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车都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市政道路是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主要可以划分为道路、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设计,实现市政道路的合理规划。另外,绿化带或者分隔带中的排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的设计对于道路的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是设计工作中不容小视的问题。海绵城市自身具又较为独特的特点,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做好道路绿化带或者分隔带等排水设计,以及人行道的铺装施工,更好的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
1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1.1海绵城市能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雨水系统的开发以及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能够进行泾流总量的控制,其主要是通过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需要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进行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进行雨水泾流的调节,通常一下是使用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1.2海绵城市建设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在应用中,不仅对城市内涝能有效进行解决,还能提升城市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随着目前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排放物及空气污染物等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要缓解城市内环境污染的现状。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展海绵城市理念的灌输,且制定相应的改善政策,为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市政道路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项目不断增加,城市道路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合理的控制城市道路与排水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从而能够确保在雨季的时候不会有大面积的积水现象发生。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将其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雨水的收集,然后将收集到的雨水再次净化成为人们使用的水,这样做具有非常多的优势,能够不断的提高城市道路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修复生态系统。将海绵城市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路面结构层设计
传统的路面结构设计,一般会尽量阻止雨水的下渗,防止雨水入渗对路面结构层造成不利影响,降低路面强度,影响道路安全。而现代“海绵城市”的理念,是想通过各种渠道来暂时储蓄雨水,起到雨洪削峰的效果,然后再通过各种措施来充分利用储蓄的雨水。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传统的路面结构设计进行了调整,主要有全透水路面结构和半透水路面结构两种形式。全透水路面结构即为路面结构各层均为透水性材料,雨水通过路面结构层下渗可以渗入路基范围。半透水路面结构即为路面上部结构层为透水性材料,下部结构层为隔水性材料,雨水不能下渗进入路基范围。
全透水路面结构和半透水路面结构适用条件各不相同。当雨水渗透进入路基范围后,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有较大不利影响时,不适于采用全透水路面结构,可以采用半透水路面结构。当路基土的渗透性较差时,不适于让雨水渗透进入路基范围,即不适于采用全透水路面结构,可以采用半透水路面结构。当地基土渗透性较好且地下水位较低时,雨水渗透进入路基范围后,可以很快渗流到以下土层,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会造成不利影响时,可以考虑采用全透水路面结构。总之,路面结构采用全透水型式还是半透水型式,主要取决于路基土的渗透性、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雨水渗透进入路基范围后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3.2人行道排水设计
传统人行道路面透水性差,雨水充沛时不仅容易造成积水,而且极易造成安全事故,阻断地下水的补给。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后,人行道采用透水材质铺设,有利于雨水的下漏,可以有效调节路面水量、湿度,甚至可以调控地下水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实际地下土壤的渗水性差,可以在地下设置排水管。
3.3路肩边沟设计
一般的路肩边沟多采取水泥混凝土材质,不仅不美观,而且极易堵塞。采用植草沟设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植被的景观效应,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净化雨水。实际建设过程中,植草沟多用于高速公路排水,针对径流量小的居民区、工业园区也有使用,但需要定期维护、保养。
3.4与城市绿地的街接设计
如果市政道路周边区域存在城市绿地,那么可以有效的衔接两者,进而实现对路面径流起到分流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中,通常地域不同,道路和绿地的衔接方式也不同:①水资源缺乏区域,考虑到需要存储和利用雨水,就要在排水管的作用下将路面雨水汇人湿地,最后通过净化处理后再进行存储;②水资源丰富区域,可以利用雨水截污净化技术,把雨水排放到绿地内,减弱径流洪峰;道路径流可以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对雨水进行净化;③径流污染区域,先进行污染的控制,主要利用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方式,将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到绿她中。
结语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中,能够有效的缓解降水洪涝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全面提升城市排水效率和能力,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9):82-83.
[2]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3]浦华友,方延勇.“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6,2(11):15-16.
[4]杨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2016,(13):96-97.
论文作者:刘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路面论文; 城市论文; 透水论文; 结构论文; 路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