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亚红[1]2004年在《不同日粮组成对山羊可吸收氨基酸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4只(35±2.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T型瘘管的徐淮白山羊,饲喂给由苜蓿、羊草及配合饲料组成的四种(A、B、C、D)不同日粮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日粮粗蛋白(CP)(SC/CP分别为3.62、2.95、2.29、1.65)比例的日粮,以二氨基庚二酸(DAPA)和卵磷脂(PC)分别作为瘤胃细菌和纤毛虫的内标物来测定进入到十二指肠的细菌、纤毛虫及过瘤胃饲料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流量与组成,以研究不同日粮组成对山羊可吸收氨基酸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这四种日粮组成下,瘤胃和十二指肠内环境参数的昼夜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进入小肠内的细菌氨基酸总量以B组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为1.57g/d,瘤胃细菌菌体的净可吸收AA以B组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为1.54g/d。瘤胃细菌对肠道可吸收AA的贡献率同样是B组显着高为38%。液体结合细菌和固体结合细菌间的17种氨基酸的相对百分含量有很大的差异。除了苏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之间的相对百分含量没有很大的差异外,其它各氨基酸之间存在差异。 2.进入十二指肠内的纤毛虫AA总量以A组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为1.25g/d,D组的AA总量显着低于其它各组为0.42g/d。不同日粮组成对纤毛虫体中的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有显着影响,其它均差异不显着。 3.进入十二指肠内的总AA以B组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而过瘤胃日粮AA的总量以C组显着高于其它各组为2.03g/d。但是就各组的贡献率而言,却是B组最低,仅为42%,C组的贡献率最高为62%。进入十二指肠内的各种氨基酸基本上都是在采食后6小时达到最高峰。进入十二指肠内的17种氨基酸中有11种在各组之间有显着的差异性 4.瘤胃pH值随日粮中SC/CP的降低而降低。pH平均值由A组的6.37降至D组的5.86,其中A组极显着高于B、C和D组(P<0.01),B、C和D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A、B、C、D四组十二指肠内pH平均值分别为3.40、3.52、3.23和3.58,C组显着低于D组(P<0.05)。 5.瘤胃氨态氮平均浓度随日粮SC/CP降低而升高。氨氮浓度的平均值分别由A组的8.37 mg 10onil一,升至D组的13.7lmg·l。叼一,,其中A组极显着低于B、c和D组(P<0.01),B、C和D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5)。B组显着低于其他各组,A、C、D组差异不显着。十二指肠中B组NH3一的浓度显着低于其它各组.
张博[2]2004年在《内蒙古白绒山羊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通量及组成比例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不同日粮条件下,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食糜营养成分降解速率(Kd)及流通速率(Kp)的测定及数学预测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结果为:Kd1=0.300CP+5.897NDF+53.183 (R2=0.980,n=18,P<0.01)Kd2 =2.639×10-02CP+0.271NDF+2.332 (R2=0.985,n=18,P<0.01)Kd3 =4.890×10-04CP+8.904×10-03NDF+1.618×10-02 (R2=0.998,n=18,P<0.01)Kd4 =-4.233CP-11.800CHO+1139.458 (R2=0.990,n=18,P<0.01)Kd5 =1.853CP+2.560CHO-118.114 (R2=0.924,n=18,P<0.01)Kd6 =-6.9×10-02CP-0.164CHO+16.707 (R2=0.997,n=18,P<0.01)Kp=-0.052MBW-0.0046DMI+0.0987FL+5.141 (R2=0.897,n=27,P<0.05)且在不同蛋白来源日粮下和单种饲料原料条件下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Kd和Kp的预测公式可以在内蒙古白绒山羊上推广应用。第二部分 内蒙古白绒山羊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通量和组成比例的实际测定的研究。一共分为两个试验。