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一下小学语文考试的脉搏_读书论文

检查一下小学语文考试的脉搏_读书论文

给小学语文考试把把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来说,考试这根指挥棒是最有效的指导性武器,考试棒指到哪里,老师往往就教到哪里。因此研究考试,研究考试在教改之路上出现的问题并拿出相应的对策,对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积累”三大块,谈些认识。

一、“阅读理解”要减肥

笔者调查了解到,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怕的是“阅读理解”,老师们最担心的也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为什么如此可怕?我查阅了几份小学语文调研卷,发现“阅读理解”的失分率最高。失分为何高?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阅读理解”的考查题型:1.看拼音写词语,2.写近义词、反义词,3.填关联词语,4.组词,5.填标点符号,6.解释词语,7.给短文加题目,8.仿照文中句式写话,9.找出文中某一段话中的错别字,10.根据文中句子选合适的词语,11.说说文中开头或结尾等的写作方法,12.把文中带问号的句子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13.把文中不带问号的句子改成带问号的句子,14.把文中的某句话改成转述句,15.写出几个如文中ABAB之类的成语,16.文中所举的名著,要求写出它们的作者,17.诸葛亮复姓“诸葛”,你还能写出哪些复姓,18.短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故事,19.画出文中的过渡句,20.请想象一下,第二天会发生什么……这里笔者所列举的只是这几份试卷中的题目,随短文内容不同,相信会有更加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题型。如此种类繁多的题型,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是在所难免了。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必然要考,问题是“阅读理解”到底该考查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导向不明确,“阅读理解是个筐,什么题型都往里画装”,那么老师们就很难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只能迷雾里摇船跟着感觉走。其实就上面笔者罗列的20种题型,仔细一想,很多题型并不是考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的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的是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有的是考查学生的写作知识,有的是考查句型变换的。面对层出不穷的题型,教师只能让学生做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阅读题,以求让学生能够熟悉题型,因为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题目的读取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做过的相类似的题目,往往能做得比较好,对于从没遇到过的题型,相当部分学生会束手无策。

“阅读理解”需要全面减肥,不然,“阅读理解”非死于“浮肿虚胖”不可。阅读理解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必须抓住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去考查。那么“阅读理解”该考查学生的哪些核心能力呢?笔者以为主要有四个核心能力: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日常生活的阅读中,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乃至不认识的字词,我们一般也不去查阅字典,而是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这个词的意思,达到理解这句话的目的。这个能力必须具备。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历,理解具有一定内涵的句子。好的作品,好的语言,往往具有“言外之意”,一个好的读者,必须能够理解这些重要的句子,只有理解这些句子,才算真正把文章读懂了。3.概括能力。学生读一篇文章,需要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就像看一头大象,要看到它的整体面貌,而不能盲人摸象那样,只“看”到它的鼻子或者腿。4.听读能力。学生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生活中的很多人不善于听取信息,这与我们不重视听读能力的训练有重要关系。生活中的很多信息往往一闪而过,不注意听中吸收,遗憾就造成了。听读能力可以像英语一样,教师读一段话,让学生把听后吸取的信息或主要内容写下来,再或者,把想到的、思考到的写下来。

以上四种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中最重要的,也是目前学生普遍缺乏的能力。“阅读理解”只有删繁就简,教师教学的时候才清楚、明白,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语言表达”的考查要“综合治疗”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修改;2.应用文;3.作文。应该说这几种题型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它的问题在于变味。比如说“修改”,如果说从学生的作文中找来的一些典型病句、病段,让学生加以修改,未尝不可。然而出题者大都是从一些题库中提取,比如“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目的”一句,学生如果没有做过这个句子,如此抽象的具有成人口吻的病句,学生是不可能改得出来的。教师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进行“题海战术”。再谈“应用文”,学习应用文本意是好的,让学生学习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文字表达的形式,比如请假条、留言条之类,这些应用文在我们那个小学时代的确起着“应用”的作用,但是时代发展到了电话家家通、手机户户有的今天,请假条和留言条已经在生活中逐渐被淘汰。今天,正在被广泛应用的“求职信”“自我推荐书”“竞选稿”之类应用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与检测中却迟迟不见露面。

