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吴琼 乔世国 董魁 刘枫 李中奇 吴巧 华翰(辽宁省大连牟氏医院 116000)
【摘要】1、目的:通过5 例伴有距骨后突挤压的跟骨骨折治疗分析,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2、方法: 男3 例、女2 例,高空坠落伤2例、高处跳下受伤3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法复位,恢复跟骨外形,恢复距骨后突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 。夹板外固定;局部外敷中药,口服中药育骨散、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配合康复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治疗3—6 个月。3、结果:随访4---12 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访观察疗效良好,功能评价优良率100%; 4、结论:伴距骨后突挤压的跟骨骨折,临床少见;治疗应分析相关因素,手法复位,恢复跟骨外形;恢复距骨后突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是关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跟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手法复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63-01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足部损伤,发生率占全身所有骨折2%;○1伴有距骨后突挤压跟骨骨折,临床少见。临床表现:足跟肿胀、皮肤瘀斑、宽大畸形、不能负重,足跟后方触痛。严重损伤易遗留伤残,影响生活质量。达到有效治疗效果,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我院2013 年7 月—2015 年6 月5 例伴有距骨后突挤压的跟骨骨折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作一总结,回顾分析,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3 例,女2 例;受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 例、高处跳下受伤3例,关节内骨折,Sunders 分型,2 型;受伤当天就诊,经临床询问病史、查体、拍片检查,明确诊断;急诊行手法整复;合骨环抱手法,患者仰卧,屈膝屈跖趾关节消除跟腱张力,助手分别固定小腿和握足背和足跟牵引3---5 分钟;合骨时用力对扣向心挤压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分离移位。恢复跟骨外形,恢复Gissane 角;同时尽量恢复结节关节角;恢复距骨后突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骨折夹板外固定;局部外敷中药,口服中药育骨散、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对症治疗;定期复查;术后4---8 周拆外固定,配合康复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药物治疗1—3 个月。随访4---12个月。
二、 结果:伴有距骨后突挤压的跟骨骨折,经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愈合;随访观察疗效,根据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优4 例,良1 例,优良率 100%。
三、3.1 受伤机理:高空坠落伤、高处跳下受伤,足跟先着地,身体重力从距骨 向下传达到跟骨,地面的反作用力从跟骨负重点上传达至跟骨体,使跟骨受压,被压缩或劈开,跟骨跟距关节面损伤,跟骨结节关节角变小,影响足弓后臂。部分患者距骨后突较大挤压跟骨体,改变距骨后突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 ,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下降; 3.2、如足跖屈着地受伤,胫骨后缘挤压距骨后突则出现距骨后侧突骨折。
四、结论1、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足部损伤;多见于青壮年;部分患者伴有骨质退行性改变,距骨后突增生变大;出现伴距骨后突挤压跟骨骨折,临床少见。2、跟骨体由松骨质构成,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距骨后突挤压跟骨,出现跟骨骨折,因外形尖锐,严重损伤,刺入跟骨体,如不处理,影响距下关节功能及足内、外翻;3、跟骨侧位、轴位片基本了解骨折情况,关节内骨折常规CT 检查;明确骨折类型、评估病情后,手法复位,恢复跟骨外形;尽量恢复结节关节角;恢复距骨后突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是关键。复位不满意,遗留跟骨的畸形愈合;比较无距骨后突挤压跟骨骨折情况,治疗相对简单。4、跟骨骨折后可出现a、跟骨高度丧失;b、跟骨宽度增加;c、距下关节面破坏;d、外侧壁突起;e、跟骨结节内翻;如想恢复跟骨功能,应首先恢复距下关节面完整和跟骨外形;○2 跟骨畸形愈合后出现腓骨肌腱撞击、脱位、半脱位,引起疼痛和踝关节不稳定;创伤后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炎、后足内外翻等对线异常;穿鞋困难并引起步态异常;胫后神经和腓肠神经炎。因此,骨折复位特别重要。注意事项:复位手法应轻柔;拍健侧片可帮助准确复位;损伤局部肿胀恢复过程中骨折可出现移位。
参考文献:[1] 《骨科学高级教程》,邱贵兴主编,第22 章 ;[2] 《骨与关节损伤》,王亦璁、姜保国 主编,第5 版,第45 章,足部损伤。
论文作者:杨勇 吴琼 乔世国 董魁 刘枫 李中奇 吴巧 华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关节论文; 损伤论文; 手法论文; 外形论文; 个月论文; 夹板论文; 关系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