试验1 不同蛋白水平日粮条件下,内蒙古白绒山羊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通量和组成比例实际测定的研究在不同蛋白日粮条件下,绒山羊十二指肠的食糜氨基酸流通量随蛋白水平提高上升且组间差异显着,但氨基酸百分比例呈无规律变化,大多数氨基酸的百分比例组间无差异。试验2 不同能量水平日粮条件下,内蒙古白绒山羊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通量和组成比例实际测定的研究在不同能量日粮条件下,绒山羊十二指肠的氨基酸流通量随能量水平提高上升且组间差异显着,但氨基酸百分比例呈无规律变化,大多数氨基酸的百分比例组间无差异。第叁部分 内蒙古白绒山羊十二指肠食糜中氨基酸流通量及组成比例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据试验结果可得如下对CNCPS体系预测公式在绒山羊上的修正公式:REAA=REMAA+REFAA
赵国琦, 贾亚红, 陈小连, 孙龙生, 赵健亚[3]2004年在《不同日粮对山羊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随日粮而改变,占小肠内总蛋白质的30%-80%。进入小肠的氨基酸主要由过瘤胃饲料的氨基酸、微生物氨基酸组成。以往的研究中,微生物主要为液体结合细菌,很少考虑固体结合细菌和纤毛虫,这是否对微生物产量及其氨基酸组成有影响,是否对进入小肠的氨基酸数量种类有影响,进而影响氨基酸在小肠的吸收利用率尚无定论。本研究以羊草、苜蓿草及配合精料为原料,研究不同日粮组成下,过瘤胃养分、瘤胃液体细菌、固体细菌及纤毛虫各自对小肠氨基酸的影响及
赵健亚[4]2005年在《不同SC/NSC日粮对湖羊胃肠道及血液营养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体系(CNCPS)中,瘤胃微生物被分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发酵菌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发酵菌两大类,前者只能以NH_3为氮源,而后者则能以NH_3、FAA和肽为氮源,因此不同SC/NSC比例日粮将影响瘤胃微生物发酵类型,从而影响瘤胃中饲料蛋白质降解,导致进入肠道的氨基酸数量和质量发生改变,而血液成分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并与胃肠道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因此本试验采用安装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和颈静脉血插管的湖羊3只,通过4×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研究了饲喂由苜蓿干草、羊草及配合精料组成的4种SC/NSC分别为1.62(A)、1.05(B)、0.69(C)、0.44(D)的日粮对湖羊胃肠道及血液营养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一章 不同SC/NSC日粮对湖羊瘤胃内环境和肽释放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了四种不同SC/NSC日粮对湖羊瘤胃内环境参数pH、氨氮浓度及VFA浓度和摩尔组成的影响,同时研究瘤胃内产生的FAA与肽的种类、数量和比例,这将为调控湖羊后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 1 本试验四种不同日粮对湖羊瘤胃内环境产生了显着影响,pH值呈现随SC/NSC降低而降低的趋势;氨氮浓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到D组又有下降现象;瘤胃乙酸浓度以B组最高,四组丙酸、丁酸浓度逐渐升高,乙丙比逐渐下降。 2 瘤胃内降解产生的FAA随SC/NSC下降而升高,瘤胃内释放的肽也呈现相似规律。当SC/NSC从A组的1.62下降到B组的1.05时,细菌产量极显着增加,菌体AA显着增加,但随着SC/NSC从1.05继续下降到0.69和0.44,细菌产量明显减少,菌体AA含量也减少,表明日粮NSC过高,瘤胃中释放的大量的肽超过了NSC分解菌的最佳需要,从而限制了细菌生长,降低了MCP的合成量。 3 A、B两组在喂后2小时肽释放量最多,而C、D组采食后未发现肽释放高峰。从瘤胃内释放肽的AA组成分析可知,各组AA组成相似,瘤胃液肽中酪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较低,这3种AA可能确实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组内相对比例较高的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可能这些AA与肽的抗降解性有关。 第二章 不同SC/NSC日粮对湖羊小肠内环境和肠道AA吸收与组成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SC/NSC日粮组成下,日粮、细菌、纤毛虫各自对小肠AA的贡献率,在小肠AA吸收的水平上确定适宜的日粮组成。结果表明:
