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步入新世纪的标志之一就是信息化的到来,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体现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程度高低,这必然也是当今农业发展的趋势预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抓住信息的普遍性、传递性和共享性这几大特征,逐一切入,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作者在了解中国当前农业发展形势的前提下,对“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建设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并提供了相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信息化
自古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农耕劳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提高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科技进步的基石。随着全国人口数目不断壮大,农村人口数量也逐年增多。在如今的快餐消费时代,农业问题备受关注。应运而生的是各个传统领域结合互联网开辟新视野,开发新理念,走向信息化。
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2017年农业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2017年,农业信息化事情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等。做到增强农业信息基本措施扶植,出力晋升农业信息手艺立异运用才能,出力完美农业信息办事系统,加速推动农业临盆智能化、谋划收集化、治理数据化、办事在线化,周全提高农业乡村信息化程度。
由此可见,智能信息化发展真是两全其美,既是传统农业的润滑剂,更是促进以农业为主的各领域现代化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利用“互联网+”这一发展潮流,将传统农业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更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及其与互联网的联系
(一)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充分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农业信息理论知识作为科学指导的前提下,采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即遥感器、多媒体等智能化设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调控技术梳理规划农业生产的活动,重点投入数据和信息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新式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业技术高低及效率的切入点,是农业现代化的更上一层楼。
(二)农业信息化与互联网的联系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大到军事航空业,小到人手一台手机,无路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体验快感。科学家紧跟互联网浪潮,不断地、创新地往更多未知的领域探索,更别说人民赖以生存的农业领域了。互联网的智能与潜能给手工农作的发展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背景,换句话说,是互联网让传统农业重新焕发生机,摆脱一成不变的糊口农业,调整产业架构,丰富农村发展方向,譬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甚或是旅游业等,让传统农业向智能计算、信息化转变。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思维与农业经济的加速融合,集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完善,“互联网+农业”的新型产业链层出不穷。实现农业信息化,“互联网+”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孕育的摇篮,更是技术的落实与思维的培养,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传统农业产销更加密切,“互联网+农业”的产业发展将会更加绚丽多彩。
二、我国“互联网+”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特性
2016年4月22日,《“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布,确定了总体发展目标——到2018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为何要确定这个三年目标?毋庸置疑,与“互联网+”时代步伐不一致,甚至还处于信息化起步阶段的农业建设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使命,跟随政府引导,秉承融合创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等原则,运用横跨各个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明确扩展方向,遵照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拟定可行计划,将利用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从区域落实推广到全面实践。
三、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
(一)农村信息基础设备建设薄弱
农业信息化实现的基础即是互联网设施的落实,一直以来,坚持以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战略使我国农业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农村的建设显得尤为缓慢,西部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相对中部地区则更令人担忧,未实现网络设备全村化的地区更是数不胜数。许多地区仍是通过广播、报纸等已过时的方式接收相关信息,建设传播速度快、服务范围广,信号覆盖强的网络通讯设备成为除东部外的偏远区域全面建设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结构不完善
在信息设备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及企业对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规划,各个省市地区的发展建设极其不平衡,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尤为领先。由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刚刚起步,专业知识和硬件设备严重缺失,符合搭建良好服务体系条件的企业和农村几乎没有。再者,面对逐步趋向于信息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和运输体系也有待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在乡村信息设备准备不足并且服务体系尚未落成的背景下,农业方面的数据资源被采集利用的程度低,采集措施不具体,收集面窄,对农村全体的数据信息掌握不充分使得采集的信息精确度和说服力有所缺失。在有限的信息化条件下,掌握仅有的信息资源构建出的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涉及范围窄、开发程度及共享程度低、对现有企业和农村信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即使是有充足的信息资源,但在过时落伍的传播工具和处理手段下,其开发利用的程度也是差强人意。
(四)农村人民信息化水平低下
无论是农业还是农村,归根结底还是人。俗话说:“知识是实践的载体。”信息化农业的区域实现情况取决于该地区农村人民在时代智能信息上受教育的程度。而我国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基数较大,追求互联网时代信息潮流的欲望不高,对当今“互联网+”背景究竟能给农业领域发展信息化以及对农产品产量及农民收入所带来的好处了解不足。在落后的农村环境下,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更是难得。很大程度上讲,这些难以避免的因素对农村人民信息教育和接受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更成为了整个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绊脚石。
四、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路径
(一)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设农村交通要道,全方位普及互联网通讯设备,检查翻新水利设施,巩固防水防灾基础设施,摆脱靠畜力和手工劳动的传统农作方式。进而逐步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使农民不再由于信息的传达不及时导致一系列的生产问题,适时及时地了解当地各季的农业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各地政府应勤于接受实时反馈,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各地生产条件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农村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农业的全方面发展提供动力。
(二)开发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在建立健全农村基础化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国家应在政策支持、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等方面逐步制定可行性计划,目的打造一个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联的在线服务平台。以各地位居榜首的农村企业、生产示范基地等为重点,丰富农村数据库的参考信息,为农民提供信息保障。如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农时农事等方面有详细的介绍和及时地更新,并且提供前期的典型案例作为参考,因此,开发建设类似12316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百利而无一害。
(三)通过电子商务扩展农产品销售途径
在信息化及互联网的推动下,逐步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转站,完成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广大城镇对农产品的要求愈来愈高,在追求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同时更多的渴望在特色产品的创意性及多样化等方面有所突破。打破传统车辆运输、人工运输的僵局,针对不同农村地区信息化现状拟定电商平台营销策略,与各大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构建营销网络,从传统的个人向广大龙头企业进军,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塑造特色产品独特品牌,使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加快融合互联网元素和建设信息化的步伐。
(四)加强农村人民的信息化理论技术指导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所谓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在开展实际行动的同时应使行为受到严格的道德意识的规范与支撑。古时学者崇高的思想于当今社会亦是行得通的,无论何种领域,都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农村,扩充师力资源,完善教育体系成为了首要任务。开设信息化课程,集中对农民手机技能培训及电子商务营销培训,利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及在线解答,实现远程教育。对农村人民的信息化教育应遵循各个地区的发展规律,逐步完善,切不可急功近利。
五、结语
总之,相比于许多已经实现农业领域信息化的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农业的发展还处于现代化向信息化的探索时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个领域兴起利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和电子商务等网站平台让传统行业重新焕发光彩。我国应紧握农业是ho中流砥柱这一政策不放手,积极发掘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开辟一条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新道路。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不忘根本,创意求新,利用所学知识为农业信息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农业政策: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农业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2017.3
[2]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4
[3] 唐骁鹏,林琳著.中国新农村建设方略.济南:泰山出版社,2006.10.
[4] 万学道编著.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0.
[5] 何建斌,高荣耀,张会敏主编.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09.
[6] 赵继海等编著.农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08.
论文作者:曹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互联网论文; 农业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信息论文; 信息论文; 传统论文; 领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