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
(屏山县中医医院 四川 屏山 645350)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接骨手法在儿童前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儿童前臂骨折,分别采用中医接骨手法,手术治疗。结果:优54例(手法治疗40例,手术14例),良27例(手法治疗18例,手术9例),可6(手法治疗6例,手术0例),差3例(手法治疗1例,手术2例)。优良率为90%,总有效为96.6%。 结论: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首选中医接骨手法,复位准确,固定有效,创伤小,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较佳,优势较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接骨法;儿童;前臂骨折;手术切开复位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24-02
Synthetism and operation of Chinese open redu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90 cases of forearm fractures in children Beam flood
Liang Hong. TCM Hospital of Pingshan County, Sichuan,Pingshan 6453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osteosynthesis technique in child forearm fractures in. Methods 90 cases of forearm fractures in children, using Chinese medicine bone technique, operation treatment. Results 54 cases (40 cases, 14 cases), 27 cases (18 cases), 6 (cases), 6 cases (0 cases), 1 cases (2 cases), 3 cases (cases), 9 cases (case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0%,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6%.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forearm fractures in children, cho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ne technique accurate reduction, effective fixation, small trauma, healing time is short and rapid recovery of function, clinical effect is better, more advantages, it is worth for clinical use.
【Key words】Bone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ldren; The forearm fracture. Open reduction surgery
儿童前臂骨折极多见。不论骨折发生在于哪一个平面,多数骨折无需切开复位内固定[1]。我院自2003年~2011年,主要以中医接骨手法,结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90例,其中男患者70例,女患者50例,年龄为6~14岁,平均年龄(10.2±1.1)岁。近1/3骨折6例,中1/3骨折11例,远1/3骨折73例。病程:短的2小时内,长的3周。 纳入标准:具有典型的前臂骨折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表现,均为完全性骨折。
1.2 治疗方法
1.2.1手法治疗 对65例患儿采取手法治疗。患儿保持仰卧姿势,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让患儿肩部向外舒展80度~90度,根据骨折部位,前臂位置有不所同。中、远1/3骨折,肘部弯曲90度、前臂呈中立位,即前臂掌侧平行与地面平行;近1/3骨折,前臂呈旋后位。一助手握肘部,一助手手部大小医生应握住患儿的腕部及手部,持续3~5分钟的对抗牵引,术者两手拇指和示、中环指分别置于骨折部的背侧和掌侧,沿前臂纵轴方向进行夹挤分骨的手法,克服尺桡骨折端向骨间隙的聚拢移位,以恢复前臂骨间隙距离,在重叠、成角矫正后,施以提按端挤手法矫正侧方移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上述手法后重叠未能矫正者,则施以折顶手法进行复位,即在维持一定的牵引力下,以双手拇指指腹按压远折端背侧,示、中、环指提拉近折端掌侧,绶慢地向原有成角移位方向加大成角,当拇指感觉到两折端同一侧皮质相抵触时,则牵引远折端的助手屈曲远折端(反向折顶),而术者拇指继续按压,示、中、环指提拉,重叠移位得以整复。有旋转移位者则辅以逆向回旋。陈旧性骨折者,行手法折骨。在对抗牵引的同时,远折端助手缓慢反复旋转多次,使折端间产生扭转力让骨痂桥断裂,然后行反复折顶手法,让骨折端完全松动,再按上述手法操作,完成复位。
固定方法 在两助手维持牵引下,前臂衬以双层纱布一周;根据骨折移位趋势放置压垫,即小平垫和分骨垫(或塔形垫),并用粘膏帖牢,然后以自制杉树皮前臂小夹板固定。掌、背侧夹板宽度略小于前臂掌、背侧横径呈上宽下窄,尺、桡侧夹板宽度略小于前臂横径亦呈上宽下窄,长度,掌、桡侧从肘横纹到腕横纹,背、尺侧从肘横纹到掌骨颈。
1.2.2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不满意者和开放性骨折不适宜应用小夹板者25例,采用手术治疗:患儿仰卧位,在全麻或臂丛神经麻醉下,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掌侧或背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经肌间隙分离,显露骨折部,清除血肿;若为陈旧性骨折者,则需要折骨,清理骨痂。在直视下复位。以4至6孔接骨板内固定。