苏鹏程[5]2003年在《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日粮条件下白绒山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分配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灌注营养技术”、“慢性血插管技术”、“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比较屠宰试验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日粮条件下,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分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测定在1.2M基础日粮条件下绒山羊瘤胃丙酸产量、过瘤胃淀粉量和MCP产量等,进而计算基础日粮的MG、MP值,同时对小肠氨基酸消化流通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在理想氨基酸模式(M85+C15)下,设定叁个代谢葡萄糖水平,采用“慢性血插管技术”,结合消化试验,从消化道和组织代谢不同层次入手,研究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日粮条件下动物组织氨基酸利用的变化情况,以揭示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日粮条件下绒山羊氨基酸利用的规律和机理。最后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比较屠宰试验技术”等,在产绒旺盛期,研究在相同理想氨基酸模式、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日粮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在绒山羊机体不同组织的分配情况,进而揭示蛋白质(氨基酸)在不同组织的分配规律。该项研究结果发现代谢葡萄糖水平影响白绒山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与分配;代谢葡萄糖与小肠理想氨基酸模式下的代谢蛋白质之间存在适宜的比值,生绒适宜的MG/MP为1.06,整体适宜的MG/MP为1.64。第一部分 基础日粮MG、MP的测定及白绒山羊小肠氨基酸消化流通规律的研究试验1:基础日粮条件下白绒山羊瘤胃丙酸产量及吸收规律的研究本试验选用3只体况良好,2岁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体重20~23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间接测定法,研究瘤胃丙酸产量及吸收率。结果表明,在连续饲喂基础日粮条件下,瘤胃丙酸灌注前与灌注后的产生速率分别为5.53mmol/h和9.80mmol/h;外流速率分别为2.57mmol/h和4.96mmol/h;吸收速率分别为2.96mmol/h和4.84mmol/h;吸收率分别为52.94%和49.21%。试验2:基础日粮条件下绒山羊过瘤胃淀粉产量、淀粉小肠消化率的研究本试验选用3只体况良好,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和回肠瘘管、体重20~23kg的2岁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进行试验。试验以Co-EDTA为食糜标记物,采用体内法测定过瘤胃淀粉产量、淀粉小肠消化率,结果表明,在饲喂基础日粮的条件下,绒山羊十二指肠淀粉流通量为59.50克。 淀粉在胃区中的消失率为58.23%,在小肠、大肠和整个消化道
董晓玲[6]2003年在《内蒙古白绒山羊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一共分为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研究了在玉米-豆粕型日粮条件下,内蒙古白绒山羊小肠氨基酸消化和流通的研究。测定结果为:,基础日粮条件下,含硫氨基酸的十二指肠流通量为1.76g/d,但消化率较低,仅为60%左右;其它氨基酸在十二指肠流通量与绵羊相比均较低,总氨基酸在十二指肠流通量约为55.11g/d,氨基酸的小肠平均消化率为70%左右。 第二部分 主要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整体限制性氨基酸进行研究。一共分为两个试验。 试验1 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氨基酸小肠消化和流通影响的研究 本试验选用十二只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生长羯羊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递减法”由绒山羊十二指肠灌注氨基酸混合物,对照组D1、D2为(Met、Lys、Thr、His、Arg、Glu、Ser、Cys)。试验组分别为(A:减Met;B:减His;C:减Arg;E:减Ser;F:减Cys)。结果表明:减Met组、减Ser组和减Cys组的Cys的小肠消失量均显着降低。减Met、His和Arg组的小肠氨基酸平均消化率均显着降低。氨基酸灌注量减少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平衡性受到影响,各处理组的氨基酸平衡指数分别为:0.86、0.79、0.75、0.85、0.81、0.75、0.82。 