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孙国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孙国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515

摘要:目的 分析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7月期间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肝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并发胆漏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情况等。结果 本组82例患者中,12例(14.63%)患者术后并发胆漏,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通过多种方法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未出现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肝胆手术易引发术后胆漏,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为充分减少发病率,要做好预防性处理。针对已经合并胆漏的患者,要采取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方法,从而不断强化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胆漏对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诊断;治疗效果

引言

胆漏是肝胆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程度较轻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全身症状,但程度较重的患者则可能有生命危险,需从胆漏的发生原因入手,进行有效的预防。本文分析肝胆术后并发胆漏的发生原因,并拟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观察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2例肝胆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所选病患均满足肝胆疾病相关诊疗标准及手术操作指征,所选患者本人及家属对临床诊疗方法、注意事项知情,病例选取满足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本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26~75岁,平均(51.25±3.63)岁。纳入签署治疗同意书及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病情,将以下病例排除在外:(1)无法定监护人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合并肝肾、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4)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或其他内外科严重疾病者;(5)治疗依从性较差或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6)术前评估结果显示存在严重治疗风险者。

1.2方法

1.2.1诊断

胆漏诊断主要根据手术史、引流管引流液性状、临床表现、腹部体征等,可结合腹部超声、腹部CT,MRCP,ERCP,PTCD造影等辅助检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或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引出胆汁,在连续两次或更多次测量中,腹腔引流管或穿刺引流管引流液中胆红素浓度大于171umol/1(10mg/dl),即可诊断胆漏。腹部B超、CT检查可明确腹腔液体量,无创、简单方便,但无法判断漏口位置及大小。MRCP可采用重T2加权成像使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呈高信号,实质性器官呈低信号,通过脂肪抑制技术对脂肪进行抑制,快速流动的血液,由于流空现象其影像表现为低信号,无需造影剂可清晰显示胆管系统的结构。ERCP可行内镜下胆管直接造影,能清楚地显示胆道系统,根据造影剂溢漏的情况还可判定胆漏的部位及胆漏严重程度,除此之外可以进行胆管支架置入,集检查与治疗于一体。PTCD引流管造影前提是胆管己穿刺,通过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行胆管成像,可根据造影剂外漏情况判断胆漏位置及漏口大小。对胆漏进行定义能有效地识别临床相关的胆漏,从而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减少未确认胆漏的漏诊风险。发生胆漏,患者的症状常表现为右上腹胀痛,甚至全腹疼痛,和/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部查体有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部分患者伴有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可有异常,可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1.2.2治疗

目前多数研究报道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肝脏切除术,其术后胆漏内镜治疗和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安全、有效[。内镜技术不仅仅应用于胆漏检查,更给予棘手的胆漏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道括约肌切开术(EST)、ERCP支架置入术,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且疗效显著。ERCP可造影确定胆道漏口,同时可以解除胆道下端残余结石,解除梗阻,合并胆道狭窄可行球囊扩张和放置支架,既解除梗阻又可堵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ENBD可降低胆道内压、胆汁可从鼻胆管负压引出,明显减少胆汁漏口外溢及腹腔积聚,促使漏口愈合,缓解胆源性腹膜炎症状;其引流的部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肝外胆管漏则将鼻胆管置于引流胆系较为丰富的一侧远端肝内胆管,肝内胆管漏则将鼻胆管置于接近漏口的胆管内,可动态观察引流情况,可多次行鼻胆管造影观察漏口闭合情况,不必再次行内镜检查,可明显缩短胆漏持续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达到堵漏的目的。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引流,最为直接,可直接引流漏入腹腔的胆汁,减少胆汁的积聚,解除了无腹腔引流的困境,控制胆源性腹膜炎的进展。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技术分为单纯外引流术和内引流术,常用于缓解急性胆道梗阻性胆汁郁积、操作简便、安全、微创;其次,治疗外科手术或内镜治疗失败后的胆漏患者胆漏安全且创伤小。但是PTCD治疗对于医师操作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且对于肝内胆管较细的穿刺困难较大。对于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ERCP发现肝胆管横断性损伤、胆总管破口>1.Scm者,保守治疗无效,均需二次剖腹探查,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行漏口修补、T管胆管引流、胆肠吻合等。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V2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以均数士标准差CMean士SD)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才检验进行分析统计学差异;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胆漏发生情况分析

本组82例患者中,共12例患者术后并发胆漏,胆漏发生率为14.63%。其中,拔除T管后胆漏7例,放置T管早期胆漏1例,吻合口胆漏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例。

2.2诊断情况分析

对本组82例患者术后情况进行详细观察,12例并发胆漏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去漏诊和误诊现象发生,且及时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进行相应处理。

2.3治疗情况分析

通过多种方法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治疗时间10~34d,平均(15.52±2.47)d,其中治疗时间<10d的4例、10~<20d的5例、20~<30d的2例、≥30d的1例。本组患者中,无转院治疗情况,且均在完成治疗后出院,未出现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患者预后状况良好。

3讨论

观察发生胆漏的患者,因操作原因引起的胆漏也多,t管横臂中间部的切除部分占17.86%,t管大小不适,柔软性为10.71%,t管周围的总胆管壁缝合过度,t管壁错误缝合3.57%,拔除t管发现在有抵抗的情况下无理地拔出的话,没有伸缩性和现在的模型性的癔孔变为14.29%,注意操作对于胆漏的预防很重要。最后,患者自身的要因也会导致术后胆漏的发生。因此,预防胆漏的效果与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管理有关。胆漏应主要以预防为主,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术前先行炎症,术中尽量规范各种操作,减少手术原因引起的胆漏。术后必须立即进行t管的解体,按照规范的顺序操作,确保引流管的顺畅性。患者发生胆漏的情况下,应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程度轻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的治疗,但是对严重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不可能产生严重的结果。

结束语

综上,肝胆手术并发胆漏,原因复杂,及时做好诊断和治疗,保证引流充分,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是患者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谭兆义.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4):56.

[2]吕广浩,杜之鲁.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07):14-16.

[3]周爱萍.肝胆手术后引流管护理中应用护理告知程序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46-147.

论文作者:孙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孙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