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畜牧业发展中的土地政策与公司管理--兼论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化_畜牧业论文

美国西部畜牧业发展中的土地政策与公司管理--兼论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化_畜牧业论文

美国西部畜牧业发展中的土地政策和公司经营——兼谈内蒙古畜牧业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畜牧业论文,内蒙古论文,美国西部论文,土地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西部畜牧业的兴起、发展和现代化

独立战争后,美国开始了对西部的扩张和开发。农业在西部开发中最先得到发展,小麦、玉米和棉花大量种植。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平原地区,由于降水较少,很难发展种植业。但是大平原地势平缓,地域辽阔,牧草繁茂,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移民和资金大量涌入,畜牧业快速发展起来。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西部粗放的牧畜业持续蓬勃发展了几十年,形成了所谓的“畜牧王国”,和“小麦王国”、“棉花王国”合称农业“三大王国”,奠定了西部农业的基础,在西部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平原上的畜牧业是拓荒时代西部第二大开发性行业,也是美国边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兴起于19世纪40年代,衰落于该世纪之末。它的兴衰,不仅与大平原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美国边疆的演进和拓殖的历程息息相通,还与大草原畜牧业本身采取的形式有关,因而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拓荒农场主不一样,大草原上的畜牧业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基础上的,因而从一开始就是与市场相联系的。”[1](128)

作为大规模的经济形式,西部的畜牧业起源于得克萨斯。[2](200)南北战争后,随着移民和资金的大批进入,西部畜牧业迅速发展起来。1869年,美国西部畜牧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联合太平洋铁路的建成,打通了横贯大陆的交通,推动了向远西部的开发及大平原移民的潮流,揭开了整个西部开发的新时代,也为大平原的畜牧业开拓了广阔的国内市场,成为西部畜牧业由分散的个体向联合的公司发展的转折点。根据资料统计,1860年堪萨斯有牛90455头,到1880年增加到1533133头;内布拉斯加1860年有牛37197头,到1880年增加到1791492头。[3](682)“事实上,到1880年,牧场已遍及从格兰德河到加拿大边境的整个平原,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农场到落基山的斜坡。大平原真正成了美国的‘牧牛王国’。”[1](131)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肉类的需求不断扩大,客观上刺激和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西部畜牧业成为当时国内获利最多的行业之一。畜牧业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农业、畜牧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对西部的开拓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了西部美国化的进程,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战争后30年内,西部广大的土地都被开辟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经济区,并建立了新州,加入了联邦,为美国工业创辟了广大的国内市场,加速了全国工业化。”[4](2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了辉煌时代的“畜牧王国”衰落了,西部畜牧业出现了较大变化。但是,所谓衰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随着耕地和农场的不断扩大,过去辽阔的大草原和牧场有所减小;原始、粗放的靠天为牧、游动放牧的景象不见了,牛仔们赶着牛群、沿着崎岖的“赶牛小道”长途贩运的场面不见了,熙熙攘攘的交易市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定居、围栏养殖,种植牧草,实行科学育种;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畜牧业变成农牧业多种生产经营,由分散的一家一户经营变成联合的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基础上的公司经营;昔日自由自在的牛仔成为公司的工资劳动者。“在这个工业发展时期,美国农业达到的稳定和繁荣,是1865年以来不曾有过的。由于技术革命(已开始对农业发生影响)之故,农业人口从1910年的32077000人,减少到1920年的31556000人。”[5](9)从业人口的减少和生产规模的缩小不等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萎缩,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表现。19世纪末,伴随着美国整体工业化和城市化,西部的畜牧业开始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时期。“所谓现代化,即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着变化。……从经济观点来看,现代化就是用新技术来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提高按人口平均的产量。”[6](18—19)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包括畜牧业)的工业化与市场化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西部畜牧业的现代化不仅是美国整体现代化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还对美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际上西部的畜牧业并没有衰落,相反,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更加发展。直到现在,西部仍然是美国畜产品的主要基地,出产的肉类和动物制品不仅能满足美国国内的需要,还能大量出口。

二、美国政府的土地政策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美国西部畜牧业之所以兴起和快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西部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联邦政府积极的土地政策,经营者和牛仔们的辛勤努力,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等。在诸多原因中,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是最值得探讨的。

