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困境:移民题材电影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材论文,困境论文,移民论文,千年论文,电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今天,移民越来越全球化,移民成分也越来越多样化,以改变身份为目的的新移民最为突出,非法迁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什么动力吸引这些个人、家庭甚至是族群背井离乡的在旅居地忍辱负重、寄人篱下呢?1938年,学者赫伯尔(R.Herberle)指出,迁移是一系列力量引起的,这些力量包括促使一个人离开一个地方的“推力”和吸引他到另一个地方的“拉力”①。“推—拉”理论明确地指出了移民迁移的动因。这些推力或拉力也许是为生活、为理想、为逃难、为情爱甚至是为了活命而四处奔走。移民题材影片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境内移民,一种是跨境移民。境内移民的困境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感情、心灵上的展现,而跨境移民在境内移民所承受的困境背后,还有许多移民必须面临的一个入境的难题。近年来,国内和国际上多部屡获殊荣的移民题材电影以现实主义的传统表现手法对移民问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艺术反映。如,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更好的世界》(另一部最佳外语片候选《美错》,讲述了西班牙华人移民的集体性死亡,令人如坠噩梦)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别离》都接近真实的反映了各种成分移民面对生活的困境。
一、非法移民之困境
世界体系理论认为,跨国移民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核心国家向边缘国家扩展、渗透,使边缘国家融入核心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中。边缘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因此发生剧变,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为继,大量人口从原来封闭的社会迁移到其他地方,于是跨国移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移民中的一部分群体就没有那么幸运能够通过一些手段获得合法的身份,那么他们最终只能沦落为非法移民。非法移民是移民题材电影中最为酷烈的种类,在人情与法律上的矛盾让人无法取舍。这一群体因没有合法的身份,只能到酒店餐馆洗碗打杂,或在咖啡馆做清洁工,境况稍好一点的进入报纸、杂志社,但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在异国不但要饱受肉体上的摧残,更要承受精神上的困惑。非法移民被驱逐的命运是无法阻止的结果,他们寄人篱下的生活足迹可以用催人泪下来形容。如,影片《少女小渔》、《非法移民》、《卡菲拉》、《天堂之旅》、《偷渡女》、《不说永远》、《新宿事件》、《死亡赌注》、《面包与玫瑰》、《无名之人》、《鬼佬》、《伏尔泰的错误》等都展现了非法移民在生活上各个方面的努力与无奈。《少女小渔》中的小渔为了男友远赴美国,但是并没有合法的身份只能做些低贱的工作,甚至被克扣工资。香港八十年代电影有“移民三部曲”(《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话》、《八两金》)都讲述了与移民有关的生活、爱情。其中《非法移民》最贴近的讲述了非法移民群体没有合法身份时的生活、感情以及奋斗情景,《穿越国境》、《不速之客》这两部颇受好评的电影是以非法移民的生活剪影来展现的,试图引人对困境中的人们的关注。
影片《美丽坏东西》里讲述的是尼日利亚非法移民欧文,因不曾犯下的错而逃离到英国变成一名非法移民过着艰苦的生活,并且还要承受一系列的突发事件,让他的身份备受威胁。因非法移民这个问题而逼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也是不应该的事。让人对他的处境有一种无法释怀的纠结,但又必须要有走下去的勇气。影片《偷渡女》讲述的是三名分别来自中国、保加利亚和白俄罗斯的怀孕妇女,为了摆脱各自贫困的生活,听信了人口走私者的谎言,一心要到美国来寻求一个新的生活开端,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但当她们到达美国时,却被投进了一种梦魇般的生活——被卖到地下妓院里去当妓女,而她们刚生出来的小孩则被卖给有钱人“领养”。最后的结局是有人死去,有人为了重新获取自由而想尽办法同她们的“奴隶主”作斗争。影片《卡菲拉》和《死亡赌注》都讲述了非法移民为了到达梦想之地而承受了生活与心灵上的各种考验。香港影片《非法移民》中的张君秋经香港偷渡到美国,进了一家工厂当杂工,突遭美国移民局逮捕。从拘留中心出来后,他面临着失业和递解出境的困境,不得已采用假结婚的办法,将每日打工所得的一半交女华裔美国人李雪红,以此达到假结婚的交易。为了支付假结婚的酬金和偷渡费,他整日拼命干活。
图一 电影《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马克·罗曼尼,2007)讲述的是大学的一名经济学教师的一所空置许久的公寓里住进了一对陌生的情侣。好心的沃尔宽容地收留了这对可怜的情侣,沃尔与塔瑞克还因“鼓”结缘,找到了久违的快乐,但塔瑞克非法移民身份暴露了被收押直至被遣送出境,沃尔毅然出手竭力相助,在这一过程中,沃尔与塔瑞克及其母亲、恋人互相鼓励,彼此温暖,结下了超乎种族、文化、人权的深厚友谊。在拘押的过程中,塔瑞克在非法移民拘留中心那种痛苦难耐的心情,行动上没有自由,精神上又要承担着被驱逐出境的可能。在法律做出最后裁决之前,塔瑞克随时都有可能被转移到家人、朋友无法知道的地方。在驱逐之前就像是犯罪分子一样被人关在监狱里,失去行动自由,没有合法身份的母亲即使是如何焦急的等待还是不能去见他。即使一墙之隔,也只能远远地望着,只能通过电话知道儿子的声音,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着被转移的危险。塔瑞克最终还是避免不了被驱逐出境的命运。