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监理应用探究论文_王祥

基于BIM的工程监理应用探究论文_王祥

济南城建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已经有了三十年的历史,现在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而BIM技术现在成为工程建设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工具,如何使用BIM技术对我国的工程监理进行改革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工程监理的信息化进程,提出了通过BIM技术对项目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都进行控制,同时极力主张监理工作的轻松化和信息化,以求通过BIM技术,完美实现工程监理的“四控两管一协调”。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监理;应用

引言

随着BIM技术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引发了一场建筑行业信息化变革。从建筑的前期策划到后续的竣工运营,BIM技术贯穿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建设单位接受并要求应用BIM技术程度越来越高,直接导致设计单位需要运用BIM进行前期设计;施工单位需要利用BIM建立实施模型;监理单位需要应用BIM进行现场项目协同管理。因此,监理必须适应时代与行业的发展,把BIM技术引入全过程工程监理当中,促进和推广BIM技术在监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监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为监理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研究背景

自从1988年我国引入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开始,监理单位便承担着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手段,保证参建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符合合同要求,保证工程顺利完工。但是在监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业主不愿放权,或者监理从业人员不能采用合理工作方法和措施,无法履行自身职责;监理人员需求量增大,新从业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对施工进度计划的管控能力低下,质量管理松懈;由于项目各参建方信息不能共享,导致监理方不能与项目参建方进行充分、完整的信息交流,引发沟通不畅、执行力不足。因此,我国的监理制度必须进行调整,通过集中化、规范化的手段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最大化的发挥监理人员的控制作用。BIM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并逐步被大家认可。在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尊”等项目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建设单位主导、项目各参与方共同合作的精细化的BIM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了建设成本,并缩短了工期,这让很多人对于BIM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期待。从最开始的“3D”,到现如今的“6D”,BIM技术对于项目监理的帮助也越来越大。通过使用BIM技术,引入信息时代的管理模式,将项目的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使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监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BIM技术的优势

2.1可视化

传统的CAD模式要求工作人员观看二维的线条后,在大脑中翻译成三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漏碰缺等问题,导致设计变更变多。而在BIM技术的工作环境下,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汇报、沟通、决策等工作都可以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使其更为准确、更为直观。

2.2便捷化

通过在施工现场关键点的实时施工视觉信息与BIM模型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工程中的问题,极大地减少了由于隐蔽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情况,提高了施工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信息完备化

BIM模型中涵盖了工程建设中的事前约定所需要的信息,参建各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随时进行查询,通过BIM协作平台,实现施工过程中所需信息的共享,较好地解决了由于处理或传递不及时所带来的信息滞后问题。

3BIM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3.1BIM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降低成本措施包括发现图纸错误(通过碰撞检查、净高检查),进行施工现场场地布置等。传统的图纸会审只能发现部分问题,一些小的标高问题、位置问题均是边施工边发现。而BIM技术的使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建设工程项目的三维模型建立后,我们会非常容易找到工程图纸的错误。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三维空间的模拟碰撞检查,例如建筑、结构和机电安装专业的碰撞。这不但可以在工程设计阶段彻底消除碰撞,还能够减少由于碰撞导致的返工和浪费,有效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大大提高了效率。应注重净高检查,若当施工完毕后才发现建筑净高无法满足要求,那么只能返工,工程费用必定因此增加。对工程成本进行动态监控指的是利用工程项目的BIM模型包含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解,达到在任何时间点对任何工程量的数据都能很快统计出来,对比项目成本计划和进度计划,可以进行成本动态监控。BIM技术可以将每一个工序、构件的成本提取出来,有了BIM模型的数据进行计算,成本的动态监控成为可能。

3.2质量、进度控制

监理的质量控制其中之一要求质量要事前预防所以要根据图纸规范、标准、变更、文件等相关信息作为依据,至于进度方面更是复杂的多方面因素所至。包括参建各方对进度历来都是件很头痛之事,百倍努力往往效果不十分理想。通过对BIM技术研究应用可以进行三维空间的模拟碰撞检查这不但可在设计阶段彻底消除碰撞而且能优化净空及各构件之间的矛盾和管线排布方案,减少由各构件及设备管线碰撞等引起的拆装、返工和浪费避免了采用传统二维设计图进行会审中未发现的人为的失误和低效率。

3.3BIM在信息、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方面: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参与单位很多,从工程项目策划开始,历经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这样漫长的过程,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加上信息传递流程繁杂,传递时间长,难以避免丢失部分信息。工程监理通过使用BIM技术,能够集成工程建设各阶段中的各种信息,并且确保这些信息能够在各阶段进行传递,使建设各方能获取相应的数据。合同管理方面:从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策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项目保修等各个阶段,工程监理通过使用BIM技术,保证工程项目的造价、质量、进度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的传递,建设各方能以此为平台、数据共享、工作协同,极大程度减少合同争议,降低索赔。

3.4应用BIM技术对机电管线进行优化

笔者在监理的某项目的楼层内喷淋管线的BIM建模过程中发现,支管走向与框架梁垂直,喷淋管线需要不断地在梁下设置上翻下翻,建模及实际施工时工作量非常大。结合类似项目的经验,监理建议改变喷淋管线走向为纵向布置,重新建模提交各方进行论证,并最终被业主和设计采用。这一改变调整了相应的施工蓝图,在实际施工中节省了施工周期与成本,为工程按时验收和投入使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5事后控制

用BIM与互联网将虚拟模型与资料数据共享云端,创建基于BIM的资料管理平台,对工程项目过程的海量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和共享分析,实现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整个过程的资料实施收集和管理,并且可以结合参数化模型进行分析,达到真正为项目所用,另外,项目完工就意味着可以进行竣工验收,各企业部门管理人员和验收人员可以在统一平台有效进行沟通和协同并及时提供所需的竣工验收资料,大大提高竣工验收的效率,并确保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资料管理实施方案。

结语

关于监理工作的BIM应用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主要依托于整合工程各参与方的管理系统的发展。在上述的探究中,主要侧重于监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的的内容,BIM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对于监理方在项目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极大的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更好的把控项目质量、进度和造价。当然,关于BIM的应用是很多人都在努力探索的内容,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推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条充满崎岖但又无比光明的道路,希望监理从业人员能勇于打破传统,接受技术革命带来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岳荷.基于BIM协作平台的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34(1):180-184.

[2]李红兵,汪运冰.基于BIM的工程监理管理系统[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33(6):78-82.

论文作者:王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工程监理应用探究论文_王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