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反叛_考试中心论文

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反叛_考试中心论文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反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普通高中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一份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里的措词,不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而是“鼓励不鼓励”的问题。如果哪个高考作文题目不“鼓励”,不“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等于在对抗课程标准,这是需要追究责任的问题;如果哪个省市的阅卷负责人不“鼓励”,不“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也等于在对抗课程标准,这是需要反思整改的问题;如果哪位语文老师不“鼓励”,不“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反而限制“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封闭“广阔的写作空间”,增加“对写作的束缚”,那么,这位老师可能还不理解课程标准,不理解高考作文题目,或者对高考作文阅卷心存忌惮,这是需要洗心革面的问题。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和语文考试的根本性法规,是不容逾越的底线。它提出的写作观念,既是时代和民族的迫切需要,也是符合写作原理、写作规律的。当然,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课程改革“堂堂溪水出前村”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对此,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信心。

为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考试中心自2006年高考开始推出新型材料作文,就是一项有建设意义的开拓。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更明确地展示出一种生活场景,使学生展示写作个性思想的平台更加明朗与显豁。新型材料作文题目已不再是一个话题,而是将众多侧面、众多角度明示给考生。2006年考试中心命制的作文题目,明确地要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目对写作的要求总体上是清晰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应是提示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和“侧面”构思写作。“全面理解材料”是“读”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则是“写”的开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应当既可以是整体“内容及其含意”,也可以是某一“侧面”“角度”的“内容及其含意”。“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给予考生充分的自主性。大概因为题目开放,为防止不良风气的滋长,特别注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道德性规范。

但是,在某些地方阅卷中却出现了各行其是的“作文评分细则”,“细则”虽有差异,但强调限制却是共同的,于是出现了所谓“立意角度”等级的说法。某省的阅卷《评分细则》规定:

凡准确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立意行文的,无论从何种角度引发开去,命题立意均可视为“切合题意”;凡能够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立意行文的,视为“符合题意”;凡未能全面把握材料含意,仅就一局部立意行文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凡脱离了材料的整体或局部含意,仅仅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立意行文的,视为“偏离题意”。

这里以是否“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立意行文”作为评分的第一标准,将“立意”划分为四个等级。将题目里“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偷换为“围绕材料的整体”,与“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要求明显抵触。

造成这种抵触的原因,既有阅卷负责人观念陈旧的因素,也有阅卷操作的具体因素——如此大规模的快速阅卷,如果不在立意上划出等级,大有局面失控之虞。允许多角度、多层面立意的一个作文题目,势必会被演化成许许多多题目,这样,阅卷必须改变以立意“对错”为第一判断标准的传统做法,变成以作文“优劣”来判定。这就要求阅卷入有相当的水平、相当的眼光和充裕的时间。而这些必要的阅卷条件,尚不具备。

这场新旧观念的对峙与博弈,是落实课程标准过程中必不可免的交锋。它既需要我们改善条件,也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国家考试中心一开始(2007-2008年)就旗帜鲜明地捍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008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展现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生活场景,作文题目要求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当然可以是就整体而言,也可以是就局部而言。为了杜绝阅卷人曲解题目要求的通道,特别删掉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说法。

考试中心对这道作文题目作了如下解说:“这则生活故事可以看成是由母女三次接触小鸟的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三个小故事各自可以成为选择的角度。这样,无论从三个小故事来看,还是从总体故事来看,这则材料是有比较多的立意的选择点。不仅如此,在材料的结尾,还埋藏一个细节,‘放生活动’使‘鸟的需求量大增’,捉鸟要‘起早摸黑’,这几个发人深思的语句使这个生活故事生出了异样的尾巴。正是这个尾巴使这个生活故事材料的复杂性明显地加大了。自然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这则生活故事材料复杂一点,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社会和贴近人生;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①

上面这段话对新型材料作文的宗旨和优势分析得清清楚楚。“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非常值得称道,它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符合题目本身的要求,也符合“神游万仞,心骛八极”的写作原理。

