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那么红--张艳平口述记_王顺友论文

为什么花那么红--张艳平口述记_王顺友论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张严平口述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花儿论文,口述实录论文,严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严平,女,新华社高级记者,山东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新闻报道,尤以人物报道见长。她具有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的采访作风,文章真诚质朴、感人至深,深受读者欢迎。她曾采写过诸多典型人物,在社会上产生过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其中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大山里的邮政员王顺友的报道感动了无数人,该作品曾获得2006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本次采访就是围绕这篇作品的诞生而进行的。

      采访小组成员:潘雪珂、蒋柠泽、杨松;指导教师:王润泽。

      一、没有感情就写不出感人的王顺友

      如果我不采访王顺友,我永远不会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在那样艰苦危险的生活状态下,做着这么一份在别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的工作。在他看来,这又是一份神圣的工作,这么忠诚,这么高尚。我认为高尚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过分。他带给我的类似感受太满了,我得消化这种感觉。我不属于用理智写稿的记者。有的稿子你可以很快组织出来,但是王顺友你得去消化他,消化你心里的感情,用很长的时间去平复那种激动的心情。现在我已经采访过他了,知道了。但那个时候,那一刻,我想了很多很多。

      所以两天之后,终于找到出口了,就写了那个稿子《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那个季节山上正好是索玛花开。索玛花有什么特点呢?它在海拔越高的地方越是盛放,海拔越低的地方反而不开花。它生长在很寒冷的地方,又向寒冷的方向往上长。到冬天,你看它已经没有了,但是它的根是不死的,到来年春风一吹,又活了。你可以看到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给我印象很深。而且索玛花也是这个地域的一个特产,只有在小凉山这个地方、在四川这一带才会有,别的地方也没有。那么我觉着,反正这想不出更好的这个感觉来描述他了,所以用这样一个意象,我觉得更能表达一个对他的感觉,就写了这么一个稿子。

      这稿子不是我们写的好,而是因为我们亲身经历了,跟着他走邮路了。后来我总是想,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跟着他走邮路,或许我依然会完成一篇任务,但是绝对不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另外一篇稿子。正是因为跟着他走了邮路,观察他和马的交流,所以真正能体会他,才会有这样一篇稿子。当时我记得我们播发以后,网上全都被王顺友震撼了。网友留言太多了,为王顺友,为王顺友的马,为王顺友的路而震撼。

      然后,我想为什么震撼这么多人呢?因为王顺友这种生活条件,这种工作状态,对于我们绝大部分的城市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它本身就具有这种震撼力,只是我们把它传达出来了。我想这个故事,你只要说出来,就足够震撼了。果然,后来王顺友就一夜之间传遍千家万户,成为第一个登上万国邮联的中国邮递员。万国邮联的主席被他的事情感动,而且说希望在有生之年,到中国来一次,跟王顺友走邮路。这都是后来邮政总局(现国家邮政局,下同,编者注)的人告诉我的,当然,这是他的愿望,能不能走是另外一回事,但起码王顺友感动了全世界的人。那一年,王顺友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二、是王顺友给了我很多很多

      现在一说王顺友,一说走邮路的那个人,谁都知道。这也是你们问我为什么采访过很多人物,但王顺友是最特别的一个采访对象的原因吧。当然也有很多让我感动的,因为这个采访非常特殊,这个人物又很特殊,所以在我心里,就是永远难忘。后来,有一次王顺友进北京。采访之后,我们和他一块儿吃饭。邮政总局召集我们一块吃饭,他对我说,张记者我特别感谢你,是你最懂我的心头。他的原话,“你最懂我心头”。