试验2 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氮代谢的影响的研究 本试验选用十二只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生长羯羊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递减法”由绒山羊十二指肠灌注氨基酸混合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D1、D2)相比较,减Met、His、Arg、Ser、Cys组的绒山羊体内沉积氮(g/kg W~(0.75)),分别下降29.07%、20.45%、51.76%、54.25%、72.17%。氨基酸灌注量减少后,PUN浓度升高,且减Met组的浓度最高,为6.93。减少氨基酸后,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对于相对限制程度小的氨基酸,减少该种氨基酸会使血浆中该种氨基酸的含量显着降低,而对于限制程度大的氨基酸,减少该种氨基酸不会降低血浆中该种氨基酸的浓度,有时甚至会有升高的趋势。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增重性能的限制性氨基酸次序为:Cys、Ser、Arg、Met和His。相对限制程度分别为:72.17%、54.25%、51.76%、29.07%、20.45%。 第叁部分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的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一共分为两个试验。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验1 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率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18只体况良好,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屡管和两侧颈静脉插管,以及旋骼静脉、旋骼动脉和隐动脉插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进行试验。分为六组(分别为:A:减*幻组;B:减ms组;C:减址g组:D:全量组(对照组XE:减Ser组;F:减Cys组*。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灌注剂量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皮肤血流的影响差异不显着,各处理组的血流速率分别为:1.24ml/min、1.38 ml/min、1.45 nl/min、1.35ml/min、1.13 ml/min和1.37ml/min。氨基酸灌注量降低后,减Arg组的Met和Cys的皮肤消失量显着升高。减CSs组,虽然Css的动脉流量显着降低,但Css的消失量显着升高,Met灌注剂量减少后,Cys的皮肤消失量显着下降。减Met组和减His组的皮肤蛋白质合成率显着降低。而其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所以推断,Me t和 H i s是绒山羊产绒的限制性氨基酸。试验2 限制性氨基酸对绒山羊产绒性能影响的研究 选用18只体况良好,安装永久性十二指肠近端瘦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进行试验,灌注剂量和试验分组同第叁部分试验一。对绒山羊的绒和毛的长度、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十二指肠氨基酸的灌注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绒毛生长量、绒毛细度,以及粗毛纤维的这些指标的影响无显着差异,但氨基酸灌注剂量减少后,绒毛的长度生长量和绒毛细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减Met组和减His组,下降的趋势尤其明显。而且氨基酸灌注对绒毛的长度生长量和粗毛的长度生长量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的限制性氨基酸为Met和His,而且山羊绒和粗毛对氨基酸的利用、分配和调控机制可能存在差别。
安朋朋[7]2012年在《不同日粮类型对泌乳奶牛乳蛋白前体物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结合我国农户和大规模养殖场的饲养模式,研究饲喂两种不同类型的日粮对奶牛氮素代谢和氨基酸利用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泌乳日龄、体重和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其中1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头瘘管牛和6头非瘘管牛,一组饲喂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的日粮(CS组),另一组饲喂以羊草、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为粗饲料的日粮(MF组),精粗比分别为60:40和40:60。试验预试期2周,正试期7周。试验结果表明:1、CS组和MF组奶牛食入氮、粪氮排出量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MF组粪氮占食入氮比例极显着高于CS组(P<0.01)。