母女俩三次和鸟“纠葛”。可以任选一次,每一次都包含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如果从材料整体含意而言,母女俩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小鸟,她们无非是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在她们的心底,并没有小鸟的位置——和谐社会不应是这样的关系。据此,当然也可以联想许多——在旧社会,有钱人可以养小老婆,他可以把小老婆养得花枝招展,可以把她饿死,也可以把她放生,大观园里那些可爱又可怜的丫环不就与小鸟命运相同吗?在现实中也有,某些黑窑主与矿工,某些老板与打工仔……

但是,万分遗憾,考试中心的坚持在2009年到2010年度戛然而止。

[200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目本没有问题。将2007年到2008年的作文题目“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的要求改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也可以做出恰当的理解:因为题目材料包含的角度极其丰富,担心考生游移不定,所以做出这样提示性的要求。这个“选准”的准星是考生的自主、个性和创意。

没有料到,面对作文领域的陈旧观念,考试中心却白旗高挂,背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做出了逆转180°的反叛。

材料角度的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2009年高考在作文试题要求上提出“选准角度”,同时在“评分标准”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现场掌握。

“作文试题材料是关于教育的动物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情节曲折起伏、饶有风趣,动物形象鲜明生动、很有代表性。故事的结尾令人深思。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寓言说的虽然是动物成长的故事,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代的教育现象。其中的弥补弱点与发展特长、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热门问题,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有感触的问题。试题的难度适中,导向很好。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可以就上述中心角度立意,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例如兔子、野鸭、青蛙、仙鹤)、一个情节或一种观点作为重要角度来写作。例如:兔子如何弥补弱项和发展强项,评野鸭教练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有矛盾吗?等等。试题在防止套作方面的性能很好。假如有考生撇开教育问题,谈论挫折、弱点、特长,或者撇开教育问题,续写小动物的故事,均可视为沾边角度。”②

在这个解说里,“选准角度”的说法,完全由命题人专断,被限制在“教育”角度之内。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鼓励”变成“限制”,“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的“尽可能减少”变成了“压缩”,“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提供”变成了“封闭”。考试中心对课程标准作了怯懦的反叛!

为了给自己对“选准角度”的荒唐解释寻找借口,考试中心竟不顾事实地说:“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此话谁信?凡是参加阅卷的语文老师,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造成阅卷混乱和评分区分度降低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刻板的立意限制,恰恰是荒唐的角度等级规定和对这种硬性规定的朝令夕改。例如,面对2006年“乌鸦模仿老鹰”的寓言材料,有的地方先是规定必须持否定立意;后又改为允许肯定立意,但阅过的作文不再重阅。又例如,面对2010年“人才成长规律”的材料,有的地方先是规定只有谈“成才”才是一等角度,谈“成长”就是二等角度;后又改为谈“成长”也可视为一等角度,但阅过的作文不再重阅。

“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吗?好比一位考生去考场,他有许多路径可以选择:步行,可以斜插;骑自行车,可以走小路;乘汽车,需要走大路;他可以直接去考场;也可以先到河边逗留片刻;先去吃点早点也未尝不可;要是坐飞机,就得经过特殊程序了……没有哪一条路径是绝对好的,也没有哪一条路径是绝对不可以的。考生应该选择的只是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所谓“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云云,纯属某种片面认识的衍生品。

创造的本质是对传统的突破,或曰使荒谬合理化——在传统看来荒谬的,得以在现实中立足,引领时尚。任何作文命题形式和给出的材料都不应该也无法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是如此,它的立意之根是鼓励,而不是限制。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中心角度”“最佳立意”,那么,鼓励开放,就是它的“中心角度”“最佳立意”。这也应该是高考作文题目的“中心角度”“最佳立意”。写作是一项创造,在写作领域,没有立意“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与不好”的标准。前者,有意无意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才能;后者,旗帜鲜明地激励着学生的创造意愿。作文立意,只有通读全文,才能品评它的对错优劣。

立意与角度等级的预设,既是无理的,也是有害的。在这种桎梏下,大量站到“中心角度”的拙劣作文难得高分,而那些角度新颖、立意超卓的优秀作文,却被刻板、无理的“中心角度”打入另册,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牺牲品。这才是“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桎梏下,作文成了阅读、审题——而且是狭隘、片面的阅读、审题的考查。在快速阅卷的进程中,作文的思想、内容、思路、语言都成了“角度”至上无足轻重的附庸。在这种桎梏下,作文教学和备考将被葬送,取而代之的是对命题人和阅卷人心思的揣度。

就这道作文题目而言,考试中心所规定的“中心角度”,就一定是“中心”吗?

