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检查井和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技术分析初探论文_郭建明

基于检查井和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技术分析初探论文_郭建明

郭建明

身份证号:610113197xxxx00050

摘要:城市经济发展越快,现代化程度越高,铺设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越复杂密集,它们的配套检查井数量也越多。而这些检查井又会对城市道路的稳定性、整体外观、使用寿命构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将分析检查井病害,研究改进检查井与城市道路路面的顺接施工技术。

关键词:检查井;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

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市民生活的地下生命线,城市道路是保证城市交通运行的地上生命线。在城市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检查井,方便检查地下管线。但检查井的病害也不容小觑。

一、检查井病害的具体表现

许多检查井井盖发生异响,有的检查井破损沉陷,有的检查井周围路面出现裂缝,甚至发生不均匀沉降(在天津,济南等城市,都有这种情况的发生)[1]。

有人经过调查发现——检查井对于城市道路整体性的影响极大,它们不仅破坏道路的美观,而且现在城市道路的破损,一般都是从检查井开始的,以检查井为中心,向四周呈网状大面积蔓延。此外,检查井导致路面不平整,影响行人步行的舒适感与行车的稳定,而且这些检查井历经N次维修,也难以改善它们“破、损、响、沉”的问题。

据分析,检查井与路面不均匀沉降,是造成“破、损、响、沉”的主要原因。——检查井一般包括基础、井室、井劲、井圈、井盖等部分,其中,井室位于城市道路以下,而井劲、井圈、井盖处于城市道路路面结构构中。由于现在各大城市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的建设,一般都是先铺设地下管线,留出井位,铺设地下管线之后再建造检查井,最后进行路面施工。检查井与道路不是一个有机整体,检查井的存在(它四周的回填土不能进行重锤强夯,也不可能填鹅卵石),就对道路结构构成了先天性的破坏,它们是道路力学结构与强度结构上的一个个薄弱点。

尽管在检查井在建成时,它与道路是水平齐平的,但道路在汽车长期反复的碾轧下,不出半年左右,检查井与它四周的路面就会发生沉降,井室的微小变形会导致井盖周边冒出环向裂缝,并逐渐向周边扩大,最后造成下沉,汽车经过时就会颠簸、跳车。由于裂缝和下沉,雨水很容易侵蚀到路基,增加路基的含水量,最后导致路基压实度下降,路面塌陷。——所以检查井与城市道路路面不顺接,乃是“破、损、响、沉”的直接病因[2]。

二、检查井施工工艺上的弊病

1、控制高程时出现计算误差

现在施工单位在放线时,往往不考虑道路的纵向坡度,而只根据井边石标高横向拉线,导致检查井竣工后井盖框不是高于路面,就是凹陷在路面内。这样,当汽车经过时,往往出现跳车、爆胎,或底盘刮损、侧翻[3]。

2、井盖、井圈安装不规范

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不严格到位,井盖安得过高或过低,有些井圈安装不规范,破坏了路面结构的拉应力与剪应力,导致井盖在车辆重力冲击下,将大量应力传递到井框周边路面结构的板角处,撕裂路面,最后让路面就变得坑坑洼洼。而井室也在车辆碾压下,出现井盖位移、破裂,甚至井框坍落。

3、基坑尺寸不符合施工要求

有些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偷懒,违章操作,把检查井的基坑平面尺寸开挖得小了一些(相对于设计要求),导致夯实不到位,最后密实度不达标的地基逐渐沉降,拖累整个路面沉降,甚至断裂[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缺乏质量控制

据统计,目前超过67%的城市道路施工中,都出现了检查井与路面顺接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年年坏,年年修,年年再坏的恶性循环。这与施工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有很大的关系。

三、提高检查井与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技术

1、选择材料

传统的粘土砖根本不能适应检查井的特殊特点,因此,必须选用预制水泥混凝土(这项技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运用成熟)。这样做,可以极大地增加检查井的强度与耐久性。此外,国内还有运用特制速凝钢钎维混凝土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推广。

2、强化施工全流程的质量控制

(1)处理地基

必须挖掉井口半径2米内的全部腐殖土、淤泥,对基底进行充分压实(压实度必须超过设计要求2%);如果地基是软土,当它厚度低于2米时,可以统统挖出,再对基底进行压实作业;如果它的厚度超过2米,就只有采取软土处理技术(粉喷桩、碎石桩等),并铺垫粗粒、碎石。如果地基的地下水水位过高,必须设法降低地下水水位,并把30厘米至50厘米的片石插进基底。基底的承载力必须超过120千帕。在开挖基坑后,不能让它长时间自然暴露。

(2)控制检查井高程

必须沿着道路纵坡、横坡东西南北4个方向,测定井框的高程。并充分考虑道路的纵向坡度。

(3)回填检查井四周

要选择压缩变形小、强度大、沉降快、透水性好的碎石(它们的密度度最多只能低于重型击实标准的5%,或轻型击实标准的2%),充当检查井四周的回填材料。从检查井底板开始,以井室为圆心,在半径100米内进行回填。分层回填时,每层厚度在25厘米至30厘米,一般采用平板以振动夯进行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注意土质、含水量、夯实的次数,虚铺的厚度。

(4)加固井圈

以井口为中心,使用切割机,挖除井圈加固范围内的路面结构;安装钢筋骨架时必须保证它与井口精确吻合,且有4厘米的保护层。

(5)提高施工工艺

在施工作业前,必须熟悉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对井壁顶面必须先冲刷,再进行作业;抹面时必须保持砖表面的清洁、湿润,内外抹面不能操之过急,以防止座浆渗漏;在施工时必须筑实井框与它的底部结构。

(6)从制度上保证质量

必须完善终身追责与责任到人,在制度上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控制。

结束语

只要从源头上入手,提高设计,优化施工,选择材料,加强管理,可以很好的防治检查井病害。在这方面,青岛已经做出了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1]李庆松.检查井与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6(24):63-64.

[2]高照领.检查井与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72.

[3]李少成. 检查井与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谭德忠.城市道路路面与检查井顺接的设想[J].森林工程,2002(05):48-49.

论文作者:郭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基于检查井和城市道路路面顺接施工技术分析初探论文_郭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