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_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_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材施教论文,多元智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把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作为教育的宗旨,认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目标是传统学校教育所难以完成的。传统的学校教育强调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考试和统一的评价来要求每一位学生,而且内容上常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主,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少。结果只有利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较强的学生,这样不仅使具有其他智能强项的学生无法适应,而且学生多方面的智能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在“统一观点”指导下的学校教育,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开发智能、潜能,取得全面发展的权利,甚至使一些学生丧失了自信,沦为了“差”生。

学校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这既体现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观点,也是我们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了使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充分、高效的开发,我们的教育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学习情境的“多元化”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中,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教育,是通过学习情境的“多元化”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来实现的。这就好比是要把教学情境变成一个“自选超市”,而不是“配给制下的专卖店”。教学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理解、处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及策略等都各不相同。为了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智能强项,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去认识事物,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个性特征、智能特点的尊重和认可,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前提;而教师提供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可供多元利用的、充分的学习资源,则是实现教学个性化的重要保障。

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境

加德纳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感到满意而且能干。”

在我国中小学,许多学校普遍注意利用各种节假日、课外活动以及班级管理等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在活动中,每位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了锻炼,各种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如山东诸城市实验小学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参加庆“三·八”作文比赛;在五一节期间,要求学生在家学会一样家务活(炒菜、使用洗衣机洗衣服、修理简单的小电器、学会赶集买菜等),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记载下来;利用世界环境日,让学生做一件保护环境的事情,如向路人发放宣传单、到集体场所拾垃圾、做一天环保工人等;在儿童节到来之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主持并编排各种节目。

诸城市实验小学还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轮换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强项选择适合的位置。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

目前在中小学,除了一部分时间用于上述活动之外,更多的时间被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的答案。

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19个人需要过河,水流过急,不适宜游泳,只有一条独木舟。独木舟一次只能坐3个人,3个人中必须有1人是成人。19人中只有1人是成人。问:需要来回几趟才能把所有的孩子带到河的对岸?

在解题时,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智能去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倾向于运用自己的智能强项去解决问题: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可能会一上来先把这个问题重读好几次;视觉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可能会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表象,或用图来表示问题;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学生可能更侧重于运用数学公式解题,或寻找规律并用于解决问题;人际关系智能强的学生更乐于在解题的同时与别人交流或寻求别人的帮助;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学生将可能把问题表演出来或使用具体材料解决问题;自我认识智能强的学生可能表现为自言自语,或在行动前先在头脑中想清楚问题;音乐智能强的学生常常会表现出吟唱小调;自然智能强的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考虑水流、风向以及其他自然障碍。每个人的每种智能既是单独存在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调动其智能强项,同时也要激发他的其他智能。

3.在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中,自主选择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所中学的历史课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美国历史上的扩张年代”这一内容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份有56个主题的清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实施各自的研究计划,允许学生选择不同形式完成期末报告。最后她的学生创作了滑稽戏、水彩画、集体游戏、颂词、历史演讲、故事书、木偶展、广告等不同的报告形式,展现了学生们在学习中对多元智能的应用。

目前我国在高中阶段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往往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学,从确立研究问题、设计活动方案、选择研究方法,到最终的研究成果展示,都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兴趣、爱好、智能强项等不同情况来决定。如在某一小组中,有的成员擅长绘画,因此最后可能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向其他小组的成员展示研究成果。

二、了解并发现“后进生”的强项,为他们精心创设展示自己强项的机会

教育教学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发展的可能性,使他们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于“后进生”,他们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各种智能的低下,而是意味着学生目前展示的方面正是他们的智能弱项,也意味着他们的潜能还未被全部开发,强项还未被发现。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时刻注意用“显微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想方设法让其“闪光点”在同学面前发光。只有这样,才能扬长“促”短,让“闪光点”不断变大。很多教师的教育经验表明,通过展示学生的强项,可以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最终走向通往成功之路。在上海市南翔镇中心学校张琳老师的班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张老师在讲授Insects adn Plants时,许多同学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只有陈诗豪同学在不停地用手里的纸叠来叠去。不一会儿,他叠出了一只小鸟。尽管陈诗豪的作品与教师所讲的内容毫无关系,但是张老师却在课堂上展示了他的作品。张老师在一次与陈诗豪的谈话中又发现,陈诗豪特别喜欢做手工。带着这一惊喜的发现,张老师决定以此为突破,在课下请陈诗豪为他制作了一些英语课上需要的工具,如纸花等。在课上,张老师请同学围绕纸花对已经学过的各种句型进行练习。此外,张老师还请陈诗豪设计本班的英语角。一次,陈诗豪为布置班里的一期英语角,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全部作品都贡献了出来。当同学们仔细地欣赏着这些作品,情不自禁地赞叹时,原来在班内毫无威信的陈诗豪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在老师的表扬中,在同学们的鼓励中,陈诗豪逐渐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在后进生的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更不是数落他的一系列的错误,而是努力地寻找他的错误的对立面——长处。只有找到了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帮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的根据地。”“后进生”的自信心正是根植于“长处”的土壤,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的。

在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中,多元智能强调采用“场长”策略。其目的是:“扬长”有利于充分且高效地开发智力潜能,因为在强项领域的学习是最为容易、轻松、愉快而牢固的;“扬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为强项领域的学习容易获得成功,从而使学习者产生自信、成就感、兴趣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强项智能对弱项智能的自动补偿作用。但也不主张“弃短”,因为在任何现实活动中,需要几种智能的协同作用,只靠智能强项“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缺乏相应智能的配合,活动质量就难以保证,弱项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强项智能起牵制作用。因此在“扬长”的同时,还要适当采取“促短”的措施,即一方面除了使学生懂得“短”对“长”的必要性外,还要借助“强项”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等动力来“促短”;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智能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结构,实现强项向弱项智能领域的迁移。

标签:;  ;  

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_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