尿氮的排出量在CS组显着高于MF组(P<0.05)。乳氮排出量在两组奶牛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MF组食入氮向乳蛋白的转化效率显着高于CS组(P<0.05)。食入氮转化为乳真蛋白氮和体沉积氮的效率,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及净蛋白利用率均在MF组较高,但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时间点瘤胃液氨氮浓度,CS组均高于MF组(P<0.05)。采食前后CS组血清尿素氮浓度均显着高于MF组(P<0.05),且采食过程中血清尿素氮浓度均呈上升趋势。2、饲喂两种日粮的奶牛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肠道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所有氨基酸的肠道表观消化率均高于50%。3、CS组和MF组奶牛乳腺血流量及生成1kg牛奶流经乳腺的血量无显着差异(P>0.05),各种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实际日供应量也无显着差异(P>0.05)。动脉中氨基酸浓度均高于静脉,动静脉浓度差均为正值。必需氨基酸中仅苯丙氨酸在CS组有高于MF组的趋势(P=0.10),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MF组显着高于CS组(P<0.05),其余氨基酸均无显着差异(P>0.05)。总体看,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动静脉差均无显着差异(P>0.05)。饲喂两种日粮的奶牛乳中各氨基酸以及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的产量和比例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种日粮类型下,除MF组天冬氨酸的摄取效率显着高于CS组(P<0.05),其余氨基酸的摄取效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苯丙氨酸转化效率在MF组极显着高于CS组(P<0.01),CS组苏氨酸的转化效率显着高于MF组(P<0.05),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在CS组的转化效率显着高于MF组(P<0.05),其余氨基酸差异不显着(P>0.05)。
赵国琦, 贾亚红, 陈小连, 孙龙生, 赵健亚[8]2005年在《不同NDF/NFC比的日粮对山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用4只体重(35±2.5)kg装瘤胃瘘管、十二指肠和回肠T型瘘管的徐淮白山羊,饲喂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比(NDF/NFC)不同的A、B、C、D 4种日粮,分别利用二氨基庚二酸和卵磷脂作为瘤胃细菌和纤毛虫的内标物测定进入十二指肠的细菌、纤毛虫及过瘤胃饲料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流量与组成,研究对山羊小肠内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肠可吸收氨基酸(AA)中,B组细菌AA为1.54 g/d,极显着高于A组(0.45 g/d)、C组(0.36 g/d)、D组(0.39 g/d)(P<0.01),且B组占可吸收AA的38.4%,显着高于D组(24.84%)(P<0.05),极显着高于A组(13.25%)和C组(14.81%)(P<0.01);纤毛虫AA在A组为1.22 g/d,分别极显着高于B组(0.63 g/d)、C组(0.57 g/d)、D组(0.42 g/d)(P<0.01),且A组占可吸收AA的36.74%,B、C、D组分别占15.71%、23.45%、26.75%;来自过瘤胃饲料的小肠可吸收AA中,A、B组分别为1.65、1.84 g/d,显着高于C组(1.51 g/d)(P<0.05),极显着高于D组(0.76 g/d)(P<0.01),占可吸收AA%以C组(61.73%)为最高,显着高于A组(49.13%)、D组(48.41%)(P<0.05),极显着高于B组(45.88%)(P<0.01),即B组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最高;在微生物蛋白质的AA组成中,纤毛虫的AA组成相对稳定,食糜颗粒相结合细菌的AA含量组成比食糜液相结合细菌相对稳定,食糜液相结合细菌AA变化直接影响小肠内可吸收的细菌AA组成与数量。
