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抖不一定都是帕金森论文_王容杰

四肢抖不一定都是帕金森论文_王容杰

一、什么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帕金森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常伴有心理障碍、智能受损、消化系统紊乱、感染等并发症。对运动系统、精神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损害,并可引发脑部病变等。在目前的医疗水平条件下,帕金森病是不能根治的。

二、病因

该病的发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5%~10%的患者有家族史,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绝大多数病人为散发性。细胞色素P4502D6型基因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2.环境因素:80%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属于散发病例。环境毒物的因素起重要作用。百草枯、代森锰、除草杀虫剂、鱼藤酮、三氯乙烯等环境毒物的接触可以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而吸烟、饮茶、咖啡因摄入和血清高尿酸盐可使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降低。

3.老化因素:帕金森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多巴胺水平会逐渐下降,只有当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到80%以上时才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正常神经系统老化并不会达到这一水平,故年龄增高只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促发因素。

三、症状

1.典型症状

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障碍等。

2.常见症状

①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患者一侧肢体运动如握拳或松拳,可使另一侧肢体震颤更明显,该试验有助于发现早期轻微震颤。②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四肢、躯干、颈部肌强直可使患者出现特殊的屈曲体姿。③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逐渐发展成全面性随意运动减少、迟钝,晚期合并肌张力增高,导致起床、翻身均有闲难。体检见面容呆板,双眼凝视,瞬目减少,酷似“面具脸”;语速变慢,语音低调;书写字体越写越小,呈现“小字征”;做快速重复性动作如拇、示指对指时表现运动速度缓慢和幅度减小。④姿势障碍,表现为走路时患侧下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随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转弯时步态障碍尤为明显,自坐位、卧位起立时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称为“冻结现象”。有时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3.其他症状

帕金森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疲劳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出现肢体抖动后就怀疑自己患了帕金森病。肢体抖动的专业术语为震颤。实际上,除了帕金森病,很多病都可以引起震颤。也就是说,有震颤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病例

病例1 一位23岁的年轻女性因为上肢抖动来就诊。医生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还有心慌、失眠、消瘦、食欲增加等情况。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双上肢平举有非常快速而明显的震颤,心率1分钟大于100次。医生建议患者做甲状腺功能检查,最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病例2 一位45岁的中年男性因为上肢抖动来就诊。患者说自己从年轻时就有上肢抖动的现象,越紧张抖得越厉害。经过进一步询问病史,医生发现患者饮少量白酒后抖动减轻,并且患者的父亲也有双上肢抖动的情况。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双上肢平举有非常快速的细微震颤,但放下后震颤消失。患者行动灵活,步态正常,肢体也没有僵硬,手指灵活性好,通过病史和查体, 医生初步判断患者为特发性震颤,建议他进一步做头顾CT、铜蓝蛋白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上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医生给予盐酸阿罗洛尔片(阿尔马尔)来控制患者的震颤,效果良好。

病例3 一位59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左下肢抖动来就诊。患者自述左下肢在静止时出现抖动,活动时不明显,没有其他症状。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坐着或站着时下肢轻微抖动,行走时消失,左上肢较右侧张力略高,面部表情比正常人略显呆板,站立时背部略弯曲,患者家属根本没有发现患者表情以及体态的变化,以为年龄大了就是这样。后来患者回想起近一年来腰部、颈部有时僵硬、疼痛,不如以前灵活了。经过仔细询问和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患者为帕金森病,属早期阶段。因为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先予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

四、疾病的预防

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指对没有疾病的健康人,针对您的衣、食、住、行及家庭关系找出有可能发生的致病因素,进行指导、预防,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普查(筛选)、定期体检、高危人群重点监护等。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就是治病防残,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论文作者:王容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四肢抖不一定都是帕金森论文_王容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