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调查分析——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侗族论文,苗族论文,贵州省论文,为例论文,自治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922(2009)02-0036-06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务工外出是当代中国农村社区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贵州省也如此,截至2008年,贵州省共有6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伴随着农民工的出现,留守儿童产生,其学习状况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多数研究表明,留守给学习带来的影响更多是负面的。主要表现如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滞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2]。但在这些研究中,其调查区域主要集中在外出务工人口绝对数量较多的省份,如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并且几乎没有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对于地处西部比较落后、外出务工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且作为多民族大省的贵州来说,其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如何,也许存在不一样的表现,应予以关注。
二、研究的实施
本研究中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半年以上、年龄在6~18周岁的儿童。依据经济状况,按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我们选择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市旁海镇、凯里市麻江县宣威镇、凯里市雷山县的大塘乡和桃江乡这4个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对应好、中、差的乡镇农村作为调查目的地,调查对象为6~18周岁的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
调查通过查阅档案、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我们走访了上述州县的当地教育局、政府部门和当地的部分中小学,召开了10场专题座谈会,访谈了乡镇级以上干部10人、村级干部12人、3位乡镇教育辅导站站长、5所学校校长,部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并深入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个案调查,与其监护人、老师和本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在选中乡镇中小学按随机抽样原则选取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样本525个。其中,发放留守学生问卷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发放非留守学生问卷294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调查样本的分布地点、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监护类型可分为五种,即祖辈和同辈监护、祖辈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其他亲友监护。祖辈和同辈监护占4.0%,祖辈监护占66.4%,是主要的监护类型,自我监护占14.3%,其他亲友监护占8.5%,同辈监护占6.7%。
三、结果与分析
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主要从客观环境、主观因素和学习成绩三方面分析。
(一)客观环境
学习状况主要包括留守儿童的学习是否受到家庭的重视,他们的学习辅导和监管状况如何,学习时间是否受到影响。
1.对学习的重视
无论是外出父母还是家中祖辈都非常重视留守儿童学习。表1数据表明,在安全、生活、学习等方面,外出父母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比例之高达72.8%,远高于对其他方面的关心。
访谈中,在“为了孩子考虑,小孩是跟随父母出去还是留在家里好”问题上,绝大多数监护人都表示,迫于经济的原因,儿童留守是个无奈的选择。于小孩的发展而言,如果有条件当然是希望把小孩带出去。他们还谈到,在当今这个社会他们当然希望小孩能好好上学,能多读书,能上大学当然最好,如没读书以后很难有一技之长,生活会很艰难,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受苦。这都说明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是非常关注的,都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条件,这与诸多已有研究所认为的祖辈注重留守儿童生活安全而不注重学习是不一样的。
2.学习辅导和监管
在“平时主要是谁管你的学习”问题上,调查结果表2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和监管状况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有人管学习的比例中,学习辅导和监管者的角色有很大的区别。留守儿童的祖辈管学习的比例只占了26.7%,而非留守儿童大部分人由爸爸或妈妈(75.7%)管学习,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只有小部分(8.7%)的人父母可以管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由哥姐和其他亲友辅导和监管。在这些辅导和监管的人当中,综合来看父母的辅导和监督能力当然是最理想的;第二,在没有管学习的比例中,留守儿童有相当比例的人(19.4%)没有人管学习,非留守儿童只有2.6%的人没有人管学习。因此,综上,非留守儿童的辅导和监管状况显然好于留守儿童。
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的祖辈都表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即便以前上过小学,到如今也忘得差不多了,孩子的学习辅导一般都做不了,只能起点监管的作用。同时,调查显示,祖辈年龄都较大,平均年龄达67岁,而且有的需要他们监护的儿童一般都不止一个。他们除了要承担日常的家务活、农活,还要照顾孙辈的衣食住行。访谈中,很多祖辈讲到,在孩子父母外出后,家中的田土都照样耕种,劳动量大多有增无减,这样一来,这些老人的负担便很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孙辈进行监管和教育。因此,由于祖辈的教育能力、时间和精力各方面的关系,留守儿童的辅导和监管状况的确比不上非留守儿童。
3.学习时间
我们从留守儿童“除了上学外你每天做什么事花的时间最多”来了解留守儿童学习时间是否受到了父母外出的影响。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果如表3。虽然留守儿童的劳动时间比非留守儿童的劳动时间稍高,但他们的学习时间反而略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这一方面可能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懂得珍惜学习、重视学习有关,另一方面肯定与家中监护人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而承担了大量劳动有关。
(二)主观因素
主要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与兴趣两个方面来分析。
1.学习目的
表4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目的上不存在明显差异,首先是考个好大学,其次是找个好工作,然后是给父母增光,而且这三者所占比例都相当高。
