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中学老师 王海鸥
语言文字一直是我的挚爱。我迫切地希望把这样美好的事物分享给我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等待着日后的枝繁叶茂。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悟文学的魅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孩子们每人每周写三篇300字以上的日记,可以摘抄一次。尽管如此,学生们还是呼天抢地。
第一次作业终于在周一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可当时即便是好学生,作文中原创的部分也是较少,还“美其名曰”借鉴;而摘抄部分则是选择了一些零散片段。
令我欣慰的是其中一篇日记虽稚嫩,但不乏优美的语段及对生活的感悟。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青春期孩子所谓的“成熟”——“为赋新辞强说愁”。那时我记住了他的名字——李泽元。
接下来的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的作业虽然字迹潦草,但是每篇文章里依然有着桀骜不逊的孤独和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新角度。我开始关注并了解他。
他是个懵懂顽童。虽成绩好,不惹是生非,但自由散漫、不合群,甚至有些执拗,所以同学很少注意他。
为了鼓励他学好语文,尤其发展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更为了给其他学生的心里埋下那颗小小的种子,我决定树立他为榜样,多次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并请其他同学交流评价。
还记得朗读的过程中他始终那样低着头,坐在座位上听我念,只是脸不由地一点点变红。我知道那是他想法张狂,但行事低调造成的,也是少有的辉煌时刻带来的膨胀的虚荣心在作怪。
隔周,我开展了有关语文知识的欣赏课,希望借此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这种课比较有趣,所以同学们都积极参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上聚精会神地耳听目视,点头微笑,偶有小声议论。
上课的次数多了,同学们日记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写作明显有了提高。遗憾的是他很少加入其中,要么写作业看书,要么出神沉思。
又是一次古典诗词欣赏课。王菲的美妙演唱配以恰如其分的flash画面,把学生带入音乐与诗词文化的双重享受,可他依然如故。我悄悄地走到他身后,我轻声道:“试着听听,你应该不会失望的。”也许他被我吓了一跳,迅速收起书,抬头“委屈”地注视着我。我选择了默默走开。
课后我找到他聊天,问他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开始他不仅拘谨,而且言谈中充满了不信任。也许是我的恳切打动了他,他慢慢道出了原委。原来他是因为懒,又觉得语文枯燥没有成就感,所以不爱学。而语文欣赏课虽然有意思,但对考试来说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他不愿浪费时间,觉得不如借此发展其他兴趣。就这样,我们从彼此的兴趣爱好分享开始,聊到了他的“世界”,他的脸上终于有了阳光。
也许是那次我与他平等的交流打动了他,他渐渐变了。语文课越来越认真听讲,日记内容也由对人生理想积极的追求取代了原来的伤春悲秋。
更可喜的是在他的影响下,写作开始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班级里热爱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其中一些被粘贴在班级优秀作品园地里,还有的同学积极投稿各种杂志。我的小小种子终于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后来,他送给我一张贺卡。卡片上的话让我感动:“如果说我淳朴的文学梦想产生于摘抄之前,那么巩固这一梦想的则是你在语文方面给予我的鼓励与信心。当时的我,虽然语文成绩好,可是整天对着谁,都是一副不招人爱的愤世嫉俗模样。仅仅因为写过几篇可以一念的作文,你没有放弃我这个幼稚且自以为是的孩子。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那是多么值得感谢的一件事。”
我们从师生关系变成了真正的朋友。闲暇之余,我们也会共同探讨文学,分享彼此的生活感受。
我依然挚爱着我的语言文字,感激着我的语文教育。因为我可以凭借语文的魅力,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颗小小的种子,让我和孩子们共同体会文字带来的情感绿荫,建造心灵的屏障。
论文作者:王海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孩子们论文; 语文论文; 种子论文; 作业论文; 一颗论文; 同学们论文; 的是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