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_覃常发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_覃常发

覃常发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第二初级中学 542806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学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逐渐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应明确,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以及努力程度等,都是影响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中学物理;物理教学;学生参与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27-01

前言

学生参与意识与参与学生程度高低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同一班级、同样的教材,学生在一起上课,一起完成练习,但学习成绩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虽然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会包含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最终的因素就是学生的依赖型较强,学习主动性低,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更没有制定详细、完善的学习计划,即使制定了学习计划却没有全面执行,还存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的情况,没有充分掌握学习内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有关变量"在众多影响学习效果的变量中,学习动机起着关键作用,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属于情感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自主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实验探究,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物理的动机"例如,在讲/超重和失重0这节内容时,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每组的器材:一只弹簧秤!一个2009的钩码!一根细线!一只侧面靠近底部开有小孔的饮料瓶(学生自备)"首先让学生测量物体的重力,然后让学生探究什么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会大于重力?什么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会小于物体的重力?并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通过学生实验,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再让学生用细线悬挂钩码加速上升,细线会断掉;请一部分学生(还有一部分课后做)在体重计上突然蹲下和站起,观察体重计示数的变化;观察装入适量水的饮料瓶自由下落,水是否从小孔喷出"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超重和失重现象。

二、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物理课堂教学

对于中学阶段物理知识而言,很多都是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而得到的,而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为能够使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列举实际上生活中相关物理实例,使学生在与自身生活体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加深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汽车轮胎为什么设计成花纹形状;又如,在讲解“惯性”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在坐车时,突然刹车情况下身体为何不自主前倾。在列举这些生活中实际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整理,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使物理学习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三、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教学中,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微观的或在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等,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在这样的情境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如在讲解“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事例来说明,通过播放录像、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看完后就本节的学习内容创设如飞船的发射、变轨、运作、返回、着落等一些问题情境。

四、尊重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

课堂的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由教师的“教”作为开端,引导学生“学”。物理教师“精讲”“少讲”,引导学生“自学”“有效率的学”,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独特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摒弃“单向式”“一刀切”等教学模式,让学生轻松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惯性,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操场上,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惯性”。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篮球组、乒乓球组、羽毛球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具有惯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讨论。篮球组方案用力将篮球抛向空中,让篮球在地上跳动,发现篮球并没有立即停下来,而是继续向上跳动。羽毛球组方案两个学生进行羽毛球运动时,一个学生没有接住球,发现羽毛球并没有立即停下来,向前滚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物理知识的可接受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与乐趣。

结语

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只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更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让其利用自主学习意识掌握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物理体系,还可以让其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江蓉.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物理的课堂管理[J].管理观察,2015(18):88-90.

[2]张秀峰.浅谈怎样在职业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改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101+103.

[3]曾志旺.“延迟判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6(08):44-46.

论文作者:覃常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_覃常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