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究论文_赵一鸣

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究论文_赵一鸣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

摘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不仅包括仪表检测与信号预警,还包括事故音响的处理,是整个配电网安全运行是基础。因此,需要从整体出发,对输电网络进行综合考虑,并对续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安全管理的完善,推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以提高整个配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问题;探究

1.前言

继电保护为配电网中最为重要的保护装置,能够对配电网络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的诊断,以最快的时间发现电力系统的漏洞,并进行及时处理,有效恢复线路的供电功能,并提高电力线路的管理水平。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怎样实现继电保护装置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相结合,有效提高电力线路故障应对能力,成为了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2.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已经逐渐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革新下,电力自动化续电保护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且安装调试较为简便,与传统续电保护相比功能更加强大,且安全性能更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安全管理水平还相对缺乏。具体如下:

(1)安全管理体系的缺陷。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得到有效运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落实。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的继电保护安全体系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且安全管理体系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管理要求,导致安全管理落实效果较差,特别在安全管理人员上,其对安全管理任务的落实力度还不足,造成了续电保护安全管理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

(2)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缺乏。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管理人员。然而,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缺乏,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欠缺,导致管理缺陷,使得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效率受到影响,并降低了设备的抗风险能力[1]。

(3)设备管理难度较大。在电力自动化的继电保护安全管理中,设备运行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且设备管理难度较大,进而导致系列故障的出现。其中,电流传感器饱和便是一大问题,由于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相应的续电保护却没有得到有效建设,进而导致电力系统短路电流增大,尤其是在较大短路电流次数的增加下,更是会导致电流的传感器出现严重误差,使得继电保护出现拒动现象,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其次为二次回路老化问题,当前我国所使用的继电保护多为老式的继电器,因此在交流回路处很容易由于部件锈蚀老化等问题最终导致该处接触电阻较大,使续电保护拒动;另外,因为环状供电网具有特殊的运行方式,其负荷转移会导致继电器选择性不能得到协调,因此这个环节很少设置续电保护,而是采用负荷开关,所以在故障发生时会导致环状供电网停电,且供电系统需要通过人工维修方式,进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并加大了人工的工作强度[2]。

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要落实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制定出要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并对以往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在安全管理机制的制定中,要进行明确的权责分配,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能够在一个核心要素上开展,让安全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安全管理责任,促使继电保护的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能够贯彻落实自身的职责,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制定出有效的奖励惩罚制度,有效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让其将实际工作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平安全管理效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强化继电设备调试与安装

继电保护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较高,所以,在选择蓄电设备时,一定要确保继电保护的配置的质量,确保其技术性、合理性能够满足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运行要求。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装、调试等过程中,要结合电力线路基本要求,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施工与管理,从安装对系统后台监控,确保每一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此外,要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特征,对后台系统数据录入及数据库建设加以联合调试,并对各个环节加强监督与管理,以保证调试结果的合格、合理。同时,还需要对配电路内的各种故障加以模拟分析,测试继电保护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通过有效设置,确保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各项逻辑回路具有稳定性、正确性,且继电保护能够做出准确的动作,并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准确反应。

3.3加强电流传感器监测。

在断路器行程的监测中,可选择光栅行程传感器或电阻行程传感器,而传感器的输出脉冲信号,要经过光电隔离、逻辑处理、整形处理、数据采集才能够得到断路器操作当中的行程时间特性曲线,进而对动触头行程、超行程、分合闸周期性进行精准地计算。而利用行程曲线便可计算得出速度曲线,并计算分后合前10ms内速度平均值及平均速度。再利用触头时间一行程信号,对触头运动中的各个事件发生时间进行故障的诊断。采用该方式能够对断路器机械的磨损、变形、疲劳老化、生锈进行有效诊断。由于高压断路器在操作过程中,各个机械零部件间会产生碰撞、摩擦,并引起振动。所以,通过监测断路器的操动信号,也能够对高压断路器机械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诊断[3]。

3.4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电网要实现可靠性运行,还需要确保电网的安全性指标、充足性指标符合要求。其中,充足性主要表示电网内有足够的发电、输电、配电设备,以满足电力用户的负荷需要。其指标主要是按照静态或事故后的停运状态来加以分析,也就是查看中枢点电压波动是否越限、元件是否过负荷,是一种电网静态状况的检测。安全性主要是表示电网发生扰动时所能承受的能力,即对任一扰动的反应能力,包括大面积与局部扰动或失去主要电源的情况,是一种电网动态情况的检测。大电网安全性需要用系列准则来进行评估,若其能够承受某种特定事件的条件,便可认定为电网可靠,如单相或三相接地短路故障、一条线路检修而另一条线路故障等。从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上看,若充足性不足,则会导致局部电力不足;安全性不足则会造成停电蔓延,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停止运转,因此提高电网的运行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4]。

3.5强化安全管理人才培养

要提高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水平,还需要强化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安全宣讲、工作指导等,有效提高电力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与培训,还需要随着电力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状况而进行调整。由于继电保护程序及续电保护装置的复杂性越来越强,因此,要提高安全人员人才的聘用要求,并从这方面着手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与指导,进而提升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得以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电力企业要对当前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续电保护设备的建设,对各个层级的运行状况进行严格地把关,才能够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性能,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端镔.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探讨[J].通讯世界,2014,(15):113-114.

[2]罗鹏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3,(02):211-212

[3]赵军.刍议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215-216.

[4]李正.电力自动化中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70.

论文作者:赵一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技术》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5

标签:;  ;  ;  ;  ;  ;  ;  ;  

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究论文_赵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