其一是出售国有土地,满足移民的土地要求。西部开发之初,为了处理西部的土地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美国国会曾于1784年、1785年和1787年通过了三个土地法。1800年、1804年和1820年又通过了三个土地法,把地块缩小降价向移民出售。1841年国会通过了《土地先购权法》,承认了占地者的合法权益,并允许他们以最低价格购买已被其垦殖的160英亩土地。这种“先用后买”的政策对西部的开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62年5月20日通过的《宅地法》,是西部开发中最具民主色彩的一部土地法,每个或每户定居者无偿分配到了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地。因小块土地制忽视了地区和行业差别,不利于畜牧业的经营和发展,《宅地法》之后,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土地法进行调整。宽松的土地政策调动了移民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是历代农民和古今中外拓荒者一贯向往和奋斗的目标。要调动移民拓荒和开发的积极性,就必须通过立法给开拓者以法定的荒地开发使用权和受益权,保护开发者的利益。小土地所有制,不仅对开发初期的畜牧业起到了保护作用,也为以后土地集中,转变成大牧场和公司经营提供了条件。

其二实行“土地赠予”,鼓励投资者兴修铁路,创办企业,发展教育,促进西部开发。从1823年起,政府开始无偿拨赠土地用于鼓励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促进交通的发展。1862年7月,国会通过了成立“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法案,责成这两个公司负责修筑横贯大陆的铁路。铁路公司除获得筑路补贴外,还可获得铁路两侧20英里内的土地,并有权使用国有土地上的木材、石料等。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到1893年,先后建成了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形成通向西部的庞大铁路网。铁路的修建,对西部畜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解决了运输问题,而且把东西部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美统一市场的形成,因而极大地促进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是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动力之一。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土地政策,促进学校的的兴办和教育的发展,使西部开发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客观上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以促进农业教育为目的的莫里尔土地法,该法案的全称是“设立学院以促进农业和机械工艺在各州和准州授予公地的法案”,联邦政府决定无偿赠与土地用于兴办学校。在莫里尔法的推动下,建立起一批州的大学、农业学院和农业专科学校,促进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提高和普及,并带动了整个美国教育的发展。

三、公司制与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美国西部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引进和吸收了东部和外国的大量投资,使公司制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并且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宅地法》实施以后,在美国西部确实存在过一种最原始、最粗放的畜牧业和农业。列宁在论述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时曾说:“美国还有大量闲置的、无主的无偿地分发的土地,这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例外,在这里,农业靠占用闲置土地、耕种从未耕种过的新的土地还可以得到发展,也确实有了发展,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粗放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形式。”[7](203)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式的农场经营的道路发展起来,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的一个方面。