      当时我狠劲看天花板,其实眼泪都快下来了。他感谢我,其实我觉着我应该感谢他。是他给了我太多太多东西了,不仅这一篇稿子,他给了我一种内心的感触和温暖:一种人生、生命,为什么活着,怎么样活着,怎么样去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这种交流,太多太多了。如果我没有遇见王顺友,我没有走他的邮路,我没有过这样一次采访,也许到现在为止,我的内心,都会有一段是空白的。因为我现在知道了我这一块是多么丰富了,再回头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经历,我相信那一块,始终都是空白的,因为他给我的东西太震撼了。我觉得就是一种洗礼,一种升华,一种生命的升华。这种升华不是作为那种大而无当所谓主义,它是作为一个这么卑微的生命,这么渺小的一个生命,他能活成什么样,这样一个升华。不是作为这个人发了大财,成为百万富翁;或者做了大官,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他不是。他是作为一个最卑微最普通的,被人们遗忘在一个角落里的这样一个生命,他能活成一个什么样,这样一种升华。你就觉得在一个我们都永远不会关注的、城市人都想象不到的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生命,他用这样一种方式活着,他活出了他的高尚,活出了他的灿烂,活出了他的忠诚。也许灿烂、忠诚这些字眼他都不懂,但是我们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一点儿不为过,甚至还不够。我觉着对他来讲,语言已经就是走样了。

      有这样一种感觉,就像山里的花一样的。有的花很微小——当然不一定是索玛花了,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一辈子没有人关注它。它不像牡丹,什么国花、市花,被人们捧为娇花、娇子一样的,但是它有它自己内心的灿烂。它一样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这么怒放、这么灿烂地开着。它的幸福,它的灿烂,它的所有的那种东西,来自于它的内心的光芒,我觉得人应该像这样的花活着,才会真正享有永远不被外界所左右的幸福。

      我很想把这种意思用一个具象再表达一下。我的眼光可能很狭隘,或者我的体验很浅薄、很苍白,但是就是我从王顺友身上更强地体验到一个生命,他的价值究竟在哪个地方,不是外在的东西,一个人想活的有自信,活的有风采,是你只要内心有力量,内心有光芒,就足够了。在国外的很多我欣赏的一些献身某一个领域的科学家或者其他大家,都有共同的特质。当然王顺友和他们还不完全一样,他的这样一个朴实,这样一种原生态的状态,太震撼我了。

      所以我就觉着,我们每个人其实在这个社会当中,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是很随意很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在这个偶然之中,你到底要追求什么东西?怎么样才能活得让我们觉着内心强大?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有些焦虑,有时候会是一些恐慌。其实焦虑和恐慌都来自于我们常被外界的东西所左右。如果我们内心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不被虚荣不被名利不被所谓的潮流、世俗的东西所左右的话,我们一定会更坚强。也许你觉得还不止这些东西,但是起码这是王顺友给我的一个体会。

      三、好的新闻稿诀窍是采访

      当时我们采访王顺友的时候,媒体还没有什么关注,据说就只有几张照片,文字材料都没有,那几张照片我都没有看到,还是后来听说的,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准备。我做一些像这样小人物的采访,他们的一些基本资料,像姓名啊,住址啊这大概要知道一些。但是我拒绝看其他媒体有关他的报道,或者是当地宣传部组织的材料。我觉得小人物,不像去采访总统一样的人物,就问题去采访他。我是去写这个人,不是就某个问题比如说珍宝岛事件、钓鱼岛事件去采访他。而且媒体的报道或者材料都是经过好几手,过了好几个大脑了,他替你整理出来,会给你很多先入为主的感觉,会影响他在我眼里是怎么一个样子。

      我采访所写的人必须是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他影响了我的目光。当然,这样不准备的采访一个人,只限于这样基层的一个人,并且是要写他。如果说你要采访的比如说是学问家、经济学家、科学家,那就另当别论了。你要对他的领域有深刻的研究,要不然连问题都问不出来,他不和你对话。这和我刚刚说的也不矛盾,最好不要看别的媒体是怎么写的,你就研究他本身的著作就可以了,你要研究它的原始材料。因为小人物嘛,他也没有什么原始材料给你看,所以你只要直接去了解就好了。我不赞成自己不做功夫,先把别人写的都看一遍,那就是偷懒,而且这个偷懒会毁了你,让你得不到真实的东西。