张洁[9]2008年在《不同碳源对山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氨基酸组成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羯羊为试验动物,采用体外发酵试验研究不同碳源,即乙酸/丙酸比例为0:100、30:70、50:50、70:30、100:0,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比例为0.33、0.63、1.17、2.18,对瘤胃液体外发酵特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通过4×4拉丁方设计,研究了饲喂稻草和配合精料组成的4种NSC/SC日粮对山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不同碳源对瘤胃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体外培养不同比例的乙酸/丙酸底物对瘤胃液体外发酵影响显着,乙酸/丙酸为50:50组pH平均值显着高于0:100、30:70组(P<0.05)。30:70组NH3-N浓度极显着高于50:50、70:30、100:0组(P<0.01)。随着乙酸/丙酸比例的增加,瘤胃微生物产量增加,当乙酸/丙酸比例在50:50时,P、B的AA-N含量和P/B的比值都达到最高,AA-N/T-N最低。2.不同NSC/SC比例底物引起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环境的变化。pH平均值随着NSC/SC比例的增加而下降。从NSC/SC为0.63组到2.18组NH3-N浓度升高。0.33组乙酸摩尔浓度最高,1.17组最低。乙酸的摩尔百分比随底物中NSC/SC的升高而降低。1.17组丙酸摩尔浓度最低,2.18组最高;丙酸的摩尔百分比从0.63组开始随底物中NSC/SC的升高而升高,0.63组、2.18组间丁酸的摩尔浓度差异显着;乙丙比接近3:1。随着NSC/SC比例的增加,微生物产量降低;P/B从0.63组开始随NSC/SC升高而下降;原虫中AA-N占总N的比例随NSC/SC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碳源,瘤胃微生物AA-N含量不同。3.饲喂山羊不同NSC/SC比例的日粮,随着NSC/SC的升高,瘤胃pH值降低,NH3-N浓度升高,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和乙酸/丙酸的比值随日粮中NSC/SC的升高而降低,0.33组的乙酸摩尔浓度极显着高于1.17组和2.18组(P<0.01);丙酸的摩尔百分比随日粮中NSC/SC的升高而升高,0.33组极显着低于1.17组和2.18组(P<0.01);丁酸摩尔浓度从0.33组到1.17组呈上升趋势,在2.18组有所下降。不同NSC/SC的日粮下的细菌氨基酸含量中,天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都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NSC/SC的变化对原虫氨基酸中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产生了显着影响,对其余的氨基酸组成变化影响不显着。不同碳源,瘤胃微生物AA组成不同。4.采用PCR-SSCP方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不同碳源对瘤胃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各组SSCP图谱不同,相似性指数各有差异,且各组优势条带和特有条带不同。乙酸/丙酸为30:70组和50:50组的细菌SSCP图谱相似。不同NSC/SC日粮下的SSCP图谱也不同,细菌图谱的0.33组条带数最少,随着NSC/SC比例的升高,NSC/SC比为0.63组、1.17组条带数明显增加,0.63组条带数最多。不同碳源,瘤胃微生物种群区系变化不同。
王强[10]2010年在《奶山羊阴外动脉内乳成分前体物理想平衡模式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利用阴外动脉和乳静脉血插管技术,通过阴外动脉灌注乳成分前体物(milk components precursors, MCP),研究阴外动脉MCP浓度的变化关中奶山羊乳腺对乳蛋白前体物(Milk Protein Precursors, MPP)、乳脂前体物(Milk Fat Precursors, MFP)和乳糖前体物(Milk Lactose Precursors, MLP)的摄取效率及相关激素受体mRNA表达量的影响,得到关中奶山羊阴外动脉中MCP理想平衡模式。(1)不同NFC/NDF日粮对奶山羊阴外动脉内乳成分前体营养物含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用2~3岁,体重、产奶量相近、安装有阴外动脉和乳静脉血插管的关中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不同NFC/NDF日粮(Ⅰ、Ⅱ),采集阴外动脉和乳静脉血浆,测定乳腺血流量和阴外动脉中MCP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NFC/NDF日粮对关中奶山羊乳腺血流量影响不大(P>0.05),乳腺血流量平均为124.8L/d,血浆流量平均为83.2 L/d;不同NFC/NDF日粮条件下,关中奶山羊阴外动脉内MLP的浓度差异显着(P<0.05),MPP、MFP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不同NFC/NDF日粮对关中奶山羊产奶量和乳成分影响不明显(P>0.05)。(2)阴外动脉灌注不同氨基酸模式对奶山羊乳腺营养物质摄取及乳成分的影响选用2-3岁,体重、产奶量相近、安装有阴外动脉和乳静脉血插管的关中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不同NFC/NDF日粮(Ⅰ、Ⅱ),由阴外动脉灌注不同平衡模式的氨基酸,在灌注前后分别采集动静脉血浆,测定动静脉血浆中MPP、MFP、MLP的含量和乳腺对其的摄取。