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薇 孙瑶
(哈尔滨市道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要】 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艾滋病样本,由于检验过程中存在因操作失误等造成手、工作台的污染,极可能引发检验人员感染艾滋病毒的职业危害,对检验工作和个人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降低检验科工作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职业暴露相关危险,需要强化实验室相关职业的暴露培训质量,有效提高检验人员防护意识,从而保障检验人员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 艾滋病;职业暴露;检验人员;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96-02
检验科是医院各种疾病标本的集中检测室,是样本污染、感染率极高的集中地,尤其是进行艾滋病毒检验时对检验人员身体安全有着严重威胁[1]。因此,如何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和职业暴露防护,已经成为临床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主要对艾滋病检测中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分析。
1.艾滋病检测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检验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偏低
大部分检验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测时没有清醒认识其职业暴露的可怕性,缺少较高的艾滋病防护意识,他们总是心存侥幸的认为只要不接触病人,切断可能传染的途径,就可以远离艾滋病,因此检测时会出现经常性的麻痹大意,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从而提高了传染的可能性。
1.2 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没有实际进行
各医院都会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护培训讲座,但是因为课程的乏味,无法引起各检测工作人员的兴趣和高度重视,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认为这样的培训没有丝毫意义,使得艾滋病防护方法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致使不能及时抑制艾滋病毒传染的可能性。
1.3 检验人员防护心理素质较差
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因过度紧张和谨慎,导致检测过程中操作失误,面对试管破裂和标本溢出等紧急事态慌乱引发直接性的艾滋病毒感染[2]。因思想懒惰和急功近利导致,检验时为节省时间不严格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手套、防护眼镜以及隔离服等引发感染。
1.4 检验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检验室规章制度没有严格制约检验人员的工作操守,造成检验室规章制度处于虚空状态和检验人员管理混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艾滋病检测中职业暴露的传染途径
2.1 检验准备阶段受锐器刺伤
检验人员不仅要对艾滋病样本进行检测和化验,有时还需进行采集样本工作,因此在准备阶段接触疑似艾滋病携带者血液,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危险,例如在采集血液样本时,检测人员可能会因为较为紧急和疏忽,被疑似患者血液采集的针头划伤,工作较疲劳时无法顾及,提高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据相关资料,医院人员在采集血液工作中,被针头等锐气划伤的工作人员比例在一个季度内就高达50%,有些甚至感染危险疾病[3]。由此可见,锐器划伤是造成艾滋病检测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检测进行阶段受钝器损伤
在进行检测工作过程中,各阶段样本提取和样本分析等都需要检测人员接触被艾滋病携带者血液污染过的工作台、显微镜和分析仪,因此,一旦被钝器所伤,接触这些威胁性极强的携带体,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检测时,检验人员脸部过于贴近检测仪,容易被检测溅射造成皮肤暴露,或者是离心设备将血液样本溅至工作人员身上,尽管此病无法依靠空气和皮肤接触进行传播,但是如果检测人员身体上存在伤口,那么被感染的可能性就会提高。由于钝器带来的职业暴露容易被检测人员忽视,因此更需提高警惕。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理念逐渐提升,大部分检测人员采集艾滋病血液时采用实心针,有效降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但是玻璃器皿划伤还是在威胁着艾滋病检测人员的个人安全。检验室中以玻璃制品较多,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到,因此检测人员应该严密防护减少感染的可能性[4]。
3.艾滋病检测中职业暴露防护方法
随着艾滋病患者住院数量增加,医疗工作强度也在上升,使检验人员检验艾滋病毒的职业暴露提高,这就要求检验室需要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培训,认真高效地进行防护。
3.1 提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
对艾滋病检测做到有效防护最为重要的是做好职业安全教育,通过定期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培训,考核紧急情况下检验人员沉着冷静的程度,增强其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通过考核和培训保证所有检测人员能够对艾滋病检测防护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实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降低艾滋病暴露率。
3.2 落实教育培训,强化防护理念
定期举行艾滋病检测防护措施讲座,针对讲座的重点防护知识采取考核制度,将成绩与绩效挂钩,检测检验人员对艾滋病检测防护知识程度,不合格者则需参加在岗培训,直至考核成功。聘请院外专家举行对艾滋病防护的最新知识讲座,深刻检验人员对艾滋病防护意识,坚决要求做好基本防护手段,是有效减少检验人员对艾滋病检测职业暴露的重要方法。
3.3 加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
样本检验过程中戴手套是确保检测人员身体安全的基础防护措施,由于检测人员检验时需接触大量疑似艾滋患者血液样本,其中很可能携带艾滋病毒,尤其是在进行样本采集和化验中,需要利用检验工具与患者样本进行接触,需提高警惕以防手套破损,如若发生破损则需及时更换。防护眼镜与隔离服也是检验人员基础防护的重要环节,防护眼镜可以减少疑似艾滋病样本经过眼睛对检测人员产生传染的可能性,而隔离服能够有效保障检测人员身体与危险样本的距离安全。
3.4 完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章程
建立合理有效的艾滋病防护管理制度,对艾滋病高危检测环节进行高质量监控,及时纠正不符合艾滋病防护标准行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
综上所述,在提倡生命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今天,保障检验科检测人员身体安全,预防和减少艾滋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是医疗事业中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之上,各医院应该加大力度建立和健全艾滋病检测中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监督机制,同时还应规范和完善对职业暴露发生后的评估处理制度,有效提升整体检验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幼香.浅议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的自我安全防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12-14.
[2]张志霞.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的自我安全防护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24):341.
[3]玛依莎?库尔曼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11-12.
[4]唐玲,陈小霞.艾滋病病房32例职业暴露原因及防护对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3):413-415.
论文作者:孙薇薇,孙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艾滋病论文; 人员论文; 防护论文; 职业论文; 样本论文; 艾滋病毒论文; 可能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