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开展“五个十”全面活跃文明创建氛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门市论文,江苏省论文,氛围论文,活跃论文,文明创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江苏省海门市以开展“五个十”创建评比活动为载体,通过创评“十大道德楷模、十佳文明窗口、十佳秀美乡村、十佳乡村少年宫、十对共建先进集体”,以评促创,以创促优,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和文明创建水平。
“五个十”创评主要包括:
一是创评“十大道德楷模”。在开展“寻找身边好人”活动,新闻媒体、海门文明网开设“好人好事栏”,发动广大市民寻找、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挖掘评比“十大道德楷模”。涌现了勇救多名落水者的陈永善、“李素丽”式的服务标兵杜新静等一大批文明新风典型,其中陈永善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组织了10多场道德楷模事迹报告会,以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文明新风典型的事迹感染广大干部群众,听众1万多人次。二是创评“十佳文明窗口”。组织全市30多家行业窗口在《南通日报》、南通文明网上以专版和网页的形式展示文明风采。强化监督管理,成立市民巡访团,经常性地开展巡访督查。在电台、电视和海门日报设立监督栏,编发《市民巡访团巡访简报》,曝光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以此为基础,评选出“十佳文明窗口”,带动全市窗口文明服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创评“十佳秀美乡村”。以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改厕、河道整治、农村集居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文明村镇、生态乡镇、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等创建。组织新闻媒体、摄影爱好者协会会员至各个参评村拍摄采风图片和开展“我爱我美丽的家乡”征文比赛等,全面展示乡村优美环境,评出“十佳秀美乡村”。创评过程中,全市建成4个日处理100吨的区域垃圾中转站,实现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全覆盖。建设3个污水处理厂、10个乡镇小型生活处理和5个农村集聚区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卫生厕普及率达95%。建成18个农民休闲广场,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四是创评“十佳乡村少年宫”。在巩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探索建立较高标准、较高规格的教育新阵地。吸收大学生村官参与辅导站活动、聘任校外教育联络员加强站校联系、实行多种巡视制度加强指导和开展“五好”辅导员、“五好”辅导站评比活动等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乡村少年宫的发展活力。在去年首批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的试点规模扩大到14个单位,并且通过评比“十佳乡村少年宫”的方式,激发各地的建设积极性。五是创评“十对共建先进集体”。全市40家行业、单位与40个村开展结对共建,以创评“十对共建先进集体”为抓手,促进结对双方按照“有一个共建组织、有一份共建协议、有一项共建规划、有一笔共建保障经费、有一套共建制度、有一批共建教育成效”的“六个一”,要求达成共建共识。今年以来,各文明行业、单位已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修路、建桥、为农服务、共建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民书屋等,送书下乡4万多册,送戏下乡100多场次,健康直通车活动20多场。
在“五个十”创建评比活动中,海门市主要坚持了三抓:一抓氛围营造。全市各新闻媒体跟踪报告创建评比活动的整个过程,宣传各地各单位创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展示创建单位的文明形象,宣传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面。动员发动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和投票评比。二抓工作机制。市文明委下发“五个十”创建评比活动意见,明确创建要求和评比办法。各地各部门认真对照创建标准,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积极挖掘和培育各类先进典型。市文明办对推荐上来的优秀典型,严格按照评比程序进行评比。组织事迹材料和拍摄采风照片在《海门日报》和海门文明网播发,通过发放邮政贺卡明信片回收选票等途径,发动市民群众投票评选,做到透明、公开、公正。三抓活动效果。运用新闻宣传、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网络展播和召开座谈会、事迹报告会、表彰晚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好各类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用先进事迹感染人、鼓励人、引导人。全市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