这则作文题目的材料,包括小兔子、小狗、小龟、小松鼠、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狼、动物管理局、游泳培训班等许多侧面,每个侧面又都有其各自的言行,形成多种角度。题目材料提供了一种寓言化的生活情景,考生本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其中某一侧面、某一角度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如果在这样一种多侧面、多角度的作文材料中,命题者担心的是考生找不准、走不准自己的路,为了防止考生跑偏,所以特别提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以自我片面、狭隘的认识为准绳来约束考生,那就既违背题目要求,违背写作原理,也是对课程标准的反叛。

说到“立意”的角度,当然有许多。仅就小兔子和小松鼠而言,可以是提倡“因材施教”“发挥特长”,也可以鼓励“超越自我”“弥补特短”。“兔子学游泳”和2006年全国Ⅰ卷“乌鸦模仿老鹰”何其相似乃尔!小兔子学游泳?“牧羊人”一类人会说“忘记了自己叫什么了”,“孩子”一类人则会说“它也很可爱呀”。

论说乌鸦成不了老鹰,兔子也学不会游泳,可以;阐明乌鸦模仿老鹰、兔子学习游泳的意义,也未尝不可。这里没有立意“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与不好”的标准。人,能飞吗?不能!飞,在一千多年前,是梦想,是神话。但是,人类不信这个邪,人说:我们只是还没有飞好。在这种激励下,人类终于飞上了蓝天,飞向了太空。人类的飞行能力超越了任何翅膀强劲的鸟类。

看总体,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众说纷纭。材料的中心立意应该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吧?考试中心还记得十年前曾以这句话为作文话题,并为它写的“提示语”吧:“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今天,“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就是这“提示语”中的那个“问题”。请问:就材料整体而言,是你们所说的那个“教育问题”是“中心”,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中心?

看细节,角度就更丰富。仅举一例。“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到。”这是“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的动因吧?这个很蹊跷的细节,不是很有思辨意味吗?兔子被迫到河边,所以就学游泳,这不是很可笑吗?那只狼,可是游泳游得很棒呢。学游泳干什么?到河里洗干净再喂狼?另外,兔子毕竟没有被抓到,如果为了学游泳而松懈了短跑,还没跑到河边就被抓到了,岂不冤枉?或者,兔子到了河边,只是差点被抓到,最终并没被抓到,它怎么逃脱的,这也颇费思量。莫非狼和兔子只是在进行一场“藏猫猫”的游戏?还是“狡兔三窟”,兔子钻进了地洞?你就是认为狼是国家保护动物,兔子就应该被提着耳朵扔进狼窝,也未尝不可……我们希望学生具备并且需要考查他们的,正是细察、深思生活(包括生活的某一角度)的意识和能力。不顾新课标的精神,不顾写作的原理,也不顾生活的实际,甚至不顾自己编制的作文题目,凭什么先入为主制定“中心角度”“最佳立意”?凭什么把本该“优劣”判定的作文,简单化为“对错”判定?凭手中的权力吗?看来,高考命题人应该重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重学“写作基本教程”……

考试中心承受着陈旧作文观的压力,可以想见。就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考试中心的某位对高考作文命题颇有见地,曾经很有贡献的专家还说过:高考作文题目非常开阔,可是在有些地方阅卷中限制得很死板。但是,作为一级国家权威机构,考试中心不应向陈旧作文观妥协。当下这种反叛课程标准的行为,必须纠正。

注释:

①余闻.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J].试题与研究,2010(10).

②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理科试题分析(201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标签:;  ;  ;  ;  ;  ;  

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反叛_考试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