虽然在这过程中沃尔同情甚至可以说是怜爱塔瑞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但是法不容情,即使塔瑞克这位“不速之客”走进了沃尔真正的内心,但仍然逃不过法律的强制性。影片着重在非法移民的心理描述,把非法越境移民的处境通过各方面的细节展现。影片《鬼佬》以2004年2月发生的23名中国非法拾贝工人在英国莫克姆海滩遇难的事件为背景,用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再现来自中国的偷渡客在英国的辛酸生活,试图还原非法移民的生活现状以及最后令人震惊又不可避免的悲剧。影片《天堂之旅》讲述了一对哥伦比亚夫妇为圆“美国梦”,从哥伦比亚西北部城市麦德林非法移民到美国纽约,在途中及纽约历经各种艰险和困苦的故事。影片中描写男女主角非法越境的过程特别引人注目,穿越墨西哥的时候不仅要和大自然做抗争,更需要面对人性的考验。《新宿事件》中全面展示了非法移民者在异地的艰辛。他们做的工作是日本人根本不愿意做的,如通下水道、在垃圾堆清理等脏活、累活,还要面对中介的抽佣。一群非法入境者租住在同一个地方,时刻要被房东威胁、打骂,还要躲避着警察的追踪。
《不速之客》把沃尔由羞涩到自然地加入少数族裔群体欢快击鼓的场面,观众对人类关爱、温暖、理解、融合等主题的思考悄然引发:人类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和理解,少一些警戒和防范;文化无国界,友谊遍人间,残酷的社会现实当中,依然有人性理想的光辉。把塔瑞克的困境与沃尔的帮助同步进行,更能显示出非法移民群体的在法律上不可跨越之困难。《红河》中的阿夏与阿桃之间纯洁的爱情让人感动,但是再触动人心的爱情在法律面前也并没有人情而言。阿夏犯了罪必须遣回云南,而阿桃只能留在越南,这是社会的规矩,人的情感并不够力量去打破它。影片《非法移民》把张君秋在美国的移民生活处境进行了生动的反映,即使张君秋的处境让观众心存不舍,但是法理是再大的人情也无法逾越的一条鸿沟。
非法的就必须让它成为合法的,这是这个社会的规矩。所以非法移民的非法入境就必须要面临被逐出境的处境。《不速之客》中塔瑞克带给美国人沃尔快乐、关爱、温暖,沃尔也努力地想让塔瑞克留下来安稳的生活,但是没有合法身份最终也无法避免被逐的命运。影片《不说永远》中的志河就像所有抱着美国梦的外来人员一样,拼命地工作,从屠宰员到外卖工,顶着模糊的身份,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艰难地求生。为了能尽快攒到足够的资金在这个国家站稳脚跟,志河尝试了所有能干的工作,甚至是去精子银行出卖自己的精子,可惜该机构拒绝接受非法移民的买卖。志河无论如何拼命的工作甚至出卖精子以获得更好的待遇,但依然避免不了美国移民局的驱逐令。《穿越国境》把影像聚焦在四个不同的移民者因为各种原因跨越过境来到美国生存的困境一一呈现。
美国影片《穿越国境》(韦恩·克莱默,2009)通过一个边境检察官的视角,讲述了不同国家移民在美国洛杉矶寻求合法身份的故事。影片聚焦了边境检查、绿卡办理程序、公文诈骗等事件,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一名年轻的墨西哥偷渡女子玛利亚在制衣厂工作时被突如其来的移民局造访,最终被驱逐出境。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她知道自己一定会被驱逐出境,并且不能够与任何人联系。因此,她留在美国的儿子就没有人照顾,她用祈求的眼光拜托检察官布罗根。在她被拉上车的那一刻,她脸上的焦虑让人心碎。影片的最后交代了她因非法越境没有成功而死在了边境上,这是一个母亲不惧怕死亡而千里越境到美国来找寻儿子大无畏精神。这一节故事可以看出法律的无情与人的天然怜悯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的状况。持旅游签证入美的澳大利亚女孩克莱尔为在短期内获取绿卡,实现好莱坞明星梦,不得不成为洛杉矶移民署职员科尔·弗兰克尔的短期情妇,这使男友加文十分不解,最终男友与她分手,科尔帮她办的假绿卡最终还是暴露出来了,她既失去了梦想,也失去了爱情,最可悲的还是免不了被驱逐出境的命运。15岁的穆斯林女孩塔斯利玛因同情“9·11”劫机犯而在课堂上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仅引起了全班同学对她的歧视,更遭到联邦局的调查最终被捕驱逐出境。从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对于移民问题特别敏感,对于塔斯利玛只是一个15岁的少女来说,从3岁就开始在美国生活,被驱逐出境之后要如何生活,她甚至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会说。最终法律判决她只能跟其中一位家长回到自己的国家,弟弟妹妹是在美国出生属于美国公民跟着父亲在美国生活。一篇言论把一个移民家庭弄得支离破碎,甚至没有团圆的可能。电影《面包与玫瑰》中的墨西哥女孩玛雅怀着单纯美好的梦想历经千辛万苦偷渡到了洛杉矶。但是现实与梦想往往是相反的,她意识到了在美国她们这些非法移民地位极其低下,她奋起反抗,依然饱受失败的苦涩。移民的处境如此危险,但他们还是愿意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跨境。
非法移民群体是到达了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地方展开他们的梦想、情感之旅,然而这个旅程中所遇的困境是非一般人能够承受的。非法移民入境后不能光明正大的工作、生活,因为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他们只能做一些本地人根本不屑于做的工作。如《新宿事件》中铁头他们做的通下水道、清理垃圾堆等,《不说永远》中志河做屠宰员、送外卖,或者是到一些餐厅打杂、做清洁工等等。在做这些低下的工作同时又要躲避有关部门的清查,当遇到警察或政府人员要躲着走,不敢与人发生争执,害怕被人威胁投诉而遣返出境。物质上的不足可以用精神去弥补,当精神的慰藉也遭受欺压,人的承受力将会跌入谷底。非法移民的地位极其低下,随便一个具有合法身份的人指出他们的身份,他们都有可能面临递解出境的危险,或者是选择躲避在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再生存一段时间。当他们的非法身份被移民局发现后,他们就必须遭受拘押,直至驱逐出境。在拘留期间,朋友家人都没办法联系,如《不速之客》中的塔瑞克在拘留期间不能与母亲、女友联系,并且不知道自己将会被转移在哪里拘留,那种无奈与失落的心情并不能打败法理的坚决。非法移民群体在自己的身份层面上奋斗的历程所遇的困境不但能压垮一个人的身躯甚至会打消一个人的意志。
