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结石从何而来
通常认为胆结石的出现多因体内受细菌感染抑或是胆汁出现病理性变化所致。该病常发生在病人的胆囊和胆总管等部位,性状与种类不完全一样,大小不一,有些结石细如沙,有些则大如鸡蛋,似乎能将整个胆囊充满。根据结石成分把胆结石归纳为以下三类:胆固醇结石。其组成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结石。组成成分为钙盐和胆红素等;混合性结石。
造成胆结石的原因有很多,包含病人体内胆汁病理性变化、胆盐浓度有所下降和胆固醇超量、胆汁内糖分过高等。而胆管结石大都和胆道蛔虫、肠道感染、窄小等有关。近几年,胆囊结石的发病人数在不断升高,尤其是好发于城市居民。
二、胆结石预防小贴士
1.尽量保持平卧位或者是偏向右侧睡觉,因为左侧入睡胆囊口的方向是向下的,结石因重力原因易于从胆囊进入胆囊颈部诱发嵌顿,从而造成胆绞痛。
2.日常生活注意饮食,少吃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品,比如动物内脏、蛋黄和肥肉等,从而降低胆囊素释放。在发病期间禁忌油腻与辛辣食物,遵循餐多量少的饮食原则。
3.烟酒也是引起胆结石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家属需监督病人禁忌烟酒,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
4.多进食防治胆结石的食物,比如青菜头、春笋、洋葱及番茄、莲花白及四季豆、玉米等。
5.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括黄绿色蔬菜、西红柿、玉米等。
6.注重早餐。如果不食用早餐,会让体内胆汁分泌减少,使得胆酸水平下降,从而导致胆固醇的比重失衡,进而引发胆结石。
7.劳逸结合,才是硬道理。不能劳累过度,适当开展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免胆汁瘀滞导致病情加重。
8.保持好心态。心情愉悦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避免胆汁瘀滞。
9.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粗纤维食品。
10.用餐后不要立即入睡抑或是长时间坐立,可以到户外漫步,轻轻按压右上腹部,促使胆汁分泌顺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1.如果身处蛔虫症高发区一定要注重驱虫,有报道称,结石一半以上是由蛔虫残体和蛔虫卵构成的。
三、胆结石护理妙方
胆结石的诊治需采取手术进行清除,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而且该手术方式已被多家医院应用,并将其称为诊治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相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清除术对病人伤害小,痛苦轻,且手术时间比较短,术后病人身体恢复快,因而受到病人和医学者的一致欢迎。然而,手术属于有创操作,为更好的保证病人术后效果,就要注重护理干预,那对于胆结石病人该如何护理呢?
1.术后24h,指导病人尽快排气,等其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情况后才能进食。
2.术后,指导胆结石病人进行呼吸锻炼,而且每间隔两小时对其翻身,便于肺部扩张,加快伤口愈合。
3.及时测量病人心率、血压等情况,结合病人恢复情况制定健康食谱,保证机体正常能量所需,为病人提供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可适当饮用钾含量高的饮品,多喝水,少饮用碳酸饮料、酒品等,亦不能暴饮暴食,注意饮食规律。如若病人处于禁食期,可采取静脉注射方式对能量实施补充;针对留置导管者,一定要重视引流管的流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一旦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4.并发症护理。①术后感染。在手术过程中,若病人切口遭受胆汁和结石污染,建议用碘伏做消毒处理,以免感染。术毕观察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要是感觉创口处有红肿、发热等现象,且一碰就有浮动感,必须立即开展引流处理;如若手术途中病人由于胆汁抑或是结石导致膈下间隙污染,应马上清洗,防止出现膈下感染。②胆漏。若病人引流管有胆汁渗出,而且每一天引流量逐渐增多,此时护理人员应考虑是胆漏。基于此,护理人员可给予病人抗生素治疗,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营养支持,以保证病人全身状况有效改善,促进瘘管愈合。③腹腔内出血。因血管结扎线有松动的可能,加之胆囊床发生渗血,易于引起腹腔内出血,故而护理人员在术后要密切注视病人神志,做好出血应急方案,便于在第一时间内处理。
5.运动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运动,适当开展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避免牵拉伤口,引发出血,同时在术后2月内,不要拎拿重物,防止腹压升高,导致其他严重症状。
6.出院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出院后的一切注意事项,将不良因素降到最低,且叮嘱病人定期到院复查,如若不能及时到院检查,应与相关护士进行沟通,约好其他时间复查,降低结石复发率。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健康养生也是愈加重视,但因不可避免因素仍然会引起某些疾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胆结石是平时常见的一种病,多因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当引起,因此为保证身体健康,就要做好胆结石预防和护理工作,只要掌握上述方法,就能将疾病风险降到最低,减小复发率和发病率。
论文作者:王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胆结石论文; 病人论文; 结石论文; 胆囊论文; 胆汁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