19世纪80年代初期是美国西部畜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牧牛业成为当时获利最多最快的行业之一。渴望尽快发财的美国东部资本家竞相到牧畜王国投资,建立大牧牛公司。大平原畜牧业利润的迅速增长不仅吸引了美国国内的大量资本,而且也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据估计,到1882年,投资于西部平原的英格兰和苏格兰资本不少于3000万美元。”[1](134)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投资者还竭力同美国的公司竞争,力图控制西部的牧牛业。“80年代初期,美国西部的牧牛业进入了一个投机活动猖狂的繁荣时期。在牲畜王国,日益采用大公司的方式经营。在得克萨斯、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北达科他、蒙大拿、怀俄明、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牧牛公司风靡一时。19世纪最后20年中,蒙大拿的牧牛公司有181个,吸收资金27141800美元;科罗拉多的324家公司集资共102015000美元;新墨西哥的186家公司吸收资本61340500美元;怀俄明的188家牧牛公司吸资94095800美元。”[8]兼并和大公司经营的结果,就是出现了许多“牧牛大王”、“牧羊大王”。得克萨斯、怀俄明、科罗拉多、蒙大拿、新墨西哥等地,相继建立起了牧牛公司和大牧场主的联盟组织。牧牛大王们把持了这些协会的领导权。协会是“牲畜王国”的真正主宰,大公司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畜牧业是西部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牧场所有者往往占有几千英亩土地,而他的牛仔是为他的企业而工作,但牛仔仅是整个企业的一种个人表现,在牛仔背后却站着实业家、土地投机家、铁路经营者及其他文明形式。因此,大草原上牧场的真正主人,许多常常是住在远离牧场的城镇里,仅靠他们的雇员和牛仔去管理牧场。”[1](135)作为三大开发性行业之一,西部畜牧业的经营逐渐由分散的个体转向联合的公司。到1890年,靠天然牧场实行开放游牧经营的西部畜牧业几乎全被大公司所控制,结束了原始传统的游牧方式,转向定居和大规模的公司经营。畜牧业实行公司经营,不单是西部吸引外资,资本家投机兼并造成的,更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的结果,是现代科学技术作用的结果,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西部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又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作用的对象,从传统生产经营逐渐向现代化过渡,大公司用科学方法配种和饲养,使西部的牛羊产量继续增长,牛肉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西部成为美国畜产品的主要基地。随着西部畜牧业的兴起,美国的肉类加工工业不断西移。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肉类的巨大需求,芝加哥、圣路易、堪萨斯和奥马哈等城市成为肉类包装、加工和罐头制造业的中心。19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美国垄断组织发展的托拉斯运动时期,西部的畜牧业被置于大公司的控制下,最终被纳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实际上,大公司对小生产者的兼并,不仅表现在畜牧业方面,在农业中也非常典型。随着工业化和竞争的加剧,小生产者很难不被大农场兼并。“1920年,全部农场的38%以上是佃农耕种的,而1900年佃农耕种的农场只有35.3%,1880年只有25.6%。”[5](11)拥有小块土地,在开发初期和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对鼓励移民开垦荒地、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原来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结束原始传统的游牧方式,转向定居和现代化的公司经营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对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在畜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面,有必要借鉴美国西部畜牧业发展中土地政策的成功经验。畜牧业向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却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内蒙古草原严重荒漠化,六大草原有四个已退化为沙地,剩下的两个也面临着威胁。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严重地制约了我区畜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草原荒漠化的原因很多,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然而,人的因素不能主要归罪于人本身,应当从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方面查找原因。有学者额尔敦扎布用制度构成理论分析了草原荒漠化原因:“正式规则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但草原产权制度很长一个时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1982年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确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但是,1985年制定的《草原法》,未能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讲,目前牧区仍然不存在草原的集体所有权,至少不存在像耕地那样的集体所有权。草原的集体所有权只存在于一些地区的地方法规中。这就为草原无主、侵权无妨留下了通道,也为滥垦滥伐提供了条件。”[9]土地制度的核心是所有权问题,不解决草场的所有权问题,就不能有效地保护草原,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承包期限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像内蒙古这样经济落后又生态脆弱的地方,国家的土地政策应当更加宽松,土地和草场承包期限应当比其他地方更长。实际上,实行市场经济,土地承包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合中国实际,国家可以在保持土地资源终极所有权归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有条件地用较低价格向投资者和土地承包者出售草原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期限很长或不设期限;承认土地私有,并且用法律保障开发者和建设者在土地开发中的受益权、受益继承权。土地私有,确实能形成土地兼并,但绝非洪水猛兽。从长期着眼,如果国家控制得当,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实行公司化生产经营,是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公司代表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司经营可能对部分小生产者不利,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生活有重要作用;公司经营也不为资本主义独有,国家通过立法有所控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落后,生产条件差,工业化程度低,畜牧业虽然已由游牧转为定居,但还未摆脱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畜牧业尽管不可能很快全面实行公司化经营,但迟早要走上联合的道路。地方政府可以积极扶持本地的大公司、大企业,如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就是样板;同时提供优惠条件,积极引进外地公司经营畜牧业或相关产业。牧民将来可以用承包的牧地作为资本参股,成为公司的工资劳动者。畜牧业生产和经营固然有自身的特点,但必须放弃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跟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国家50年内要整体实现现代化,内蒙古也要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不能拖现代化的后腿,还要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内蒙古畜牧业如何发展,如何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确实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标签:;  ;  ;  ;  ;  

美国西部畜牧业发展中的土地政策与公司管理--兼论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化_畜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