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困境论文,评价论文,课程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而言,教学评价作为“整合”理论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一方面它可以真实地作用于教学实践,对“整合”行为进行科学导向,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研究人员元认知水平,反作用于“整合”理论的其他部分,并对“整合”理论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
因此,如何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进行评价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困境谈起,着重探讨走出困境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一、教学评价困境的多重透视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是对教学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质量要求的判断。教育者可通过这种价值判断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的认识,提高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改革的进程却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的评价模式在教学中的惯性作用制约着,教学评价困境重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教学评价理念有待实践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教育实践中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少之又少。只有当评价的理念与实践实现统一时,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评价对教学实践的领航作用。
2.教学评价内容有待具体化
从现有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评价内容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势必会增加教学评价活动执行时的操作难度。具体地呈现教学评价内容是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必须面临的问题,这样做既可避免评价内容综合化给评价活动带来的不可捉摸性,又可兼顾教学评价活动执行时的困难。
3.教学评价方法有待情境化
目前我国所倡导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借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等国的档案袋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质性评价等等。当这些方法被我国的教育研究人员引进、推广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时,本土化的转变过程显得薄弱了些。在评价方法的完善过程中,需要考虑其“情境化”,即任何评价活动都是在一个具体的真实教育背景之下的教育行为,针对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生成不同的个性化评价方法,在被评价者获得发展的过程中加以体现。同时,评价方法根据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原则及时获得修正和调整。
4.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有待规范化
在实际的教学评价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是不够规范的,随意性较大,尤其对于评价过程的关注还较欠缺。全面落实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将成为后续评价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里的“全面落实”既指要发挥过程性评价全面、及时、灵活、深入等优势,又指要克服过程性评价的局限,如规范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根据具体的评价任务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等。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对教学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它引领和支配着评价活动发生、行动的方向,标志着评价活动持续进行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1.坚持主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相互促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学评价是围绕“主体”的发展而展开的,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手段,通过课程活动连续性的动态改进,谋求学生及教师的全面发展。
所谓整体发展是指必须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充分发挥课程整合的整体功能。确保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生物学素养的整体发展。
显而易见,主体发展与整体发展之间并不是矛盾和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和促进。整体发展是主体发展的必然产物,整体发展需要依靠主体发展的实现而实现。
2.坚持理念与行为的相互联系
教学评价行为的真实发生只有在基于观念形态的取向,回答“评价什么”和“采用哪些尺度予以评价”等问题时,才能使评价活动进入实做状态。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将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评价要素与评价的基本方向融为一体,坚持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相互结合和联系,注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相互平衡
科学性是指整合要能够反映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之间的客观联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考虑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实效性就是指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为准则。整合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要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问题上。
科学性和实效性往往会成为整合实践中的一种矛盾。在教学评价时,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能盲目地偏向于哪一方面,否则都会降低教学评价对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医药、环境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优化高中生物教学。其教学评价的内容需紧紧围绕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点展开,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的成效。
1.教学目标
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首先要认识到高中生物教育目标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把二者联系起来,实现学生信息素养和生物学素养的协调发展。目标的作用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动态生成。
2.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时,教学内容的选择极具研究性,简言之,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与信息技术整合。从信息技术在与学科整合中所发挥的作用来分析,首先是那些用简单的教学条件无法呈现的内容,如“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复制过程”、“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等。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本质。其次是涉及信息处理的内容,如“种群的数量变化”等。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验证等处理,亦可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展示。再次是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如“植物的组织培养”、“胚胎干细胞的移植”等。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也可以作为研究工具,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还有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内容,如“转基因生物”、“生态工程”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拓宽生物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和社会的学堂里不断充实和成长。
3.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途径有多种,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需求等合理地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途径,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还要重视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活动时主体作用的发挥,更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新的整合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
4.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揭示思维的过程,学习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物学素养。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考查须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及和谐发展来综合权衡。其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代替的。
在对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结构中的渗透点进行全面统整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表(见下表)。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表
该评价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动态生成”的新的教学评价理念,也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从鉴定性走向发展性的转变,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自评、互评和专家评议提供了视角和工具,也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生物教学的品位做出了努力。
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探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教学评价的直接目标是发展教与学,根本目标是实现高中生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