      以前老有人误解我的话,说张严平说什么都不用准备,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是针对我所说的这些基层小人物而言,没有什么著作,也不需要他们发言,只需要我去揭露就好了。至于其他层面的,我会去做准备,而且是最原始的功课,不会把别人的东西看一遍。或者说你也可以采访完以后,有了自己的看法你再看。

      一些年轻的记者,包括我们社里的会问我:“张老师你写的这些人物那么好,你有什么诀窍吗?”我说如果说有诀窍的话,就是采访采访再采访。如果采访和写作一共是一百分的话,那么采访要占到六十到七十分。采访好了,你这个稿子基本上就没问题了。稿子特别是新闻稿,永远不是妙笔生花可以出来的。在新闻里面,文字永远在最后,事情第一,题材第一,采访第一,写作是放在最后最后的东西。特别是采访,你没有很艰苦很努力地采访,就凭几个词汇,煽几句情,想写的感动人,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采访是一个艰苦的东西,到现在给我一个任务,我要花大量时间去采访。

      诀窍就是笨功夫。不能谈的人呢,像王顺友就要和他走邮路,能谈的人呢就要和他谈。另外,除和他本人谈以外呢,还要和他周围所有有关联的人谈,能找到的尽量都找到,这是我的一个笨功夫。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他的妻子,包括他的孩子,包括邮政局的工作人员,这些都是他主要联系的人,没有更多的了。当然比如说有些采访对象,他周围的社会关系要更多一点,还要更多一点采访。我曾经写过四川南江的一个女纪委书记,写过她的一篇稿子叫《永远的巴山红叶》。这个女书记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已经去世了。对去世的人我们怎么办,当地也找了很多采访对象,包括她的同事、家人、领导啊。但是,这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话题,你要采访什么东西。

      采访的主要目标除了要掌握她的事情,这是最基本的,因为要讲故事。但其实采访更终极的东西是要走进他的内心,去体会这个人,说白了就是你要懂这是个什么人。这是你采访的最终目标。不单要知道这个人干什么,还要知道他为什么干这些,你要懂这个人。不能做到你像懂你的父母一样,懂你的兄弟姊妹一样,你起码要做到像一个朋友一样。我明白,我懂这个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做到这样就好了。这个南江的纪委书记,她已经不在了,那么当地给我们找了一些人,谈了很久,我们还是觉得有很多的距离。因为人不在,我们不能直接和她交流,就觉得还是不能走进这个人的内心,搞不清楚她做的一些事情到底出于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仅仅这些地方提供采访这些人可能还不行,必须找那种懂她的人,后来我们就按照我们的想法费了很大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根本不在地方给我召集的视野范围之内的这个纪委书记私下的好朋友,跟这个行业也没关系,完全是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的。我们找到这样的人,了解了很多。这很多不一定都用于写作,但对于我们了解这个人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采访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知道他做了什么,而且你要更明白他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如果你只知道他做什么,还不行。

      四、记者首先是做人

      我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分配来的,我很幸运。那个年代学校包分配,而且因为恢复高考没两年,北京各大机关都很缺人,所以我们就很幸运的分过来了。

      我可以说是我们新华社记者岗位上最老的一个记者了。这个老不光是年龄,是指坚持的这个时间。我当了一辈子的记者,其他的一部分人就是做领导了,这因为他们领导能力很强,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不愿再这么折腾了,当编辑去了。这两种人我都能理解,第一种人他们就是很优秀应该当领导,第二个呢,记者这个,肯定是艰苦一些,我也从年轻记者当过来的。当然你们也要有心理准备,记者是一个一定要吃苦的行业。无论时间、精力,要到一些非常艰苦的地方。我去过的地方多了,那些深山老林,那些悬崖绝壁,包括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没有一个地方逃不过。不是逃不过,就是一定要尽量冲在前面的。所以有些记者可能身体情况不允许,最后转行了。我是在这个记者岗位上坚持最久的一个记者,并且得到了新华社第一个领衔记者职称。

