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造像种类论文_才洛太

论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造像种类论文_才洛太

才洛太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青海 西宁 810016

摘要:佛教文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文化,其研究价值颇高,研究内容颇丰。其中造像艺术是研究宗教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也是佛教传播到藏区成为藏传佛教文化后,研究地域性宗教文化的一大亮点。因此,本文通过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造像种类分析,佛教文化本土化的发展过程因民族的文化的影响,造像的风格特殊变化。

关键词:十八罗汉; 造像; 风格

藏传佛教众多数量的尊神,按照佛像度量经都有严格造像比例和要求,如冠、首、臂、足,以及身色、表情、手印、法物、坐姿、服饰等都有其严格的规定。然而,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广大,译本不同,传承各异,尊神形象也随着发生变化。加之佛教在西藏本土化的进程中,大量吸收了西藏本土宗教的神系,使藏传佛教神系异常庞杂。如此,十八罗汉造像艺术也随着时代和文化本土化的过程中也有变化与发展。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的发展角度看,吐蕃时期的壁画尚未出现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的造像。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的造像是在西藏阿里扎达县境内的古格王王朝遗址中壁画和托林寺杜康大殿的壁画。

一、壁画中的十八罗汉像

西藏山南洛扎县的赛嘎古多寺保留了上至12世纪下至18世纪的壁画。早期壁画保留在九层楼中,相传有的壁画是玛尔巴尊者亲自绘制。题材除了佛菩萨,护法神之外,还有罗汉和噶举派祖师内容。但一部分壁画“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十八罗汉壁画主要保存在大经堂杜康大殿之中。

还有西藏山南扎囊县的扎囊寺十八罗汉尊者壁画,扎囊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道场之一。从目前的史料看,扎囊寺最早的壁画是大经堂后殿的两铺大型佛陀说法图,佛陀说法图是目前扎囊寺年代最早,艺术价值最高的壁画精品。扎囊寺大经堂顶部凹形窗眉墙壁的左右,也分别绘制了十八罗汉壁画,有些壁画研究学家说其风格与贡嘎曲德十分相近,但在罗汉的座椅,装饰背景方面略有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我们其壁画可推到13世纪至17世纪前后。

二、 石刻十八罗汉像

藏王赤颂德赞时修建的桑耶寺作为藏传佛教历史上首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对八世纪以后藏族社会以及宗教文化的发展都曾产生而重大的历史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桑耶寺的修建和扩大,桑耶寺也成为前藏佛教艺术中心之一,对整个藏区佛教艺术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并形成了重大的影响。该寺院的遗留文物会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历史证据材料。

大家都知道桑耶寺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最完整的一座寺院,该寺院的旧文物对藏族历史或宗教文化来说是无价宝贵,同样桑耶寺的十八罗汉造像在藏地十分着名,目前桑耶寺保存下来的年代比较早的十八罗汉造像为石刻造像。因为历史证据有限,不敢确定这些石刻罗汉像创造的具体时间,但总体上看,桑耶寺的石刻罗汉造像应该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作品,年代大概是9世纪晚期或10世纪之间。这是大多数藏传佛教佛像艺术家的观点一致。

日喀则江孜县的南宁曲德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因为很多的历史条件下,早期的壁画与雕塑大多被毁。现存的几尊石刻十八罗汉造像为11世纪的作品,罗汉身着对襟广袖袈裟,持手印,坐于椅子之上,两侧各有侍从。侍从造像很小,以突出尊者的高形象,罗汉的身后和头部有圆形头光和一颗菩提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铜铸十八罗汉像

在藏区的寺院中用铜铸造的十八罗汉像的数量比较多,铜铸造像的年代上至吐蕃晚期,大约在公元9世纪之后,中的元明时期,下至五世达赖喇嘛和嘎厦政府时期,从造像的材料看,有红铜,黄铜,响铜以及合金制成的十八罗汉造像。

比如现在的桑耶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色拉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贡嘎曲德寺,梅珠林寺,拉布楞寺,塔尔寺等不同教派的寺院中,几乎都保留下来了不同时代的十八罗汉造像,有的保留完整,有的则残缺不全。现在达孜县罗寺保存了完整的铜铸十八罗汉造像。

始建于1391年的瞿昙寺现存留了一套完整的十八罗汉铜铸造像,在明朝的藏传佛教十八罗汉造像中也可算工艺精,造型精美,颇具代表性,可谓藏传佛教罗汉铜铸造像的工艺精品。

四、泥塑十八罗汉像

泥塑造像,在藏传佛教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在藏传佛教艺术中也堪称一绝,据藏文史料记载,公元9世纪晚期,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师鲁梅楚臣喜饶从汉地长安迎请来十六尊者的摹本画像返回西藏后,增在前藏的叶尔巴寺依照带来的十六罗汉的摹本塑造了十六罗汉像并修建了罗汉殿,但遗憾的是叶尔巴寺的罗汉造像在后来天灾人祸中被毁。迄今为止,在藏区保存较完好,年代较为久远的的彩绘泥塑十八罗汉造像也不多见,比较有代表性的为西藏日喀则江孜白居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北京雍和宫等寺院的泥塑彩绘十八罗汉造像。

白居寺位于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始建于1427年,这座寺院在后藏地区很有名,白居寺的十八罗汉造像主要分布在措钦大殿和吉祥多门塔之中。对藏区的整个寺院一样措钦大殿是白居寺举行法会和聚会的主要活动场所。大殿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所以该殿塑绘的十八罗汉像可追到公元1424年左右,据《后藏志》记载,殿内绘塑古燃灯佛,未来佛,极乐世界,东方不动佛,药师佛,十六尊者等雕塑和壁画。东面的角楼在法王殿的楼上,那里因供养十六尊者的塑像,故得名为罗汉殿。

五、唐卡中的十八罗汉像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据《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幅唐卡。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唐卡作为壁画的延展,最迟也在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大约在藏传佛教后弘期,十八罗汉的形象开始逐渐出现在唐卡之中,经过元明两代的发展,十八罗汉已经成为唐卡艺术的主要题材之一,在藏区广为传播,倍受僧众的信仰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黄春和.《藏传佛像艺术鉴赏》[M].华文出版社, 2004.

[2] 陈钰.《敦煌壁画故事大观》[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4] 杨辉麟.《西藏的艺术》[M].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

[5] 张亚莎.《西藏美术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论文作者:才洛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论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造像种类论文_才洛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