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技术分析论文_张何华

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技术分析论文_张何华

广东恒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湛江

摘要:当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随着建筑工程朝着高层、超高层方向发展,原本的混凝土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基于此,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钢结构建筑中来,本文对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结构技术

由于其较强的可控性、较好的抗震性等优势,钢结构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钢结构依靠自身的特殊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如何提升钢结构的施工质量,确保钢结构的稳定性成为了建筑施工工作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技术优势分析

混凝土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材料,且原材料种类繁多,整体混凝土从制作到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于钢结构来说,主要材料便是钢材料,且相对于混凝土来说比较轻便,便于运输与安装,也不需要混凝土复杂的制作流程,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因此在土工工程施工中采用钢结构施工技术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对于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上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力。钢结构一般皆是由型钢、钢板材质制作,由钢柱、钢桁架钢梁等构件组成一种钢性结构,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讲,自重较轻,强度较高,因此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建筑性能,保证建筑具有很好的抗压强度,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提升,使得建筑工程整体更加稳固、安全。

2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技术

2.1做好钢结构的选材

钢结构技术顺利实施的基础便是做好钢结构的选材工作,一般而言,钢材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板材、型材、金属制品及管材,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而言,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碳素钢,主要原因在于碳素钢的塑性比较低,但在强度与硬度方面却表现良好,非常适合于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在形式众多的钢结构中,一般比较常见的钢柱截面形式有三种,一种是“十字形”,一种是箱形,一种是“工字形”,在梁通方面,一般多会使用“H”型钢,在一些高层住宅钢结构建筑中,也会使用“H”型钢作为钢结构材料。

2.2钢结构焊接前后的要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选取合适的焊接电压与电流等。焊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焊接处的清洁,从而提高焊件的使用性能。其次,在保障钢结构精密程度的前提下,利用焊接胎夹具的模式完成装配与检验。最后,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关注控制钢结构变形的情况,并实现对零件施工的装焊加工。

2.3安装方法

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施工方式,不但需要确保其安全可靠性,还应当就其经济功能和是否符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考虑。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传统意义上的钢结构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建筑施工需要,因此施工人员应利用了一定的措施,引入了更加先进、富有创造力的施工技术,灵活的使用到了多种钢结构施工过程当中来,例如,滑架法施工技术等。

结构滑移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一个较为固定的场地拼装、安置所需的机械设备,所需的支承以及操作平台用量要显著低于原位安装法的用量,大大降低了场地处理以及机械设备管理成本,保障了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中使用结构滑移方式时,需要关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对结构滑移来说,结构支承方便滑移轨道铺设,而且滑移路线越长,效率会越高。第二,由于滑移单元在进入到施工场地前就已经组装,所以属于几何不变体系,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稳定程度以及刚度。第三,滑移当中出现机械磨损或者是电力消耗,可能还会给滑移单元带来威胁,所以要尽量的降低滑移抵抗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四,多点牵引的滑移很可能会造成滑移单元扭转,所以一定要保证多点牵引的同步性,有必要的时候要对滑移结构单元实现临时性的加固工作,避免结构单元产生扭转变形,妨碍后续施工正常运转。第五,因为支撑条件不同,所以固定滑移单元前,总会出现结构往移动方向或者正交方向运动的轨迹,这样的运动轨迹对建筑十分不利,可能会造成滑移平面变形的情况,所以需要在最终的滑移单元固定前,将防滑策略提前设计好。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时,若存在抗剪槽等问题,那么应通过对柱脚承载拉力加以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对其承载拉力是否可满足相关要求控制受力水平加以判断分析,完成抗剪件的处理工作之后,还应进一步计算吊车水平荷载、水平地震荷载等信息,通过上述两项计算结果,能够及时掌握相应的荷载情况,为整体的吊装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4屋顶造型钢结构安装施技术

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如下的施工流程要求来控制施工质量。即先确定立桅杆的位置,桅杆吊装首节柱、首层钢梁吊装以及二层钢梁吊装等。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需根据钢构件的特点差异对施工方法进行调整。如,采用大型吊车将钢柱与钢梁吊装至每个楼层的楼顶。此外,因施工现场条件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采用了传统的独脚桅杆的起吊方法进行钢柱与钢梁的安装。在调整梁平面标高的过程中,应通过利用标尺与水平仪进行钢梁两端高差的实测。对于超出允许范围的情况,应通过铰刀来对端部的螺栓连接孔进行扩大调整。此外,钢框架的安装测量人员还应对框架平面内部的两对角线偏差值进行检查,并通过校正来提高安装控制的可靠性。对于钢框架的测量控制与校核,施工技术人员首先要对轴线位移进行校正,即一节框架钢柱轴线校正完成后,以下节柱的测量应以实际柱的中心线为准。此外,在进行钢柱安装施工时,应将其底部对准下节钢柱的中心线,并对节点位置的表面进行平整处理。与此同时,为避免焊接作业后的垂直度平滑过度,应控制好偏差的均匀性,不能出现集中在一侧的问题情况。其次,调整钢柱标高,当每一节柱安装完成后,应对柱顶进行一次标高的实测,并根据实际测量的偏差值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对于标高偏差值在6mm以内时,只需做好记录无需进行调整;当偏差值大于20mm时,应采用分次调整的方式,以使钢柱底部的同材质垫板垫达到规定要求。最后,对于垂直度的校正,钢柱测量人员应采用激光经纬仪,并将其放置在基准点上,以使激光经纬仪的光束能够投射到固定的钢柱靶标上。此过程,如光束中心与靶标的中心重合,则表示钢柱垂直度不存在偏差问题;反之,则存在偏差问题。此外,为在测量过程中控制误差,应采用4点透射光束法来确定钢柱的垂直度,并通过向靶标投射4次光束,以将靶标上4次光束的中心进行对角线连接。这里的对角线就是钢柱垂直度测量的正确位置。这里的4次光束旋转角度分别为:0、90、180、360。当标准柱测量校正后,其钢柱的校正不能采用激光经纬仪,应通过丈量测定法。具体测量过程,应以标准柱作为测量依据,并在钢丝绳配合组成的平面方格下用钢尺进行距离丈量。对于出现规范的情况,应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节钢柱矫正完成后,如垂直度偏差在规范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记录;而第二节钢柱垂直度的测量矫正,应根据第一节钢柱的偏差调整情况进行调整。

3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结构不可或缺,且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工程领域的发展较为迅速,建筑造型多样,钢结构越来越复杂化,加大了施工安装困难程度,单一的安装方式也无法充分满足实际的需要,多种安装技术组合应用变成了一种新的潮流。另外,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应用得到原则,创新安装方式,促使钢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海,栾金锋.BIM技术在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5):11-13.

[2]白占林,朱瑞,李新安,刘驷达.高层住宅屋顶造型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J].工程质量,2013,31(S1):148~151.

[3]孔祥伟.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15(10):101-102.

论文作者:张何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技术分析论文_张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