二、女性移民的困境
作为“第二性”,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被处于边缘地带,这在女性移民群体中被表现得尤为激烈、悲痛。无论是境内女性移民还是跨境女性移民她们都要面临初入境时关于身份上的焦虑、情感上的曲折以及价值观的转变等生活与情感上的各种波折与苦难。特别是跨境女性移民,她们还要承受一个入境的危险难题。
首先是女性移民群体的身份焦虑。不妨从境内女性移民说起,如影片《我的美丽乡愁》、《二十四城记》、《榴莲飘飘》、《月满轩尼诗》、《三峡好人》、《天水围的夜与雾》等。影片《我的美丽乡愁》讲述从湖南到广州打工的细妹、从香港到广东发展的广告导演杰克和广州白领雪儿,三人在异乡工作过程中的情感历程。影片聚焦在身处异乡的“南漂”、“北漂”们的生活,表现了外地打工族(蓝领和白领)的艰难、真情和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贾樟柯导演的《二十四城记》中的讲述了中国三代女性因迁移而遭受的苦难。在迁移的过程中女性要承受家庭、工作、爱情等方面的考验甚至是纪律的束缚。在这些必须负责的层面上努力奋斗,做自己应该承担的事,一步一步克服困境。
图二《榴莲飘飘》
获得好评的影片《榴莲飘飘》(陈果,2000)中阿燕在内地学了九年的京剧因没有出路而千里迢迢的从东北来到大都市香港做妓女赚快钱。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她必须在双城证到期之前赚更多的钱。当返回牡丹江小镇决定好好生活时,她见识到现实中的残酷与无情。影片通过后来小芬给小燕寄的榴莲,暗指她在牡丹江已经跟南方水果榴莲在北方一样,格格不入,同时也提醒着她在香港的曾经。无论是外来文化浸入本土,或本地人的背井离乡,就如同榴莲,或许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影片《月满轩尼诗》给人印象至深之处莫过于女主人公爱莲的郁郁寡欢和难以言明的哀愁;其与香港社会间的若即若离乃至格格不入,表面上看是她的孤僻性格及其寄人篱下的处境所致,其实同她的移民身份不无关联。《天水围的夜与雾》中的晓玲从内地来到国际化的大都市香港,并没有如李森所言从苦难中被拯救出来,相反,倒是卷入了另一个更深的噩梦中。她不但没有享受到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好处,反而被连根拔起,抛掷到一个陌生的空间。未来对她而言,显然是不存在的,而似乎只有那遥远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才能弥补这一无根造成的空虚。这部影片显然传达出香港人面对全球化时所表现出的深深的焦虑②。
跨境移民最初遇到的困境同时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入境的问题,为了获取合法的身份做出各种努力。如影片《少女小渔》、《罗尔娜的沉默》、《勇往直前》、《白兰》、《假结婚》、《绿卡》、《喜宴》等多部影片讲述的是女性为获得合法的移民身份(也就是为了拿到一张证明身份的绿卡)而共同采用假婚约这种方法。小渔是因为情爱的拉力使她为了陪男友在美国读书,而与意大利老人用假结婚的方式取得合法身份。罗尔娜为了生活、金钱与男友而跟一个毒瘾男子假结婚。《勇往直前》的女主角西贝是一个土耳其籍德国移民,为了摆脱家人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而与一个比自己年长许多的男人假结婚。《不速之客》中塔瑞克的母亲为了被拘留的儿子不远千里来到美国,因无合法的身份,儿子近在眼前也不能相见,对于自己与儿子的未来充满了迷茫与焦虑。这类移民女性的在入境的过程经受了许多不幸与苦闷。这类影片最主要的关注点也是放在了跨境移民者的身份是否合法上,这是戏剧的主要冲突点,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对于移民群体的关注度。
再看灵肉与婚姻之间关系的焦虑。电影《少女小渔》中的小渔是一个让人看了都想去怜惜的女人,电影一开头讲述小渔在一个制衣厂工作,为了躲避移民局整天不敢光明正大的在公共场合生活。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只能做一些低级的工作,甚至要被克扣工资。移民女性为了在他国能够生存、获取合法身份便以婚姻为代价。小渔为了男朋友不远千里跨境到美国,为了能够获得合法身份与一个六十多岁的意大利老头假结婚。本来只是为了获取合法身份,只需形式上结婚。但是移民局的连续造访使得小渔不得不搬离男朋友家中而与陌生的意大利老人相处。在与老头相处过程中,也遇到过种种困难,比如老头上涨房价,她都是以宽容之心待之,就是对男友也是绝口不提,以免生事。一方面要承受意大利老头情人瑞塔的刁难,一方面又要承受相恋多年男友的质疑。当她秉着一颗善良的心与意大利老人相处时,男友却置疑她与意大利老人日久生情,经常无理取闹。即使小渔到最后发现男友与另一女子莎莉有苟且之举时,她的眼泪也只能是自己慢慢咽。在两面夹击的情形下,一位东方女性承受了多少痛苦,面对困境她坚强的顶着。影片的最后讲述的是意大利老人在小渔即将离开的那天中风了,小渔想留下来照顾他,但是介于男友江伟对她的怀疑,她无法做出决定。面对男友的步步逼迫,另一方面是一个孤单的老人甚至是自己的知心朋友的无助。她选择了帮助朋友,也证明了男友对她的不信任从始到终都没有结束。男友最后离她而去。她独自一个承担起了责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想法做着她应该做的事。一个女性为了男人甚至也可以说是为了报恩而远离他乡,在移民生活之中从一个没有自我生存空间的女性到一个有女权自主意识的女性,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是如何的艰辛,影片真实的把它展示在人们面前。
