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83;三工程”“九五”时期我行信贷工作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我行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时期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南省工商银行系统信贷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以提高信贷资产“三性”为目标,以贷款“三量”为调控对象,实行三个倾斜,加强三个配合,改善三个服务,实现运作三化。通过信贷“六·三工程”的实施,争取在今后2—3年内初步建立起与工商银行改革要求相适应的信贷运作机制的基本框架,使全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更好地支持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资产“三性”
资产“三性”即指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是制订与实施信贷“六·三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资产流动性。主要从信贷部门工作出发,考核狭义的贷款流动性能,以加速信贷资金循环,防止资产沉淀呆滞,为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其考核指标如下:
1.全部贷款周转率每年加速1—3%。
(二)资产安全性。根据资产安全性要求,在以贷款风险度考核为核心的基础上,并相应考核“三项”贷款占比和抵押、担保贷款占比指标。
1.全行信贷资产(包括工业、商业、技改贷款)风险度每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全行年末呆帐、呆滞逾期等三项贷款占同期贷款总额的比重每年下降3—5个百分点。到1998年末,分项比重指标达到在人民银行控制的目标以内。
3.全行有效抵押、担保贷款占比,从今年起,近三年每年分别上升5、3、2个百分点。
(三)资产效益性。主要考核以下两项指标:
1.贷款资产当年收息率每年达到85%以上(以会计部门考核指标为准)。
2.全行贷款资产收益率三年内提高1—2个百分点。
筹资成本=存款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收支利差
以上考核指标均以1995年度数据为基数。
(二)贷款“三量”
贷款“三量”指贷款的总量、增量和存量。
(一)控制总量。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是今年乃至“九·五”期间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方针。因此,控制信贷总量既是宏观调控的要求,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我行目前超负荷经营状况的必然选择。从今年起,除政策性要求之外,全行当年存、贷增量比例严格控制在70%以内,严禁超规模、超资金承受能力发放贷款。并要逐年消化历史遗留下来的贷大于存的差额,实现存、贷总量基本平衡的目标。
(二)优化增量。对于新增贷款的投放,必须在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扶优扶强,集中资金保重点。流动资金贷款要按照“有市场(不积压)、有效益(不亏损)”的要求掌握发放。每年的新增贷款要有80%以上的投放到3A或2A级的企业。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合理资金需要。积极支持有利于发挥湖南经济优势的支农工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积极支持效益好的商品流通企业保证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物价,扩大货币回笼。固定资产贷款要重点支持纳入国家“双加”工程计划且我行已承诺的国家重点技改项目、科技开发应用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对边生产、边积压、边拖欠和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坚决停止贷款;对非生产性项目和企业新增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的要严格控制贷款;对计划外项目和未经批准开工的固定项目不贷款;对新建固定资产项目自有资金不足30%的不贷款;对贷款高风险区(企业、行业、地区)和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的地区要管紧贷款,并压缩收回老贷款。
(三)盘活存量。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不良信贷资产比重偏大,是影响我行经营效益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大盘活信贷资产存量的工作力度,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资金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从我行实际出发,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全行建立并完善盘活信贷资产存量的工作机制,进行目标考核,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积极清收和转化“二呆”贷款,实行奖罚制度,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资产质量问题,“九五”期间消化掉我行1995年清产核资认定的呆帐,使全行的信贷资产得到优化。二是全行对有贷企业继续开展以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的“支帮促”活动,大力推行流动资金目标管理。积极协助企业开展“限产、压库、促销”和清收拖欠的活动。对于盘活存量的资金,凡符合信贷政策的,实行谁盘活谁使用的原则,调动企业、政府等方面盘活资金存量的积极性。
(三)三个倾斜
为加速信贷结构和我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一是全行要在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技改项目的选择等方面,实行三个倾斜政策:向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经济效益高的地区倾斜;向存款大户特别是公存款较多的系统(行业)倾斜;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有利于发挥当地经济优势的行业倾斜。逐步实现信贷资产的“三个转移”:向有效益、有市场、有信誉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转移;向新兴产业和高科技行业转移;向贷款高效益、低风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转移。以提高低风险贷款和高盈利资产的比重。为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在“九五”期内我行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是:
(一)重点支持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列入国家1000户重点搞活的我省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和改革试点企业、试点城市,并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建立主办行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以省、地(市)两级行营业部为基础的系统调控机制。确保新增贷款80%以上投向效益好的企业,65%以上投向经济基础好的大、中城市。省分行将加大对重点城市行的贷款倾斜力度,使其每年贷款的增长比例适当高于全行平均数,且不得低于上年水平。从而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
(四)三个配合
(一)配合存款部门,大力组织存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存款乃立行之本。信贷部门要更新观念把抓存款始终摆在本职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一方面,要利用信贷部门的优势,积极加强存款宣传,争取各级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工商企业协助我行抓存款,为我行抓存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运用以贷引存、以贷稳存等措施,加大有贷企业公存款管理,对有贷企业实行存贷挂钩管理办法,使贷款单位在我行存款占比不低于其在我行贷款所占比重,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要积极协助企业扩大工资转存,加强对住房基金的归集管理等。对存款大户(包括行业)的资金需求实行优先供应。
