。另外,施工管理人员如果及时不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控制方法,将会严重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时效果,同时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对策

3.1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政策

想要让装配式建筑工程得到全面的发展,首先就要建立起完善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政策体系,不仅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从政策上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扶持力度,然后要从法律层面建立起严格的监管机制,以此才能够从根本上为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市场体系。在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从国家的社会现状出发,引导建筑行业转型发展,并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特点,以此让国家的装配式建筑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科学。想要让政策得到全面的落实就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监管体系。比如,可以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全面的完善,现阶段工程审批流程较为复杂繁琐,部分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必须要建立起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监管机制,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管理。以某地区为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于相关零部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并且建立了产品检验制度,成立了产品认证部门,给建筑企业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质量检查标准,真正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

3.2转变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装配式建筑这个庞大的工程最终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是否积极、有效地开展。可以说,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是施工期间的指明灯,也是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核心环节,但受传统建筑理念的影响,如今大多数施工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制约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发展。因此,对传统建筑理念进行变革和创新,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情、具有创新性和发展前景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

3.3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

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完备的管理数字化监管平台,并将其运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那么,如何建立这样一套信息化体系呢?通常的做法是,借助互联网,引入计算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监管过程当中把施工建设的各环节作为核心内容,如前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材料的选定,施工过程中重点环节的跟进,以及后期工程质量验收等,总之,对这些环节进行全方面的信息采集和分析,一方面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综上所述,随着国际竞争力日益激烈、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建筑方式逐渐被装配式建筑所取代,而且装配式建筑的独特性和优势越来越被大家认可、推广。

结语

总的来说,在预制构件施工中,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是建设中最主要的环节。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全面掌握装配式建筑内涵,积极推进装配式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余登,陶忠,姜玲,陈伟.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况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11):233-234.

[2]张亚帅.浅谈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建材与装饰,2018(12):175.

论文作者:徐文超,吴勇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徐文超,吴勇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