比利时国宝级导演达内兄弟拍摄的移民题材电影《罗尔娜的沉默》(让·皮埃尔·达内,2008)荣获过戛纳电影节大奖。影片将镜头瞄准底层人民,在移民题材下体现着对人性的透视。女主角罗尔娜为了获得合法的比利时身份找到非法移民中介地痞法比奥采用假婚约的手段。罗尔娜为了入境与毒瘾子克劳迪结婚,与自己不相识甚至说有一些危险性男子相处的罗尔娜在此时是带着一颗惶恐不安的心。慢慢的在相处过程中克劳迪爱上了罗尔娜,并向她表示会戒毒,希望罗尔娜能够帮助他渡过难关。罗尔娜面对着克劳迪的坚决,只能无奈地接受,也许罗尔娜在这时对克劳迪也产生了一种感情。另一方面,非法移民中介地痞法比奥因另一名俄国黑帮急于弄到比利时合法身份,欲出重酬让他找人与其结婚,又将目光再次对准了罗尔娜。但是刚取得合法身份的罗尔娜在近期内难于与克劳迪离婚,法比奥开始策划让他死于吸毒过量的诡计。虽然与克劳迪的结合只是为了拿到合法的公民身份,善良的罗尔娜无法接受法比奥不择手段的做法,于是她开始说服克劳迪对其假装施以家庭暴力,以此来加快离婚的进程。罗尔娜成功的离婚了,在与克劳迪最后一次会面时,两人俨然像一对小夫妻快乐生活的画面。影片的后半段都是在讲述克劳迪在被法比奥害死之后罗尔娜的心理描写。克劳迪死后罗尔娜才真正的找到自己的价值,看清楚相爱多年的男友其实一直只是以金钱为先的自私,看清楚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只有克劳迪才能给予,但是他不会再出现在她的眼前了。当罗尔娜的良知逐渐增强时,她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与肉体上交错的考验在最终还是让人感受到她的挣扎与无奈。所以罗尔娜一直幻想自己怀了克劳迪的孩子,为了保护克劳迪遗留下的孩子与恶势力斗争,最后逃脱在一间小屋子里口口声声地念着孩子。罗尔娜以她的沉默提示了一个女性真正的价值。从为了入境而假结婚到爱上克劳迪再到看清楚男友的真面目,她一步一步迎着困难走,最后找到自我。
2004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土耳其裔德国导演法提赫·阿金的《撞墙》(费斯·阿金,2003,又译《勇往直前》)为德国电影赢得了18年未遇的金熊奖。影片讲述的是土耳其移民在德国的境遇。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教及其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与德国的主流社会的格格不入的,比如宗法式感性的人际关系,传统的性别观、婚姻道德观等等③。这些观念即使已经脱离开土耳其这个国家,但是在土耳其移民心中仍然是根深蒂固。《勇往直前》讲述女主角西贝为了摆脱古板教条的家庭束缚,纠缠一个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同样是德国籍土耳其移民巴伊特,而进行一场假婚姻游戏。为何会看中巴伊特这个老男人呢?也是因为他是土耳其移民,在德国籍土耳其移民心中还是认为自己是土耳其人,对于宗教文化观念、婚姻道德观念等都保持比较传统的意识。新一代德国籍移民想摆脱土耳其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让自己真正的融入德国的主流社会既要面对着上辈传统的阻隔,又要打破德国的主流文化意识。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意义上德国公民,土耳其籍移民女性同样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困境。这样才有了《勇往直前》西贝这种第二代移民试图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用一种背叛的甚至自我毁灭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我安慰。
假结婚是众多移民女性获得新身份的途径,在履行假婚约的同时,这些女性必须面对许多突发的状况,并且要化解它,承受心灵和肉体上的摧残。电影《绿卡》中的情节也是通过假结婚而获得合法身份。中韩合作的电影《白兰》中的白兰是一位漂泊在韩国的中国姑娘,用尽积蓄,为了能够在韩国定居与李江才进行假结婚。白兰从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身边只有他的一张照片和一个名字,白兰在一间洗衣店打工,大部分薪水要留作签证费用,生活孤单外,还要忍受周围人的调侃。李安导演的《喜宴》中顾微微也是完全没有自己的自主权,为了梦想同样经受的生活的困境,最后与同性恋男子高伟同达成协议假结婚,最后还是要为不喜欢自己的男人生下孩子,成为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缓解者。《假结婚》中的玛格丽特因为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份问题,最后与安德鲁以假结婚为条件进行交换,为了移民官员的调查不得不融入对方的生活。
移民女性在迁移过程中所要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困境远大于男性,她们不仅要面对自己的生存、更是要面对丈夫甚至是面对儿女的各个方面。如影片《无处为家》、《面包与玫瑰》、《人在纽约》、《黑暗中的舞者》、《释琳的婚礼》、《恐惧吞噬灵魂》、《红河》等。荣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无处为家》(卡洛琳·林克)中的女主人公耶特尔因为嫁给了犹太人瓦尔特,在二战的时代背景下,她必须跟随丈夫出走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陌生的非洲国家肯尼亚。漂泊的命运本来不属于她,却因她嫁给了犹太人丈夫而强加给她。在迁移中,由于丈夫的不断离家,耶特尔要学会独自支撑家庭,她学种植、学提水、学求人、学与肯尼亚人相处、学管理农场……丈夫不可能成为她生活的依靠,也不可能成为她精神的慰藉。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因为是女性为丈夫无怨无悔付出的天性,让一个女性承受住“漂泊”的命运,接受妥协。《黑暗中的舞者》中的塞尔玛是一个捷克移民、在美国一个乡村工厂工作的单身母亲,要承受金钱与自己病痛的双重折磨,更要承受儿子也要变瞎的命运。《释琳的婚礼》从移民女性的角度出发,描写年轻姑娘释琳从土耳其逃婚到德国,但由于德国移民政策的无情逻辑——没工作,就没签证;而没签证就得不到工作,使她的来德国的求生之旅,反成堕落之途,最后沦为娼妓。陈冲主演的《家乡的故事》讲述了移民澳大利亚的女性玫瑰婚姻的失败要独立抚养子女,爱上比她年轻的男子祖,又承受了爱情的背叛甚至是女儿的背叛。最终的情感该何去何从?《人在纽约》讲述了三个女人在纽约的故事,从刚开始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上的不同而导致的冲突不断。最后同样是在异地遭受到歧视,强烈民族自尊心,让她们紧紧的联结在一起。章家瑞导演的《红河》中的女性阿桃是生长在中越边境一个越南女孩,从小失去父亲变成一个智障女,被姑姑从乡下带到城里,一切都被人主宰着,甚至要一份真正的情感,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摆弄。唯一一个能让人意识到她是成年人的就是她与阿夏的爱情,但是这份纯洁的爱情在社会文化的打压下无疾而终。阿夏犯了罪就必须遣回云南,而阿桃却只能呆在越南,影片的结局给人一个悬念,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边境生活的女性徘徊在两地之间,在生活上要面对困难,在爱情上更有无法承受的难题。但在阿桃的苦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管生活有多苦,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住。
