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中心血站 157011
摘要:目的 观察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对比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2h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远小于对照组的1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血安全;少白细胞技术;不良反应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ess white blood cell transfusion on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nsfusion.Methods 80 patients who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with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blood transfus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ess white blood cell transfusion.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and 2 hours after transfus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much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7.5%(P < 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Leukocyte-sparing transfus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nsfusion safety;less white blood cell technology;adverse reactions.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危急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经过多年的发展,输血技术已得到飞速的发展,从全血输血发展到成分输血,从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从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与此同时,输血所引起的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为(52.6±7.2)岁;输血原因:外伤出血16例,产科出血12例,手术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5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6~75岁,中位年龄为(51.9±7.3)岁;输血原因:外伤出血12例,产科出血14例,手术出血9例,消化道出血3例,其它出血2例。对比组间资料,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出血原因方面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输血前完成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等工作,确保血液输注的相符性。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方法,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方法。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应马上进行对症处理,常规做法包括静卧、注射相关抗过敏药物、结束输血等。
1.3 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从输血开始到输血后2h这段时间内要严密留意患者是否出现下列反应:发热、寒战、恶心、呕吐、静脉炎、皮肤过敏等,严重者会出现血红蛋白尿[1]。本次研究中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排除由于血型检测出错而引起的溶血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计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对照组不良反应有7例,包括发热3例,过敏2例,血红尿蛋白1例,其他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有4例,包括发热2例,过敏1例,其他1例。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常规输血方法中经常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溶血、过敏、静脉炎、急性肺损伤、空气栓塞等。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包括非免疫性不良反应与免疫性不良反应。若血液制品中含有细菌性热源或药带杂质,患者输血后体内容易生成同一种白细胞与血小板抗体,而白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作用影响下受到破坏。此时,相关内源性致热源随之被释放出来,进而诱发一些发热性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多次接受输血也容易引起上述非溶血性不良反应。由于所输注的血液中含有一些异体白细胞,一旦输入患者体内后便会产生一系列炎性介质,如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性因子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从而造成过敏反应。可以说,大部分输血不良反应均与白细胞有一定关联。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输血技术是将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数量进行合理控制,要求在0.5×109/L以下。据有关研究证实,该输血技术有效去除了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而减少了血液中存在的相关炎性介质,因此,极大降低了患者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2]。同时,该输血技术能避免HLA同种免疫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现象的发生。血液内的HLA抗原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中,将白细胞除去后能预防HLA同种免疫现象的发生。这对于长期输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來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血小板输血大多用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而在制备血小板过程中难以除去白细胞,会很快破坏掉患者输入体内的血小板。另有研究发现,艾滋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能与白细胞结合,属于高亲白细胞病毒。同时,白细胞有助于潜伏病毒的活化[3]。因此,通过减少白细胞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上述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从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技术的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能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世俊.临床输血中的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36(15):312-312.
[2] 唐毓胜,周正东,唐任光.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86-87.
[3] 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7):1568-1569.
论文作者:李洪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白细胞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技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小板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