(二)配合计划部门,保持资产负债比例平衡。信贷部门要根据计划部门提供的规模、资金总量来确定贷款,以存款来源确定贷款发放,协助计划部门加强资金调度,资金安排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向重点城市行和重点盈利行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固定资产性质贷款,要积极与计划部门配合,实行专项指标与贷款规模配套管理,确保重点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配合会计部门,促进各年度利润计划的完成。一是要主动配合会计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行银行承兑汇票等信用工具,重点支持效益好、信誉高、支付能力强的企业。同时,大力开展商业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商业票据,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二是协助会计部门加大收息力度,帮助企业抓货款回笼、清理拖欠、增加收入,提高还贷付息的能力。每年的新增贷款一律不得欠息,对欠息大户要建立专人收息制度,实行蹲点收息等多种方式,提高收息率,实现利润计划。
(五)三个服务
(一)为企业改革服务。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抓好大企业,放活小企业,集中力量抓试点;加大企业破产力度、推动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收购,大力推动资产存量流动和重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是近两年企业改革的主题。为配合搞好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全行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对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的我省53户试点企业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开户行,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加强与试点企业、政府和上级行的联系,在信贷资金和规模上,优先支持试点城市和企业,使其贷款增长比例适当高于全行和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并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信贷运作机制。二是促进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劣势企业,盘活资产存量,推进资产重组。凡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贷款债务落实较好的企业,经省分行批准后可享受停、减、缓息等信贷政策优惠。三是积极参与企业转制、破产的全过程,依法维护我行的合法权益。四是切实加强对国有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
(二)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各级信贷部门都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本地区经济结构,找准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自身资金承受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区位优势的支柱产业、拳头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营效益、结构优化效益和技术进步效益。各地(市)行要重点支持本地区具有资源、技术、市场、产品等优势的企业。
(三)为提高自身效益服务。追求利润目标的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信贷资产仍是我行最主要的资产,信贷业务仍是我行最主要的盈利渠道。因此,信贷部门必须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来组织工作。一是要抓好传统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把好贷款投向,提高资产质量,要把实现盈利和资产安全作为信贷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建立健全贷款定价机构,根据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在信贷部门实行转移成本核算,提高贷款资产盈利水平。三是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创新金融品种。积极开展中介、代理业务服务,扩大收益来源。代理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在近三年内争取有较大发展。为实现中介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0%的目标而努力。
(六)运作三化
(一)经营规范化。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我国《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经济金融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商业银行的依法经营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一是全行要规范信贷操作管理。在近期内全行要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基本制度:(1 )推广和完善贷款审批委员会工作责任制度。(2)按业务量大小、 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审批权限,建立分级审批制度。(3 )积极探索并推广以“三查”分离为基础的审贷分离制度。(4 )建立健全信贷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度。(5)对借款大户建立驻厂信贷员工作责任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初步构建起适应商业银行信贷内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使全行信贷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建立健全信贷资产保全机制,依法维护我行的合法权益,强化信贷资产保全工作,继续全面推行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规范企业转制、破产行为,确保全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运筹决策科学化。为把好贷款投向,实现贷款决策科学化,全行必须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运筹决策机制。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是银行贷款决策的基础。各行要按照总行统一的标准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测定贷款风险,每笔贷款发放都要经过评估、认定和标明风险度,严格按照风险度管理的要求来决定贷款投向、投量和期限。使贷款决策依据由过去单纯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评估机制、统一评估机构、标准、程序和业务指导,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必须通过评估才能进入审贷程序。三是建立贷款制约机制,实行在审贷委员会指导下的集体审批制度,并积极推行“三查”分离为基础的审贷分离制度。
(三)操作手段现代化。电子化是现代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全行信贷部门在现有计算机配置与应用的基础上,争取在近两年内实现信贷业务(包括借贷手续、统计报表分析、资料储存与检索等)电子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并逐步实现100%。 为此分两步走:一是在今年底省地两级行信贷部门配备计算机设备,并实现联网,抓紧信贷业务软件的开发。第二步是加强人员培训,普及计算机知识,加快软件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信贷操作手段现代化目标。
(执笔:戴永华)
标签:信贷资产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