跨境移民女性首先要面对的困境就是入境获取合法身份的难题,而大部分女性以假婚约的形式获得身份的认可。这些移民女性的假结婚对象与她们的年龄、性格、思想等各方面的都不相配,如《少女小渔》中的小渔是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要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结婚、《罗尔娜的沉默》中的罗尔娜与具有毒瘾的男子结婚、《喜宴》中的顾微微要与同性恋男子结婚等等。一个女性的青春、终身大事就像是在完成一场交易的情境中完成。其次,移民女性需要面对生活上与精神上的压力远大于男性,她们不但要照顾自身的生存、更要面对丈夫的甚至是儿女生活、精神各个方面的困扰。如,《无处为家》中的女主人公耶特尔必须跟随丈夫出走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陌生的非洲国家肯尼亚,要学会独自支撑家庭,她学种植、学提水、学求人、学与肯尼亚人相处、学管理农场……《家乡的故事》中的玫瑰同样面临爱情与子女的选择。《黑暗中的舞者》中的塞尔玛在异乡承受病痛与失去儿子的折磨。《勇往直前》中的西贝尔与土耳其传统家庭观念的格格不入导致的叛逆,最终闯出大祸。移民女性千里迢迢跨境为理想、爱情、生活等等,基本上是在没有自主意识的情景中生存着,当她们发现这么辛苦的适应陌生的环境时,理想或爱情的支柱却破灭了。如,罗尔娜与小渔男友的背叛与怀疑,顾微微公婆对她的过分要求,爱莲寄人篱下的生活脸上呈现出的郁郁寡欢和难以言明的哀愁,阿桃与阿夏爱情的无奈。当一生追求的理想、爱情破灭之后,自我意识才有所觉醒,真正找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国内移民女性同样承受着生活和精神上的困惑,随着现代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口进入城市,构成了“北漂”、“南漂”人口汇聚。首先,从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迁移到一个发达的城市工作和生活要面临精神和物质上的冲击。在精神上,要承受某些本地人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在物质生活上,女性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工作机会还是感情都会遭到欺压。如《我的美丽乡愁》中的细妹从湖南到广州打工遭受老板的欺压,思乡之情无法倾诉,《榴莲飘飘》中的阿燕到香港为赚钱沦落到做妓女等等。其次,在异乡已经打拼成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女性,她们更缺乏的是情感上的满足,社会对她们的尊敬或许是表面的,不安的情绪一直伴随着她们在异乡的路途。总之,女性是处于第二性的边缘地带,移民女性承受的困苦更多,而她们面对困境的执著与坚强也是更值得社会的认可,社会也更应该关注移民女性群体的生活、情感,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女性的困境。
三、未成年移民的成长困境
“推拉”理论指出了移民群体迁移的动因,这些因素体现在成人身上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们具有足够的身心去承受自己所做的选择,但是跟随父母或者是自己一时不成熟所做的决定而移民的孩子们能否承受住异于常人的困惑呢?孩子无论是法律上还是道德上并不一定能为自己的前途、生活环境做出正确的决定。移民孩子更没有自主权,他们移民的结果也许是父母家人的强制的决定、也许是自身不成熟任意妄为的决定、也许是迫不得已学习长大的决定。无论如何,孩子移民之后所承受的精神方面的困惑与异地之间的文化选择比起成人移民群体更加艰辛与无奈。近年来关于移民孩子的影片也逐渐闪耀在观众眼前,如《棒球男孩》、《更好的世界》、《躲闪》、《伊芙与火马》、《自力更生》、《彷徨尘世间》、《无名之人》、《追风筝的孩子》等。这些影片表现了移民孩子成长过程的所遇到的各种困惑。
移民孩子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国度,一方面要努力地去适应周围陌生的新环境,另一方面要承受着不安的感觉,感受新环境中的孤独、语言障碍等等。电影《棒球男孩》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少年,他对棒球一直情有独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棒球明星。在观看《梦幻成真》(一部关于棒球的励志电影)后,受到启发的他决定前往美国去追寻自己的棒球明星梦。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顺利,他必须先努力适应这个陌生的新环境……为梦想独自闯荡异国的孩子发现想要在外国扎根真不容易,语言、生活习惯都是很难跨过去的大坎。影片《彷徨尘世间》的韩国籍少女跟随家人来到美国,在适应新国度的过程中因找不到可以慰藉的精神寄托而彷徨着,遇到的唯一朋友也是刚到这个国度的特兰,两个孩子急速的从友情发展到爱情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许是为了挣脱对这个陌生国度带来的不安的感觉。今年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更好的世界》(苏珊娜·比尔,2010)也关注了移民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影片中的两个小孩都是随父母迁移到丹麦,在异地遭受本地人的欺负、辱骂。埃利亚斯在学校经常被本地的一些学生辱骂、威胁而不敢反抗,直到克瑞斯出现帮助了他。克瑞斯采用暴力偏激的手段对于欺负他们的丹麦孩子进行威胁,并且成功的捍卫了自己。一次事故的发生让埃利亚斯的父亲遭受丹麦本地人的辱骂甚至被掌掴,父亲的忍让使得孩子的心里极为不服,于是充满着仇恨的克瑞斯暗地里制作炸弹准备进行复仇,并且把埃利亚斯牵扯进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复仇游戏当中。结果埃利亚斯受伤了,克瑞斯非常懊恼、愧疚,打算以死谢罪。最终,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终于选择放弃过度地纠结于人类的情感、痛苦和执著的复杂性。