结果表明,不同NFC/NDF日粮条件下阴外动脉灌注不同氨基酸模式均提高了乳腺对MCP的摄取;日粮Ⅰ不同氨基酸模式灌注组产奶量和乳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Ⅱ除平衡模式组乳脂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外,各组产奶量和乳成分差异均不显着(P>0.05);日粮NFC/NDF为1.03,阴外动脉灌注必需氨基酸6.03g/d(AABI=0.972)时,乳腺对MCP的摄取效果最佳,此时阴外动脉中MCP的平衡模式MPP:MFP:MLP为15:20:65。(3)理想氨基酸模式基础上阴外动脉灌注不同葡萄糖水平对奶山羊乳腺营养物质摄取及乳成分的影响选用2-3岁,体重、产奶量相近、安装有阴外动脉和乳静脉血插管的关中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两组,饲喂日粮Ⅰ,试验组由阴外动脉灌注不同模式氨基酸、葡萄糖混合物,对照组由阴外动脉灌注葡萄糖;在灌注前后分别采集动静脉血浆,测定动静脉血浆中MPP、MFP、MLP的含量和乳腺对其的摄取。结果表明,阴外动脉灌注葡萄糖和氨基酸葡萄糖混合物提高了乳腺对MCP的摄取;日粮NFC/NDF为1.03时,阴外动脉灌注必需氨基酸6.03g/d (AABI=0.972)和葡萄糖45g/d混合物,乳腺对MCP的摄取效率最佳,并且提高了产奶量和改善了乳成分(P<0.05);本试验条件下,关中奶山羊阴外动脉MCP的理想平衡模式MPP:MFP:MLP为15.2:18.7:66.1。(4)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葡萄糖混合物对奶山羊血液中IGF-Ⅰ、PRL、GH、ACC、FAS及其在乳腺上皮细胞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2~3岁,体重、产奶量相近、安装有阴外动脉和乳静脉血插管的关中奶山羊3只,日粮Ⅰ条件下,由阴外动脉灌注必需氨基酸6.03g/d (AABI=0.972)和葡萄糖45g/d混合物,在灌注前后分别采集乳静脉血浆和乳腺组织,测定乳静脉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含量和乳腺组织中IGF-Ⅰ、催乳素受体(PRLR)、生长激素受体(GHR)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乳静脉中的IGF-Ⅰ、GH和PRL浓度明显升高(P<0.05),FAS和ACC的浓度略有升高(P>0.05);乳腺组织中GHR和IGF-Ⅰ的mRNA表达量显着提高(P<0.05),PRLR的mRNA表达量极显着提高(P<0.01)。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动脉血液中乳成分前体物质浓度的改变影响乳腺对乳成分前体物的摄取,能够明显提高乳静脉中与乳成分合成相关的激素含量和乳腺组织中相关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有利于乳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不同日粮组成对山羊可吸收氨基酸的影响[D]. 贾亚红. 扬州大学. 2004
[2]. 内蒙古白绒山羊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通量及组成比例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D]. 张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3]. 不同日粮对山羊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C]. 赵国琦, 贾亚红, 陈小连, 孙龙生, 赵健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4]. 不同SC/NSC日粮对湖羊胃肠道及血液营养生化指标的影响[D]. 赵健亚. 扬州大学. 2005
[5]. 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日粮条件下白绒山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分配规律的研究[D]. 苏鹏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6]. 内蒙古白绒山羊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D]. 董晓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7]. 不同日粮类型对泌乳奶牛乳蛋白前体物代谢的影响[D]. 安朋朋. 甘肃农业大学. 2012
[8]. 不同NDF/NFC比的日粮对山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J]. 赵国琦, 贾亚红, 陈小连, 孙龙生, 赵健亚.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9]. 不同碳源对山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氨基酸组成影响的研究[D]. 张洁. 扬州大学. 2008
[10]. 奶山羊阴外动脉内乳成分前体物理想平衡模式的研究[D]. 王强.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