“语言表达”中的大头是“作文”。记得小时候常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但是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不大担心作文考试,显著的例证是,期终复习最淡化的是作文。当然,这有着作文非一日之功的原因,但在我看来这里有着更为现实的原因:1.小学作文命题缺少研究,命题限制较大,据调查,学生考试时用在作文上的平均时间又只有半小时左右,这就导致学生最终写出来的作文都差不多。2.阅卷老师的作文评价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把好文章当差文章,有的把差文章当好文章,作文优秀生得个平常分纯属正常。作文衡量标准由着批卷老师个人喜好,主观性强,导致作文评分无法公平公正。3.作文阅卷时间有限,存在着教师“粗略有大概,随手给个分”的现象。4.考试成绩最终是要向社会交代的,语义试卷出难了,教师往往会在“作文”上调节——把作文得分上调一个档次,以保持整体语文教学成绩优良。以上几大原因,使作文沦为“食之无味”的鸡肋,作文教学,实际上已沉沦为语文学科最薄弱的一环。君不见当前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很多,但几乎是清一色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少之又少。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只强调学生习作套路整齐,结构完整,这样分数肯定差不到哪里去。要教会学生一两个作文套路,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的。再说,如果学生创新,保不准会被某阅卷老师视为异端,那就完了,这是对作文教学的有力嘲讽。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我认为“语言表达”的考查要“综合治疗”:1.修改病句病段可以动手术割掉它。学生的病句病段的修改能力,应该能从作文中看出,一个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必定有着良好的修改习惯,无需单独考。2.应用文要大换血。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应用文换取过时的应用文,这会涉及到教材的问题,但是作为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具有超越教材的意识和行为。3.作文命题要有“维生素”。作文命题要让学生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的作文生命得到绽放,要从“有意义”走向“有意思”;从“有思想”走向“有观点”;从“健康向上”走向“实话实说”。4.阅卷老师要“透析”,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具备作文阅卷的能力和素质的,学校可以选拔部分老师批阅作文,批阅前共批几篇习作,达成较为一致的衡量标准;另外要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批阅作文,小学语文考试毕竟不像中考高考,有批卷时间的严格限制。

三、“语言积累”要进补

“语言积累”的考查,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考“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反方认为“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明学生之间所背内容不相同,如果试卷上有此习题,势必会导致教师把背“喜欢的段落”提高到全要背、都要背。正方认为如果不纳入考查的话,那么就会产生教师不管不问、学生也容易挑最简短的一段应付了事。在我看来,“背自己喜欢的段落”不应该是完全放纵,一个教师上了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喜欢上该喜欢的段落,如果一些文质兼美的段落,学过之后,学生不喜欢,那么教学本身肯定有些问题。一句话,学生“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应在老师的教学暗示中得到调控,由此,学生背诵的段落是相对集中的,集中点就是教师的教学重点。我们在调研“语言积累”一块时,都要放上几道不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填空。比如“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而不三心二意,()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一题,如果学生学了《滴水穿石》一文后,连这句话中的两个词语都不能填出来,那么这篇课文能否说读熟了?“以读为主”理念是否得到真正落实?这些都得打上个大问号。

在我看来,学生学了一年又一年的语文,语文素养却得不到明显提升,根本原因是缺少大量的“语言积累”。目前语文教学提倡“读中感悟”,把功夫花在“感悟”上,一些课文学生得到了感悟却失去了语言本身。这些课堂上,虽然传出了琅琅书声,学生都没有“诵记”意识,读书时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读了一年书,脑袋里收获不了几个语言,又怎么会长进?没有一个语言大师不是在大量积累语言上下过苦功的,茅盾先生背《红楼梦》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新东方学校俞敏洪先生说国人到美国最难过的是英文写作关,但有个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后,他的英文文章好得让美国教授不相信出自他手。教授问他学习英文的秘诀。中国学生说,这完全得益于他背了两本《新概念英语》,两本书他背得滚瓜烂熟,熟到你说出一句,他能随口说出上句和下句,于是他的英文写作能力非常棒。英文是美国人的母语,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两者的学习是相通的,那就是要大量诵记。最近有一学生在省级刊物发表习作《周庄朗月》,它是模仿《三亚落日》写的——《三亚落日》是篇要求全文背诵的课文。模仿是作文的重要方式之一,模仿的前提是学生心里要有很多值得模仿的好篇章,没有相当数量的、熟记到心里去的好篇章,绝不能产生呼之欲出的创新性模仿。那种把作文书放在一边的模仿是僵化的模仿,是语言学习中要摈弃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心里有很多的“值得模仿的好篇章”?我以为,那就要求语文老师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与习惯,每一堂课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诵记更多的好语言,进而使学生养成背诵好语言的习惯——看到好的语言,感觉自己像被粘住了,离不开,非要熟读以至背下来才罢休。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积累”如果停留于教材规定的底线,其它的可有可无,必然会使相当多的学生“吃”得不够,需要进补。

“语言积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进补”:1.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要熟读成诵,考试中有所体现;2.加强古诗文的积累;3.加强成语的积累,成语和古诗文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标签:;  ;  ;  

检查一下小学语文考试的脉搏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