关于移民孩子题材的电影注重表现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在成长时所经历的儿童期、青春期,任何一个时期都必须面对比一般孩子更大的压力。当这些压力与不适应接踵而来时就会产生难以缓解的精神困惑。《躲闪》里的主人公克里默是一个十五岁的中学生,面对着不完满的家庭生活以及低下的生活圈子,这些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们就以一种不成熟的爱情游戏来进行缓解。《彷徨尘世间》、《伊芙与火马》、《追风筝的孩子》、《上帝不再眷顾我们》等多部影片都聚焦在移民孩子面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做出各种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来应对他们内心无法接受的东西。《伊芙与火马》以夸张、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个9岁小女孩孤独的童年时光和在充满困惑的世界中努力成长的感人旅程,故事震撼观众的心灵。孩子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具备成人的成熟度,当他们面临新环境的不适应、新道德的审视时,他们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来应对。于是一些移民孩子就会陷入困惑,在这些困惑的包围下无法突出重围。
异域文化带来的成长困境。文化在孩子心中也许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但是他们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时意识到了信仰、道德、风俗、行为、生活习惯的不一样。其实这些孩子们亲身体会到的不同就是异地的文化差异。面临着这种文化选项,他们需要做出选择,然后去适应它。如《上帝不在眷顾我们》、《我爱贝克汉姆》、《伊芙与火马》、《彷徨尘世间》等几部影片讲述了移民孩子群体面临异地文化的冲击而做出的各项选择与努力。
电影《伊芙与火马》(茱莉亚·克完,2005)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芙的9岁女孩,她生长在温哥华一个传统的中国移民家庭。伊芙出生的那一年是中国传统上的“火马”年,因此她生性敏感早熟,有着狂野的想象力。在伊芙的家里,到处弥漫着孔子的思想和迷信的困扰。有一天,她的姐姐得到一本圣经,她爱读圣经里的故事,慢慢地,她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家里祭祖时她妈妈让她跪下拜佛,她不愿意,坚持心中只有耶稣一个神。而伊芙不同,她既对耶稣感兴趣,也不排斥观世音,从她充满想象力的眼睛里可看出来,中国的神是可以和西方的神和谐共处的。从这可以看出她的姐姐已经选择了西方的文化信仰,而伊芙却在两者之间没有做选择,并用想象的方式认为两种文化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当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她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她觉得奶奶会死、爸爸住院都是她引起的,是因为她“撒谎”、“信仰不坚定”。于是她选择相信了姐姐,但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文化选择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温暖、健康的成长。《我爱贝克汉姆》中的印度裔少女杰西的家庭是一个传统的印度家族,而杰西非常热爱足球,并不能做到父母所期盼的印度女孩。父母不明白女儿怎么总是不循规蹈矩、好好读书,学好做一手印度薄饼,然后像她姐姐佩琪一样,找个男朋友,到时候便结婚生子。当杰西被迫在传统和所钟爱的运动之间做出选择时,她的家庭也必须做出选择,是否让她去追求她的梦想——踢足球。影片《上帝不再眷顾我们》一群躲避苏丹内战而到处迁徙的孩子漂泊多年后,其中一部分在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而定居。这部影片,将文化冲击从移民孩子身上角度切入,强迫将人的思维带入某种深刻的思考,关于传承和变革之间的选项——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文化选项。最终,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地摆到了几个从世界上最贫困地区而来的非洲孩子身上。他们需要对这种文化冲击作出某种回应,不管怎样选择都必须经历适应期、克服期到接受新国度的生活。
移民孩子成长中所遇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面对新环境的突围和精神方面,到异地的排外性会在孩子心中打下一个烙印。他们会认为自己根本不适于在这个地方生存而产生排斥,那么对于陌生的环境更加无法融入,从而与父母或者是周围人的关系日趋恶劣。当这些孩子心中的困惑没有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时,他们便会产生偏激的想法。如,《更好的世界》中的克瑞斯在异地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就想到更激烈的复仇方法为自己受伤的心灵寻找安慰。《彷徨尘世间》中的韩国籍少女同样也用并未萌芽的爱情做赌注来缓解自己对陌生国度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文化选择对于孩子是难以作出的抉择的,原来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等在幼小的心灵也许已经沉淀了,然而突然要让他们迁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他们是会有一定的排斥。在这种排斥中更加难以接受新的文化,在两种文化选项中必须做出回应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困惑是无法言语的。因此,移民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灵上的困境,父母以及社会应加深关注,务必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文化冲突下的困境
