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中医院 四川 绵阳 621100)
【摘要】 目的:探究对比评价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56%,与对照组73.33%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常规内科护理;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270-02
脑梗死又称脑梗塞,指由于脑供血障碍造成局限性脑组织软化或缺血性坏死的心脑血管疾病[1]。按诱发机制,脑梗塞可分为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形成性脑血栓。有统计资料表明,脑梗死发病高呈逐年递增趋势,以超过55岁老年人为好发人群,其诱发机制与血压下降、动脉炎、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肥胖及糖尿病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其临床症状普遍较为危重,例如:半身不遂、不省人事及骤发性昏扑等。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对比评价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2,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55岁及73岁,中位数年龄(59.1±5.3)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21,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55岁及72岁,中位数年龄(58.6±5.1)岁。根据以上各项基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对比不明显(P>0.05),存在对比研究的价值。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即:(1)生活起居指导:指导病人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戒烟戒酒,慎避外邪;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跌倒坠床、防压疮、烫伤、防走失等。(2)情志调理:脑梗塞恢复期病程长,护理人员首先要调慑患者情志,建立信心,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采取语言疏导法,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家属多陪伴提供支持,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还可以采用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心境情志;在情志调理中注意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等,掌握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过度带来新的问题。(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并推荐食疗处方,神智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营养,并注意饮食宜忌。(4)功能训练;待患者各项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对于舌强语蹇者应建立护患交流模板可用手势或卡片等表达需求,及早训练有关发音肌肉,同时对家属进行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对于吞咽困难者根据轻重不同,可以进行摄食训练,较重者则要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可以进行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空吞咽训练等。各项功能锻炼都要结合患者机体康复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于功能锻炼依丛性差的则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其了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一起制定可行的康复训练计划和分阶段目标。
1.3 判定标准
发放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且以NIHS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ADL量表(生活能力评分量表)为参照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NIHSS量表采取10分制分数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ADL量表采取100分制分数越高生活自理越佳[2]。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取(x-±s)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比χ2进行检验,如果P值低于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56%,与对照组73.33%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来看,治疗脑梗死的方法较为单一,以药物治疗为主以生活干预为辅,治疗效果确切,治疗周期长[3]。中医康复护理指坚持以人为本工作原则实行基础护理流程贯彻护理责任者向患者提供中医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相较于常规内科护理,中医康复护理以人性化角度为出发点,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及预见性等鲜明特点,降低医疗成本投入及护理意外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护理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谭玉玲.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7):149-150.
[2]张淑梅.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6,22(34):118-119.
[3]刘淑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0):194.
论文作者:严玉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论文; 内科论文; 脑梗死论文; 常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