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英(辽宁鞍山立山区卫生防疫站 114031)
【摘要】 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的意识处于较低水平,许多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到居民健康,通过慢性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提出应对措施,对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早期发现、控制、治疗慢性病,是社区防治慢性疾病的经济有效途径。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慢性疾病 危险因素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011-03
2013年初,为了评估我区居民的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水平和分布状况,比较不同人群间分布差异,利用辽宁省疾控中心为我区编制的行为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开展了首次具有立山区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工作。
一、监测目的
1.了解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在全区不同人群中的流行情况。
2.比较不同人群间慢性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
3.为制定和评价慢病相关卫生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4.监测和评估慢病相关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监测对象、方式与内容
(一)监测对象
辖区八街一镇的18周岁以上(包括18周岁)社区常住居民,调查样本的基本单位为家庭户,家庭户中18岁以上的全部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家庭成员包括所有在该家庭户内共同居住超过6个月的人员,包括保姆、雇工等非亲缘关系的成员。
(二)监测方式
采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方式。
(三)监测内容
全部调查内容和分布见表1
表1 调查核心内容
(二)每个街道需要完成调查人数
立山区共8个街道,1个镇,根据每个街道(镇)人口数,计算每个街道(镇)需要调查的人数。
(三)各街道各年龄段需调查人数
遵照男女人数比例为1:1的原则,结合年龄分布,我们最终得出立山区各街道各年龄段需调查人数,各街道、每个年龄段实际完成调查例数与预计完成例数浮动不超过5%
(四)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第一阶段确定所辖8个街道,1个镇全部参加调查,第二阶段抽样:社区的抽取;第三阶段抽样:调查户的抽取及调查对象的确定。
四、调查流程和质量控制
(一)成立调查组
成立由1名现场调查总负责人、1名总质控员,每个街道1名现场负责人、1名现场质控员和10名调查员为主的调查组。现场负责人负责调查现场的组织、联络和把握工作进度;现场质控员负责调查问卷的现场核查和问卷的回收保存;现场调查员负责调查对象的前期登记、面访等。
(二)培训
本次调查采用统一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负责人、现场质控员和现场调查员参加区卫生防疫站组织的统一培训,区卫生防疫站的现场调查负责人在监测点对现场调查员再培训指导。
(三)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本次问卷的调查质量,区卫生防疫站在每个监测点分派一名现场质控员,各监测点项目组也相应确定一名现场质控员,按统一质控标准与程序共同完成问卷调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五、调查完成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
本次调查,抽样2200人,实际完成问卷2142份,应答率97.36%,失访37人(1.68%),拒访21人(0.95%)。
(二)慢性病患病情况
表3 常见慢性病自报患病率
(三)统计结果
此次共完成调查2142人,其中男性1058人,女性1084人,男女比例为1:1.02,高中及以上学历占44.87%,已婚占74.42%,中等收入者占46.41%。调查人群中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8.87%。
目前吸烟率为30.63%,其中男性为52.74%,女性为9.04%,男性中青年吸烟率高于老年,而女性老年吸烟率高于中青年。重型吸烟率为12.56%,其中男性24.39%,女性1.01%。平均吸烟量为每天14支,男性15支,女性9支。戒烟率为44.82%,其中男性为44.09%,女性为48.98%;戒烟成功率为7.82%,其中男性为3.66%,女性为29.17%。不吸烟的人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为75.61%,男性为75.81%、女性为74.49%。
调查人群平均日饮酒量为23.41克酒精,平均饮酒率为32.73%,男性(52.65%)显著高于女性(13.28%),中青年饮酒率高于老年,饮酒者中的危险饮酒率为3.85%,有害饮酒率15.41%,38.26%调查人群有醉酒经历,男性经常醉酒率为8.26%。从未醉酒频率为61.74%。
居民平均每人每天食盐使用量为7.18克,食盐摄入标准知晓率为30.58%,59.62%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饮食中注意了减少食盐摄入,47.06%的居民称自己自觉控制了食用油的摄入水平。高血压患者中食盐摄入量超标的占18.36%。
每天摄入蔬菜的比例为91.27%、摄入水果的比例为76.98%、摄入牛奶的比例为39.03%、摄入猪/牛/羊肉的所占比例为27.03%;
成人每天活动量达到6千步当量的比例为66.01%,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活动比例最高,为73.12%,最低的是30~44岁组,为55.75%,从来不运动的占9.38%。
人群超重率36.79%,其中男性为37.90%,女性为35.70%,发现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超重率逐渐升高,且以60岁及以上年龄组超重率最高,为43.72%。肥胖率为16.90%,其中男性为19.09%,女性为14.76%。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及肥胖者占76.62%。
居民整体睡眠质量较好,影响睡眠的因素的前五位分别是夜间去厕所、易醒或者早醒、入睡困难、咳嗽或鼾声高和做恶梦,所占比例分别为37.21%、25.86%、23.58%、17.32%和15.64%。
可见,我区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不高,今后应在政策倡导、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六、应对措施
1.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发放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介绍疾病常识,内容浅显易懂,简明扼要,使居民从中得到启迪,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2.科学指导合理膳食,积极开发推广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宣传过量饮酒的危害。
3.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体育部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逐步提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教育部门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环境保护部门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工间操制度;社区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模式。
4.切实加强烟草控制工作。继续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等要率先成为无烟单位。鼓励医疗机构设立规范的戒烟门诊,提供临床戒烟服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戒烟服务能力和水平。
5.拓展服务,及时发现管理高风险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发现和管理。
6.规范防治,提高慢性病诊治康复的效果。肿瘤、糖尿病等专病防治机构要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对本机构各级专科诊治从业人员进行诊治规范培训,逐步实现慢性病的规范化诊治和康复的目标。
7.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
8.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逐步建成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组织开展辖区心脑血管事件、恶性肿瘤发病及死因登记报告。建立慢性病与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居民营养与健康等专项调查
七、防治策略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密切配合的跨部门慢性病防治协调机制,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2.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制定适合本辖区实际的防治目标和控制策略,关注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提高慢性病防治的可及性、公平性和防治效果。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以全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荣誉,阳洋.社区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的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0):10-12
[2].龙十龙,苏宁军.新时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方式[J].中国健康教育.2012,(1):31-33
[3].龙官保,江山,荣文杰.社区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管理科学新论,2013,(3):21-22
[4].王树歧.社会医学[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133-139
[5].汤荣成,龙举秀.健康城市发展与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13,33(2):61-63
[6].杨三元,英安荣.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51-52
[7].顾惠君.香港地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概况和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62-63
论文作者:王成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慢性病论文; 现场论文; 因素论文; 率为论文; 居民论文; 危险论文; 性为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