无论是非法移民还是获得了合法身份的移民,他们在新的国家生存都很难以融入移民国的主流之中。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自己身处之地是难以完全接受你曾是另一国家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而跨境到属于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当中。移民处在两国文化与文明之间既汲取又抵触的两难境地。从发达国家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落后的国家,移民群体同样不能更好的适应文化,甚至会抵触和歧视。移民群体必须面临着对这种文化两难选择与文化冲突下的取舍。然而移民群体在这种文化冲突中生存着,虽然艰难,但毕竟是必经之路。如《刮痧》、《勇往直前》、《同名同姓》、《我的希腊婚礼》、《喜宴》、《无处为家》、《失去的拥抱》、《等待弥赛亚》等影片展示了异质文化语境下移民的精神困惑与进退维谷的命运话语。
《刮痧》的主题是表现文化层面上的冲突和解决,它不是平时我们所观看的影视作品中那种好人与坏人、先进与落后等之间的冲突。用通俗的语言说,影片里的都是好人,都是好心,但在对于存在着的生命的看法上,冲突却又是那样的强烈。电影中所表现的矛盾竟是那样难以调和。所以,它的矛盾和冲突是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它的结局也是文化冲突的解决。以许大同为代表的几乎所有的在美华人,试图在所面临着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改变自己,将自己融入到它们中间,彻底改变自己的第三世界的身份。第三世界的许大同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着第一世界文化的挤压。他是移民后事业获得成功的典型,成为主流国接受的群体。但是一触及到两国最根本的文化冲突时,他依然是处在弱势边缘移民,没有人相信他,没有人理解中国文化。而影片《不速之客》中的塔瑞克是为了打鼓这一理想而不远千里非法迁移到美国,是美国的先进文化方向吸引他千里越境,他舍去了自己国家的一切就为了在美国学习打鼓满足自己的梦想。因此是移民国的文化吸引,并且改变了他的命运,遭受了非法移民的所有困境。
图三 电影《刮痧》
移民在文化身份选择上与生活价值观定位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摇摆于两者之间,二者难居其一的认同困惑。电影《我的希腊婚礼》里的托拉生活在芝加哥一个希腊裔家庭中,古板的父亲加斯深为自己的希腊血统而骄傲。托拉被教导人生的三大目标是:嫁个希腊人,生一群希腊小孩,然后把每个人都喂饱直到生命最后一天。但托拉却对这样老式的主妇生活感到无趣,她暗自期待不一样的生活,然后行动上她又安于现状,听天由命。影片《同名同姓》中的果戈里是印裔美籍移民的第二代,在一次火车出轨意外中,他父亲因为手中翻动的果戈里小说书页而得救,决定以此俄国小说家之名为儿子命名,果戈理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几乎忘了他的印度身份,而他的家族却想让他回归传统。果戈里最终被父亲打动,回到印度进行伟大的返乡寻祖之旅。在这个印度第一代移民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面对文化的差异以及对自身的定位,而在移民第二代中面对异质文化的选择更加强烈。影片《勇往直前》里表现出的这种精神家园感的缺失更为明显,男主人公巴伊特是一名德国籍土耳其移民,他的妻子死了之后,他行尸走肉般活着,整天喝酒是一个完全没有斗志的人。这是一个心中没有主的人,作为一个移民,他不知道自己真正属于哪个国家,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只能用酒麻醉自己。女主角西贝的文化意识差异更为严重,她一个反叛的第二代移民,在封建父母哥哥的压抑下显得与土耳其文化格格不入,这就导致她会利用假结婚来摆脱家庭。为了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不惜与父母的文化观念相冲突,越是要挣脱土耳其文化的就越难以摆脱。第一代移民经历的是入境与生存的困境,而第二代移民更多考虑的是精神方面困惑。由于第一代移民心中仍把自己国家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而第二代移民在移民国生活不但要接受他们主流国的文化又要接触家庭中灌输的文化观念。所以徘徊在两者文化意识之间的苦闷让新一代移民群体的困惑程度不亚于物质上的困境。
《无处为家》中的耶特尔刚来到肯尼亚对于异己的文化是抱有警惕的,也抱有歧视的态度。她用自己的文化来看待肯尼亚的人们,对于他们崇尚巫术文化,并且把这种文化规划为比生命更重要,这是一个从欧洲过来的知识分子所不能理解的,也是两者之间文化冲突的根源。而影片导演把化解这种冲突文化的焦点倾注在了犹太人小女孩雷吉娜身上。在孩子们那里文化差异并没有导致文化冲突,而且在平等交流中实现着沟通与理解。他们用充满着好奇的目光和动作去接触异己文化,在文化差异中充分构建新的文化认同体系。从这一点出发也许影片的主旨给了许多移民者心灵上的启发。即使你难以取舍两种文化,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刮痧》中的许大同在成为了美国公民之后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才会导致打孩子的事件。《失去的拥抱》与《等待弥赛尔》同样是讲述了一个犹太青年如何冲破传统家庭的束缚追寻自由的故事。《勇往直前》中西贝尔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也同样无法抉择文化而导致女儿对于德国主流社会与土耳其传统文化的冲突。
