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樱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使得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电力部门加强了对于配电系统的构建以及完善,从而以此为基础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在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配电网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增强,技术人员还加强了对于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继而由此实现了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获得。该文基于此,分析探讨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
1.配电网自动化概述
配电网自动化是近些年来配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即在电网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故障定位技术、就地馈线系统、集中系统以及调配一体化运行平台等先进技术,将采集到的电网运行参数信息及时发送到调控中心进行处理,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的自动调控。
实际应用过程中,馈线自动化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之间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传统,从而完成对电网运行的远程监控。一旦检测到电网中出现了供电中断现象,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就会立即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寻找故障发生的位置以及故障产生的原因。当故障排除之后,系统会自动完成对供电系统的供电,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断电时间,缩小电力故障的影响范围。而集中系统则能够将电力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联系到一起,实现对系统中所有设备状态的监测,将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主机,降低故障造成的影响。它能够完成的功能如下。
1.1 实现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
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所有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对参数信息的分析,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完成对电网运行过程的有效控制,包括了分合闸操作以及负荷补偿等等。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故障区域的有效检测和判断,快速完成对故障区域的隔离,维护电网正常区域范围内的供电。同时还能够实现对配电网运行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得到相应的运行报告进行存储。
1.2 运行的模拟和功能的优化
实现对配电网中负荷大小、潮流大小以及操作的模拟,从而实现对电网中各节点参数的有效调整,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情况,提高供电质量。
1.3 负荷监控和故障报修
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中所有参数信息的检测,诊断电网中供电质量。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故障报修的记录,为后续事故的分析以及调度维修提供参考。
2.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功能设计单一。传统配电自动化设计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为主要目的,而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预因素,传统的配网自动化无法提高供电可靠性,它只是将简单的数据监控及采集加上配电自动化等同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缺少配电管理系统(DM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较完整的配电自动化实时管理系统,这样的状况影响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对故障点判断的准确性,并且加长了故障处理时间;设备选择中的盲目求新,无法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进而无法体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功能;系统结构设计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基础设备老化,如果只是把先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装在陈旧的配电网架上,其效果难以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存在重系统、轻客户,重技术、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的思维定式;不同地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判断各类故障的软件设计没有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导致判断准确率差,若利用此系统进行故障处理,反而加长了故障影响时间。
3.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事实上,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的电力部门在进行配电系统的设计以及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从而由此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实现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于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产生的影响,笔者以自动化故障定位、配电站自动化以及馈线自动化这3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及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3.1 自动化故障定位技术
目前,随着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使得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逐渐诞生,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事实上,该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故障信息指示器、通信设备以及故障距离评估器[1]。
一般情况下,当配电网出现相关故障的过程中,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中的故障距离评估器就会依据相关的程序计算出故障点与配电站之间的距离,从而以此为基础确定电力故障的位置,推动电力维修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当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在故障定位距离范围内出现单条馈线,该系统能够直接对故障的位置进行确定。但是若出现多条馈线,则需要技术人员在依据故障信息提示器中的相关信息,分析出电力事故所在的故障点。
通过对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随着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的构建以及运用,电力工作人员能够借助从自动化故障信息提示器等高端设备,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对于电力故障点的确定,从而由此促进故障排查工作效率的提高,并缩短了电力人员故障维修的反应时间,促进了电力系统维修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配网系统可靠性的提高。
3.2 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技术
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在实现以及构建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以及地区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对此,笔者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
一般而言,随着我国配电网的供电情况监测以及控制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电力部门在相关的管理作业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升级,并由此促进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的形成。目前,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借助馈线中点、开接点以及负荷位置的升级而得以实现。不仅如此,随着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的发展,使得电力部门逐渐实现了对于远程网络的重构以及电力故障的隔离,从而由此促进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2]。
此外,地区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以及发展主要是依托配电站内部的现代化数字元件实现的。事实上,这些现代化的零部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于电力系统中各类数据的采集以及监控,并能够在电力故障出现的过程中采取自动报警的措施,继而由此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相关的实践显示:随着地区配电站自动化的实现,使得电力部门加强了对于配电站内部系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提高了故障排查以及解决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10 kV及以下配电站自动化的实现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 电力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对于电力故障的及时发现以及决,并由此实现了对于供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并最终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了配电供电的可靠性[3]。
3.3 馈线自动化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馈线故障的出现极大地影响到了电力运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不利于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基于此,电力部门在实际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于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从而以此为依托,实现对于馈线故障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带动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增强。
随着馈线自动化的构建,电力技术人员可以凭借着网架结构、继电保护以及负荷类型等相关因素,对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电容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馈线故障的解决,并由此带动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
一般情况下当馈线故障出现时,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对馈线故障信息、开关装置以及网络结构的分析来实现对于故障区域的确定,并由此发送远程故障隔离命令,继而由此将故障区域隔离开来,确保非故障区的供电。
参考文献:
[1]吴思谋,蔡秀雯,王海亮.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与实践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6):70-75.
[2]赵久涛,张辉,刘英男.浅析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世界,2013(15):44
论文作者:吴瑾樱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故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可靠性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