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王惠

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王惠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 天津市 300381

摘要: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购物活动为基本内容或基本内容之一,结合办公、公园、酒店等若干功能组成的复合建筑。这一类型建筑具有功能互哺、空间集约的优势,有效缓解了城市用地等社会资源紧张的现状,并且提供了丰富多样、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城市生活体验。商业综合体通过多功能的有机组合,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场所等公共资源,使得城市土地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在功能上,商业综合体形成一个有住、有吃、有娱乐、有办公、有购物的商业综合性的消费场所,居民便享完善配套,各功能人流也相互拉通;在城市影响层面,商业综合体一般以城市地标的形象出现,塑造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名片,其作为庞大的商业集群和商业中心,在区域或城市范围层级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影响因素;设计策略

引言

商业综合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外部形态的良好设计是提升建筑品质,满足人们体验消费的需要。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表达受到环境、功能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其进行创作时需要遵循基于环境共生、基于功能表达、基于适宜技术的形态设计策略。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设计策略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线上消费的兴起,商业综合体作为单纯购物消费的场所意义越来越弱。人们到商业综合体不再是单纯为购物,更关注从建筑空间所能获得的消费体验,可能是散步、休闲、社交等等。在空间消费的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设计对于建筑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2.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表达的影响因素

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的表达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基于形态构成学的审美需要,还受到环境因素、功能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限定。首先,任何建筑都是处于环境中的建筑,作为区域中心的商业综合体,其外部形态表达受到周边环境的限定。环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影响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环境因素,不仅是建筑环境,而且包括文化环境和价值意义环境。其次,功能永远是外部形态表达的最基本限定因素,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既要遵循内部功能的组织,也要兼顾外部空间的塑造,同时需要隐喻化表达从而凸显场所的商业特性。最后,任何建筑外部形态的表达都依赖于适宜技术的支持,注重经济效益的商业综合体也是如此,结构技术、绿色技术以及媒介技术的适当运用对于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3.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设计策略

3.1基于环境共生的形态设计策略

首先,为区域发展触媒。城由市兴,在当代城市建设或改造中,很多地方会选择商业综合体作为新区开发的启动项目,即城市建设的“触媒”,是指区域活力的激发器[1]。作为区域发展触媒的商业综合体,其外部形态设计往往追求形态的新奇性,遵循“创新”“制奇”和“新旧结合”三个原则。“创新”指生产前所未见的视觉状态,诸如区域最高、最大以及形体切削扭转为典型,主要体现在塔楼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奇”以“出奇制胜”为核心,塑造外部形态的记忆点;“新旧结合”是指“新”的建筑形式要结合“旧”设计,“旧”不仅指时间维度的旧建筑,还指空间维度的在地景观资源等;其次,使地域文化彰显。建筑外部形态的设计使地域文化彰显,是破解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千城一面的有效策略。商业综合体的创作,既要关注气候、地形、植被、地质等自然环境的特性,也要关注当地历史传统、文化习俗、民族性格等人文特点,并以多种手法体现地域特色。其一是强调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将典型历史建筑元素在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中再创作;其二是采取协调环境的手法,从环境的关联中,表达地方文化的内涵。以圣地亚哥霍顿广场为例,建筑基于周边环境肌理,延续城市步行空间,并将传统拱券、柱廊等元素变异重组,在建筑中再现;其三是表现为针对气候特点的形态设计,建筑形式是在地的;最后,与建筑环境和谐。为了弱化大体量的不利影响,商业综合体常常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以消解建筑的巨大体量,从而实现和城市建筑环境的协调。在某些极具建筑特色的区域如城市旧区、历史保护区,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相似和谐,表现为新建筑借鉴周边建筑的风格,在颜色、细部、轮廓上与环境发生联系,表现为新旧建筑在逻辑和秩序关系的统一;另一种是新建筑完全抛弃旧建筑对其的影响,创造完全不同的形式风格,在对比之中实现两者和谐。

3.2基于功能表达的形态设计策略

首先,内部空间外化的表达。商业综合体是多功能的复合体,商业功能又包含多种业态。不同功能及商业业态,对于楼层位置、平面分布、立面表达等因素均有不同的要求,进而影响作为统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比如商业功能一般位于底层,且临主干道布置;反之,酒店、办公、居住等功能更需要私密性,一般设于较高楼层。业态分布同样具有一定规律,比如诱导性、季节性、时尚类商品往往分布底层沿街,外立面采用通透的橱窗设计,而其他功能则位于较高楼层,对于立面开窗无要求;其次,外部空间塑造的需要。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设计需要兼顾外部空间的塑造[2]。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一般包括步行街、广场、庭院以及具有外部属性的半室外空间。步行街包括一字型、树型、环型以及广场发散型,作为组群式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布局的组织逻辑;广场空间一般位于商业综合体主要流线的节点上,建筑往往采用平面后退、切削、变形、掏挖等手法来塑造广场空间。庭院分为平面型和空间型,空间型庭院以日本难波公园为例,利用屋顶后退的层层平台,遍植植被,成为市民随逛随感的城市公园。半室外空间表现为悬挑、柱廊或底层架空,能有效扩大商业综合体的地面层活动空间。;最后,隐喻化设计彰显消费特性。在消费文化盛行的当代,商业综合体是最有活力的城市空间之一,其外部形态设计遵循一些普遍的规律,来隐喻化表达消费特性。其一是建筑形象突出易识别,包括显目的建筑造型、通俗的造型元素表达以及高新技术的炫技。醒目的建筑造型常常以巨大体量表现,不仅是巨大的整体体量,也常常将某些构件,如入口、广告牌等的尺度夸大,以彰显建筑形象。其二是建筑形式潮流化,建筑形态从“坚固”“实用”“美观”的原则衍变,更关注外部形态所表现的轻盈、光滑、柔弱的临时感,具体表现为各种表皮的风靡以及绚烂的墙面灯光的表达。其三是建筑色彩包装化,合理地运用色彩搭配以塑造商业氛围。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消费不再单纯满足于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获取,而更关注在消费空间所获得的整体体验,建筑良好的外部形态对于建筑品质提升意义巨大。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的表达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功能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文章主要针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形态设计遵循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3]。

参考文献:

[1]孔华娟.生活体验型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5.

[2]陈君丽.消费转型下的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陈定政.浅谈如何选择幕墙结构型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

论文作者:王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  ;  ;  ;  ;  ;  ;  ;  

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形态的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王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