      我为什么能坚持下来?这个行业很苦,这是毫无疑问的,有时候我常常说我现在不行了,顶不住了,这次去芦山我就觉得顶不住了,几天晚上老睡不着觉,神经敏感。最终能够坚持下来,还是要感谢我采访的一些人。我觉得我这一辈子当记者,最感谢的就是我采访的一些让我感动的人物。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通过他们体会了更多更多的人生,感悟到了更多的东西,让我的生命延长了。如果只凭我一个人这样的个体淡薄的经历,我体会不到人生当中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会化为滋养我自己的营养,让我知道怎么样去生活,怎么样去过才有意义。

      第二我觉着,能不断地去写他们,去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的事情让更多人知道,这样的人和我们所有这样善良的人有美好心灵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温暖,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温暖,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这个人也没有别的什么长处,除了对文字有点感觉以外,所以我觉着,我很幸运分到新华社做这样一个工作,让我有机会去体验那么多不同的生命,很快乐,很幸运。

      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个优秀的记者,但起码是个尽职尽责、努力的记者。可能别人看我优秀,但我自己只觉得尽职尽责。我觉着如果让我说理想中的记者,当然结合我自己的感受或者我看到的同行的一些感觉,我觉得一个记者首先是个特别好的人,有正义感,有良知。

      因为我以前老说,记者这个工作,它和别的工作还不完全一样。记者就像老师一样,老师是人类灵魂的一个工程师,记者也是一个,说白了就是社会良知。我觉得记者是一个与良知与自己精神的修养有关的东西,真正的一个特别好的记者,一个优秀的记者,起码内心是一个比较好的人,而且有自省和约束的能力。

      另外一个我觉得好记者还要爱人,特别是年轻记者。我只是说我碰到过的,刚当新华社记者,新华社这个牌子太硬太响了,一下子就飘飘然。一出去人家省长书记接见你,跟你握手,就觉得了不得了。到了底下老百姓以后,就又端着架子。我觉着,省长和你握手、省委书记和你握手,难道是因为人家看得起你么?你是新华社记者,他和你握手是和新华社握手呢,所以永远要有这个自知,永远要心里要明白这点,而且包括和老百姓接触,永远不要居高临下。你去采访这样的一些小老百姓,你就是要和他平等的进行交流,要平等,要和他交朋友。中国这环境把记者给惯坏了,你到国外试试,不用到国外,你到香港试试看,你得低三下四求着人家,就是写人家的好你也得求人家。人家不愿接受你采访,人家凭什么把时间花给你呀,对不对?但是我们国内这种形式不好,因为各级领导都想给自己脸上贴金,都想弄个事儿报道报道,所以把记者惯得很糟糕。但是我们内心要明白,记者永远不是高人一头的特殊人群,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你采访要躬下身子来,和人家交朋友。说实在的,在专业领域,人家什么都懂,你还什么都不懂呢?我觉得就这点很重要。

      一个记者一定要有理想,有抱负,就是做一个内心有大格局、大格调的人,而不为一些,不单是蝇头小利,不为一些其他的一些东西所干扰。而且要有正义感,在精神上要修炼自己。应该爱人,这个爱非常重要。如果一个记者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民族,如果没有这样的感情,内心只是自我的话,你当不了一个好记者。我觉着这个很重要,要有一颗有理想的、阳光的、有爱的心。

      穆青你都知道吧,他就曾经说过,当记者首先是做人。这个东西也都是从我们老一辈那儿学来的,自身体会过来的。另外要愿意为这个事业奋斗献身,你只看到记者风光的一面,但是你也要看到记者那个非常难的一面,被人拒之门外。你也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做那种特别浮躁的记者,我劝年轻人多去读一读老一代记者的作品。另外,多读一些有人格魅力的人写的一些著作和书。我觉着精神、内心还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别的都在其次,那个技能的东西想学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内心的东西如果没有的话会很难。

标签:;  ;  

为什么花那么红--张艳平口述记_王顺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