其实,国内移民群体同样遭受异地文化的困惑。中国地域宽广,不同民族地域之间的文化形态异彩纷呈。随着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寻找良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大批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这些迁移的“北漂”族、“南漂”族、农民工构成了城市的一大景观,他们为城市带来经济效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边缘者的身份让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无法在这个城市找到稳定的居所,建立幸福的家庭,无法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影片《我的美丽乡愁》、《开往春天的地铁》、《榴莲飘飘》、《二十四城记》都讲述了内地移民的困境。
《我的美丽乡愁》中的细妹,面对苛刻的老板,微薄的收入,简陋的集体宿舍,恶劣的生活条件,努力的打拼奋斗依然没有在这个城市立足的资本。更为悲伤的是,细妹意识到一种无根的漂泊感,她深切地体会到,这个城市不是她的家。另一个主人公是白领知识女性雪儿,她在城市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物质的优越却抹杀不了精神的匮乏。爱情、亲情的缺失使她的内心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即使有稳定优越的居所,她仍然无法感受到家的温馨。细妹与雪儿,无论是生活在底层还是上流,无论有无居所,她们作为这个城市的异乡人,永远有着无家可归之感。是移民者无法从心底里接受城市,还是城市一直以来从未把这些贡献者当作是自己的一分子。移民者对于自己的本土也没有了最原始情感,文化的差异使得这些漂泊的人们感受到失根的危机。《开往春天的地铁》中的夫妻怀抱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北京,最终遭受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挤压,也许是对城市的不适应,夫妻分道扬镳。对于城市,他们打不开自己的心灵,这也代表了现代城市漂泊者的凄凉。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从五十年代开始一家国营厂的搬迁史。影片中几代人对于厂子的怀念与不舍,就是为了抓住自己的根。
移民迁移到新的地方面临着文化的选项,当移民群体决定到新的地方生活时,就必须舍去原来的生活习惯、文化而进入主流社会当中。在舍去与新选择中就产生了矛盾,移民处于两国文化与文明之间既汲取又抵触的两难境地。如,电影《刮痧》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是那样的难以调和,以许大同为代表的移民者试图在所面临着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改变自己,将自己融入到它们中间,彻底改变自己的第三世界的身份。但是当遇到真正心底里的选择时会不自觉的回归到自己最原始的身份去面对至关重要的事件。这种心灵与现实的相违背导致的困惑是无法调和的。移民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面对的文化冲突更加明显,第一代移民心中仍然把自己的国家当作是精神家园,而第二代移民在移民国生活不但要接受他们主流国的文化又要接触家庭中灌输的文化观念。因此,第二代移民所面临的文化冲突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国内迁移的“北漂”、“南漂”也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细妹努力的打拼奋斗依然没有在这个城市立足的资本,她意识到一种无根的漂泊感,在异地受到的排外甚至是歧视都让这些漂泊者意识到无根的失落感。即使是在异地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移民者同样也是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也许是移民者无法从心底里接受城市,或许是城市一直以来从未把这些贡献者当作是自己的一分子。移民者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思想斗争中继续生活、奋斗或者寻找更好的出路。
当然,移民题材在电影中并非都展现困境,其实许多电影并不把移民题材当作一个严重的话题来看待,而是以喜剧的手法来表达,比较有代表性的如20世纪50年代的影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它讲述了因爱情而变成移民的故事,吉瑞为了爱丽莎,一个美国人决定留在巴黎,而另一个巴黎人亨利因为爱丽莎以及为了自己的朋友牺牲自己,离开故乡去美国。这部电影是五十年代登上荧幕的,也许当时的社会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当代女性也不见得会比当时女性在男性心目中的地位来的重大。相比之下男权主导社会下,不止是女性的一方付出,男性同时也可以做到。也许这些移民题材的影片就是要让社会认识到移民群体存在的困境,如何做出努力缓解矛盾。中国近期出台的城镇积分入户制是一个开始,缩短移民者与城市的距离,相信国际上对于移民者的困境也会做出最大的努力。
以移民为题材的电影,在展示移民迁移的困顿与焦虑方面的叙事,是人类精神文化上的宝贵财富。移民群体从刚开始面临非法与合法身份的困扰到异质文化社会带来的不同信仰体系、价值观念的彼此混杂、冲突以及选择,身心漂泊的痛苦体验,其实就是一种人类生存状况的写照,只不过,移民的身份,使得人类困境得以更加尖锐地表达,个人的漫漫征途在异质文化背景下,显得更加的光怪陆离与悲凉。
注释:
①傅义强:《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世界民族》,2007年第3期。
②徐勇:《移民电影与香港的身份表过及其困境》,《电影艺术》,2010年第4期。
③杨慧:《“他者”的崛起与失落——谈全球化时代德国多元文化语境中土耳其移民电影叙事的意义》,《当代电影》,2010年第5期。
标签:移民论文; 非法移民论文; 德国生活论文; 美国工作论文; 黑暗中的舞者论文; 面包与玫瑰论文; 勇往直前论文; 少女小渔论文; 榴莲飘飘论文; 穿越国境论文; 罗尔论文; 剧情片论文; 爱情电影论文; 中国电影论文; 丹麦电影论文; 恐怖电影论文; 美国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