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和手术内固定,麻醉复苏后,即开始伸指、握拳锻炼,中后期作云手等功能锻炼。治疗期间按骨折三期内服中药。
2.结果
患儿治疗后均获3~12月的随访,平均6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优:前臂旋转正常或5度以内受限,解剖或近解剖复位;良:前臂旋转受限5~15度,折端对位1/2,无成角;可:前臂旋转受限15~30度,折端对位1/2~1/3,成角5~10度;差:桡骨旋转弓丢失,前臂旋转受限30度以上,前臂旋转活动受限,伴有并发症。结果:优54例(手法治疗40例,手术14例),良27例(手法治疗18例,手术9例),可6(手法治疗6例,手术0例),差3例(手法治疗1例,手术2例)。优良率为90%,总有效为96.6%。
3.讨论
儿童前臂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不论发生在任何平面,大多数均能通过手法复位,得到满意的疗效,而手术治疗不应作为首选。儿童若发生前臂骨折,就应该对其及时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妥当的固定。而中医接骨法历史较悠久,它是先通过手法接骨、在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来达到前臂功能重建的目的。若复位不满意者,则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儿童前臂骨折有一定的塑形能力,在手法复位时,不要过高估计其塑形能力而降低复位标准,造成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因此,手法复位要求完成高质量的骨折复位,固定要妥当有效。笔者认为:①把握复位时机,复位时间越早,骨折局部肿胀越轻,手法复位更易。骨折对位对线越佳②认真阅片,结合其损伤机制,制定出合理的复位方案,明确术者和助手的具体操作,使其整个复位过程协调流畅。③麻醉要满意,让患儿在无痛,不抗拒状态下完成复位。④手法操作时,要求助手牵引持续平稳,忌暴力,术者在施行手法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指下要触摸清楚,施力位置不可在压在骨折缘,防止加重软组织伤。分骨手法在整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分骨的作用下使尺桡骨两折端各自成为一个单位,让双骨折如同单一骨折一样同时复位。⑤固定的体位原则上是:中、下1/3骨折者前臂中立位,辅以中立板固定;上1/3骨折者屈肘,前臂稍旋后或旋后位,辅以肘后铁丝托固定。或肢体固定位置以复位后最稳定位置为准[2]。压垫根据骨折移位趋势放置,形成两点或三点加压和应用分骨垫或塔形垫,垫内衬以极细铜丝有利复查时精确定位。扎带的松紧要适宜,不可太松或太紧,造成固定失效或导致并发症。
手术治疗者,要注意桡骨接骨板一定要进行预弯,以避免发生桡骨旋转弓丢失。必须严格把握适应症,适应症有①闭合复位失败 ,大龄儿童尺桡骨中、上段不稳定骨折的,或下1/3骨干骨折有软组织嵌顿,断端无法靠近的病例。②严重开放性骨折,骨折内固定有助软组织愈合。③年龄大于10岁,闭合复位不满意者。[3]
并发症的防治,①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是前臂骨折后严重的并发症,反复多次的暴力手法复位,使肌肉损伤加重,手术操作不精细,止血不彻底,为维持骨位小夹板捆扎太紧等引起前臂骨间内压力升高,而引起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必须加以注意。要仔细观察肢端血循环,一旦怀疑或发生则应解除外固定或切开减压。②神经损伤,有报道称,在手术固定骨折时医源性损伤发生率为8.5%[4]。几乎每一例报道的闭合复位治疗后发生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患者在早期均有复位困难或不完全,从伤后到探查手术被延误5天到5个月不等[4]。因此要做到,手法操作要柔和,忌暴力,手术切开要精细,解剖层次分明,以避免发生。③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常压疮的发生,做到制作的小夹板要与前臂贴服,压垫不要太厚、太硬,扎带不要扎得太紧。④骨折再发移位,迟发畸形愈合,往往是由于压垫放置不准确,观察护理不当,扎带太松散和骨折局部病理因素所致。在经手法整复后7天至10天,复查X光片1至2次,如有移位及时矫正。
综上所述,中医接骨法在进行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中。要充分发挥,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四大原则。做到及时有效的复位,妥当的小夹板固定,以及压垫的准确放置,仔细的观察,以维持骨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功能很快恢复。手法治疗当作为首选。如若手法复位不满意者,则应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参考文献】
[1] S.Terry Canalr,James H.Besty等原著.卢世璧.主审.王岩.主译.分卷主译.张永刚雷伟.罗卓荆.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第二卷.人民军医出版社.P.1216.
[2]王亦璁.主编.创伤早期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P.226.
[3]王亦璁.主编.创伤早期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P.227.
[4] James H.Beaty.James R.asser/著.王家让.李康华.胡建中 /主译.洛克伍德、威尔金斯 儿童骨折.第5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451.
论文作者:梁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1
标签:前臂论文; 手法论文; 手术论文; 夹板论文; 桡骨论文; 儿童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