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何忠民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164300

【摘 要】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8例参与研究,平均分成2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 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45.83%,对照组为2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能够促进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临床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发于胸腰段,致伤原因主要是剪力、屈曲、旋转、轴向压缩等综合暴力。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体是要将伤椎后的弓角以及畸形纠正,促使脊柱序列、伤椎生理曲度、前后缘高度、椎间高度得到恢复[1]。通过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椎弓根能够提高脊柱三柱复合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伤椎有较强的内固定,达到三维稳定[2]。本研究主要分析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我院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接受治疗的4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中有男16例,女8例,年龄最小为28岁,最大为58岁,平均年龄(36.2±4.2)岁;其中7例为高处坠落导致骨折,10例为车祸导致骨折,5例为压砸导致骨折,2例为其他原因导致骨折;骨折分型:爆裂骨折7例,压缩骨折13例,Chance骨折4例。对照组24例中有男15例,女9例,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59岁,平均年龄(36.5±4.1)岁;其中6例为高处坠落导致骨折,11例为车祸导致骨折,6例为压砸导致骨折,1例为其他原因导致骨折;骨折分型:爆裂骨折8例,压缩骨折11例,Chance骨折5例。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实施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先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或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于正中位置做一个切口,中心点为伤椎棘突,将伤椎上一个椎体以及伤椎下一个椎体全部显露出来,选择Weinstein法确定标志点,选择开孔椎完成开孔。接着选择椎弓根探子实施探查,插入4枚定位针,通过C型臂X线机检查4枚定位针的插入方向以及深度是否正确。确保正确插入后按照手术开始前CT检测结果,分别于攻丝后将椎弓根螺钉置入。结合患者神经损伤情况确定需不需要实施椎管减压,需要减压的患者在减压后通过钉棒撑开及手术床反弓实施骨折复位,拍片观察骨折复位良好,椎弓钉位置满意。然后拧紧螺帽,凿小关节以及横突使其成为粗糙面,选取患者棘突碎骨、椎板、自体髂骨实施后外侧植骨融合,安装好横连杆,并将负压引流装置放置好。手术结束后3个月佩戴腰围给予保护。全部患者术后都保持平躺,实施感染预防治疗,术后2天将负压引流装置拔除。术后7个星期左右,在佩戴腰围以及胸背部护具的前提下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叮嘱患者不能进行负重、扭腰以及弯腰活动[3]。

对照组仅按照传统方法实施手术治疗,在病变平面上下一棘突正中位置作一个纵行切口,顺着皮肤切口切开皮下脂肪以及筋膜,使腰背筋膜以及棘突显露出来。选择电刀以及骨膜剥离器从骨质上将椎旁肌实施骨膜下剥离。从棘突剥离向下外侧,同时顺着椎板向椎间小关节剥离,选择干净无菌纱布填塞进行压迫止血。将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从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以及下一腰椎的上关节突进行剥离,最后借助椎板牵开器向两侧牵开椎旁肌。骨折部位暴露后将椎弓根螺钉常规置入,完成手术。术后视情况进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骨折复位情况,主要包括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 角。

评价两组术后脊髓神经损伤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法进行评价[3],A级:损伤平面以下完全丧失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B级: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没有运动功能,只是存在一些感觉功能;C级:损伤平面以下仅仅存留一些运动功能,但是无用;D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部分有用;E级: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完全正常。

1.4统计方法

本文选用软件版本SPSS19.0,以“(n/%),X2”代表及检验计数资料,以“t,( ±s)”代表及检验计量资料,若对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则表明(P<0.05)。

2.结果

2.1骨折复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obb’s 角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骨折复位情况各项指标结果差异均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情况比较( ±s)

2.2脊髓神经损伤情况

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A级的患者有0例,对照组A级患者有2例;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B级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B级患者有3例;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C级的患者有5例,对照组C级患者有9例;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D级的患者有6例,对照组D级患者有4例;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11例,对照组E级患者有6例。观察组A级比率为0%,低于对照组8.33%;观察组E级比率45.83%,明显高于对照组25%(P<0.05)。

3.讨论

间接外伤暴力是导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成年男性为高发人群,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出现最多的为胸腰段骨折,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正确治疗,可能出现截瘫,甚至出现死亡。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是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具体是在正中部位将脊柱部位切开显露,使受伤的椎骨完全显露出来,接着选择内固定器械将纵韧带后部以及纤维环伸展与撑开,保证突入椎管骨块具备相应的间接减压以及复位。后入路内固定术式的优势主要为入路比较容易,术中出血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同时能够将前中后三柱都有效固定,具备优越的力学性能,保证三维固定,对于复位难度较大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也能适用,扩宽了手术适应证,使更多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

本研究对两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传统手术治疗、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观察组通过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 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 角(75.82±6.25)%、(78.16±6.14)%、(7.10±2.51)%(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45.83%,明显高于对照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患者比率25%(P<0.05)。

综上所述,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方法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骨折复位情况,提升脊髓神经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宁凯,张浩沙强,李坤等.AF内固定系统和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3):267-268.

[2]王万宏,杜远立,熊家伟等.后路减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4):3850-3852.

[3]陈为,曾忠友.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6):41-43.

论文作者:何忠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胸腰段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何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