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论文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杨柳 高名洋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 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能够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提高群众体育参与的积极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通过对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不足之处,借鉴和吸取优秀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经验,提升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健康中国 社区体育文化 社会体育 体育发展

1 社区体育文化内涵

社区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区范围内产生的各种体育现象和体育行为的总和[1],具体包括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社区体育资源文化是指从事社区体育活动所应具备的体育设施、场所、活动用品和器材等可见的显性文化,它是形成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社区体育组织文化主要是指对社区体育活动和社区成员的体育行为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的各种法律、规章或体育组织管理制度,它集中体现了社区体育文化在制度层面的要求;社区体育精神文化是指社区成员在长期体育文化生活中产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它是社区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 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通过对我国在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3个层面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表1。

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取综合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VAP的发生。护理干预策略需要集中有循证基础的证据,即集中于该领域临床研究和专家支持的成本低-效益高的有效干预措施,这些干预策略需集合成一个整体,时时刻刻、精确完整地实施于每一个患者才能产生最大成效,如单独采取一两项措施或间断执行,其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表1 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劣势统计表

2.1 社区体育资源文化层面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不足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我国在全民健身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与现有体育资源仍不相匹配,尤其是相比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城区,一些偏远落后的县区或农村的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较不理想,体育设施匮乏问题依然严重,社区内体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再者,由于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资源较为有限,对外开放会不同程度增加学校的负担,这其中也包括后期体育场馆设施的购置和维护,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无法得到保障。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社区体育资源文化发展落后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这些资金常常被用于大规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大型群众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而小型室内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兴建、购置和维护,所需经费往往通过社会企事业单位赞助和社区居民自筹等渠道获得,经费不足导致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管理基本上由政府职能部门专人负责[2],具体主要是以街道办事处主管辖区社会体育工作和组织实施辖区体育活动,居民委员会协助其进行建设和管理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流动速度过快,居委会缺少有力监管,政策制度缺失;另一方面,许多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群众组织比较松散,不能很好地与政府社区体育组织进行及时明确而有效的沟通,加之因缺少相应的激励和补偿机制有专业素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按需上岗,导致社区体育文化活动较为单一、无序,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迟缓。

2.2 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层面

为了顺应体育运动的发展潮流和需求,我国政府应当尽快推出具体明确的学校场地开放给民众使用的管理办法,开放时间可以为学校课余时间(清晨、下午放学之后的傍晚、晚上),同时政府应当给予学校一定的补助,用于学校广设夜间照明设备以及整理场地舒适度。学校运动场所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扩大社区体育的用地面积和活动空间,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的合理利用。

2.3 社区体育精神文化层面

调查发现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0~69岁年龄组人数百分比最高,30~39岁年龄组人数百分比最低,而社区成员未能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碌,缺乏运动时间。此外,我国社区居民从事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呈现老龄化,主要以60~69岁的老年群体和退休人员为主,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往往因升学压力大、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等原因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我国规律运动人口有所增加,但是社区成员运动动机和目的性仍有待提高和加强。

(2)在社区体育组织文化方面,我国应加强地方社区体育管理的法治和法规,使社区体育经常化、制度化,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社区体育活动,帮助社区居民改善错误运动观念,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只有将政府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群体组织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应有职能,才能更好地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

对上坝公路、泄洪洞进水塔至溢洪道段岩体、右坝肩及近坝岸坡等加强监测及巡视检查,必要时进行论证,采取防护处理措施。

3 促进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策略

(3)在社区体育精神文化方面,一是要将体育运动日趋生活化,引领社区居民体验和参与;二是推动运动竞赛开展的常规化,让社区民众可以通过运动赛事的观赏,唤醒运动健身的意识;三是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多样化的体育资讯平台,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使社区体育活动更有组织性、规划性和科学合理性。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秀华在交流会上表示,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白酒产业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其智能化进程迫在眉睫。正是在这关键时期,中国酒业协会牵头实施了中国白酒“158计划”。该项目以实现中国白酒企业“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生产”为总体目标,在制曲机械化、发酵工艺机械化、窖泥生产机械化等诸多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诸多显著的科研成果。今天行业在小曲与麸曲生产上已经完全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进行生产;大曲从原料的筛选到粉粹成型已经机械化、自动化;酒醅从出糟到蒸馏入醅也实现了机械化;而大曲的发酵,及酒醅在窖池、罐、缸中发酵的机械化进程仍有待研究。

(1)在社区体育资源文化方面,我国基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社区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的财政经费投入,将社区体育作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抓手,促进社区规律运动人口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建立完善的对外开放管理制度,提高社区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快捷和便利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政府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建置资讯平台,整合运动健康资讯,定期提供和发布包括国民体适能、地区运动现况等多元化的运动讯息,构建完备便利的运动场馆信息网,方便社区居民查询住家附近的运动设施。

在智能交通领域中运用大数据可以全面监测车辆和交通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交通服务情况。大数据通过合理地利用电子牌照技术,有针对性地收集车辆的运行数据,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交通模型,之后采用云计算评价当前道路实际的拥挤状况。在大数据的推动下,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变得更加微观和个体化,这主要体现在对移动式交通信息的采集、手机上的GPS以及公交卡等方面。在数据处理上,大数据将原本单一静态的数据转变为静态动态结合的多源数据[1]。

4 结语

在当前“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是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助推剂,从社区体育资源文化、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和社区体育精神文化3个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养成规律运动的良好习惯,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达到社区的社交互助,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建立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善正.强国梦视域下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运动,2018(2):6-7.

[2] 刘青健.海峡两岸社区体育比较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4):29-30.

[3] 苏进强.社区交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纽带——贺2018京台社区发展论坛[J].台声,2018(11):55.

中图分类号: G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1(a)-0182-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31.182

①作者简介:

杨柳(1991—),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

高名洋(199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

标签:;  ;  ;  ;  ;  

“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