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再结合“你有什么愿望,长大后想干什么,为什么”这一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一样,他们的学习目的大多数人都相当地明确,即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学好知识以后找个好工作以改善贫困的处境,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首先,必须上大学,因为这对于将来找工作是很有用的,“上大学”比例最高。其次为了改善穷困处境,要找个好工作,其“好工作”更多地含有正式的、“吃皇粮”的含义,在开放式问题中,90%以上的孩子长大后都希望做教师、警察、医生等国家职员,从事个体、自由职业者的只是个别。最后,受中国“光宗耀祖”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要通过读书来达到以后有所成就而为父母增光的心理。但是留守儿童受父母打工的影响,有极少部分人还是比较急功近利,长大后就是想打工,这在很多研究当中明确地将其作问题提出,不过笔者认为在此研究中这只是个别现象,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打工对人一生的发展具体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未必能真正理解。
2.学习兴趣与态度
留守儿童有上述如此学习目的,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如何呢。从表5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每种程度上的百分比上都非常接近,两类儿童没有明显差异。对于二者而言,喜欢学习的比例都占80%以上,学习的兴趣都相当高。
那么,在实际行为表现上,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如何呢?我们从他们上学迟到和逃课现象来了解。
从表6中看出,在迟到的行为表现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要好于非留守儿童,但在旷课的行为表现上,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综合二者来看,与众多研究者不一致,情况是留守儿童好于非留守儿童,而不是非留守儿童好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态度更端正、更认真。
(三)学习成绩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学习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各有异同,那么,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到底如何?下面,我们通过留守儿童的主观评价和留守儿童的客观成绩来考察。
1.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对自己学习影响的主观评价
我们对留守儿童提出两个问题:“父母外出对自己哪方面影响最大”和“如果父母都在家自己成绩会有何变化”考察留守儿童关于父母外出对自己学习的影响的主观评价。
表7数据说明,从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对自己哪方面影响最大”的看法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方面,留守儿童认为他们的学习受到的影响最大,这一比例达到了33.2%,其次是心情和生活等。
在“如果父母都在家自己成绩会有何变化”问题上,表8的数据显示,有50.9%的留守儿童表示如果父母在家的话,他们的成绩会好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家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影响的。
2.客观学习成绩
我们来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自我评判,表9表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并没有明显差异。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而言,学习成绩自我评判没有明显差异(Sig.=0.629 P>0.05),留守小学生与非留守小学生学习成绩自我评判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Sig.=0.387 P>0.05),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之间也不存在明显差异(Sig.=0.232 P>0.05)。
不过,仅根据这一点,不足以肯定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成绩如果不好毕竟不是件光荣的事情,很多孩子即使自己成绩不好,有可能也会说“好”或“中等”或“说不清”等而掩盖真实的情况。
那么,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实际状况如何?为了更进一步确切了解留守儿童的成绩是否受到父母外出影响,我们又更进一步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实际成绩进行了调查(样本收集地区为麻江县宣威中学和小学、麻江县坝芒中学和小学)。从对样本地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中学生之间和小学生之间的实际成绩的对比来看,是否留守对中小学生成绩都没有明显影响,结果见表10。
综上所析,与众多研究不一致的是,可以说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成绩总体上并没有区别,虽然留守儿童个体主观上认为对父母外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但是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成绩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学习的客观环境方面,总的来说留守儿童条件比不上非留守儿童。在对学习的重视和学习时间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别,但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和监管因父母外出而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其条件远比不上非留守儿童。
学习的主观因素方面,总体上留守儿童要稍好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均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别,他们学习目的都较积极而明确,学习兴趣相当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比非留守儿童要好。
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主观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受到了父母外出的影响,而客观上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
为何留守儿童的主观感觉和客观成绩有差别?又为何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众多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三。
第一,对于儿童而言,在心理上普遍都有一种对父母的学习依赖,觉得有父母在,对自己进行学习监督或者辅导等会有助于自己的学习,留守儿童也不例外。
第二,我们的调查研究地区可能与其他研究调查地区相比较,其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环境不同。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在全国而言,是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山村比较闭塞,因此可能民风较淳朴,孩子生活的环境较单一纯净,如网吧、游戏厅之类的不利于孩子学习的因素较少。
第三,我们的调查研究地区可能与其他研究调查地区相比较,经济的落后、生活的艰辛可能要突出,这促使留守儿童反而更珍惜学习和努力学习,父母外出导致学习辅导和监督等学习客观条件的不足可能通过留守儿童自己的努力弥补了。
作为经济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困难与艰辛。如在对“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和“务工类型”的调查中,有81.2%的留守儿童知道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大部分都说是家里穷。在如此贫困的家庭中,自身生活的艰苦、父母打工的不易、父母的养育之难使得留守儿童更加重视学习,更加懂得必须认真学习、只有学习好以后才有希望改善贫困的生活,才有希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学习更认真了。正如前文分析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现象都很好足以表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