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台地区玄奇题材电影的互动影响及其文化价值论文

我国港台地区玄奇题材电影的互动影响及其文化价值论文

我国港台地区玄奇题材电影的互动影响及其文化价值

李宜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传统的鬼怪玄奇题材电影在大陆电影市场渐渐式微,而由蒲松龄《聊斋志异》乃至更早建立起来的鬼神题材在港台的电影历史上反而佳作屡出。随着大陆与港台地区的关系更加密切以及文化交融日益加深,当代电影市场上题材的再接纳与融合也印证了大陆与港台关系的构建与发展趋势正一路向好。

关键词: 鬼神文化;电影市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共同体

著名的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一书中写到,文化的复杂,不仅体现在它那多变的过程及社会性定义——传统、习俗机构、构形等等——之中,而且(就这种过程的每一阶段而言)也体现在那些已发生或将会发生历史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中[1]129。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演化过程,在一定时期的某一领域成为一种潮流,进而被模仿、借鉴或被超越、取代,是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变异性、融合性以及开放性所决定的,文化发展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就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其组成部分的表现形式、社会作用和延续形态都在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化。

1 “鬼神文化”在我国大陆与港台地区都普遍存在

作为中国风俗文化之一的鬼神文化,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鬼神文化从《搜神记》时已经略具雏形,到《聊斋志异》时发展到巅峰,其文中具备欲望计谋与情感的妖魔狐精与人类社会遥相呼应,在古代与神佛祭祀和鬼怪惩罚一道,构建起了一套堪称完备的中国人的鬼神观。而对于鬼神文化的信奉与情结,也构成了广大中国人共有的心理价值观念。关于鬼神、妖仙、狐媚等的文化无疑是中国社会颇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民俗文化,萌发于原始社会和原始野性思维,随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2]。即中国的鬼神文化从呈现华夏祖先在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开始,演化为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并与现实生活互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和一种不能忽视的文化现象。为此,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地区,鬼神文化均深藏于传统之中,在不同时代以不同面目被唤起,但对其影像化的过程,大陆和港台地区却出现了不同的面相。

在工作人员招聘过程中,要对其基础业务能力进行了解,规范人才引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保证气象预测准确度。

2 “鬼神文化”影像化在大陆与港台地区的情势变迁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鬼神文化在数千年中一直未曾削弱其影响力,而在影像记录与创作的时代不断发展之后,取材于丰厚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电影创作一度成为市场的主流。我国大陆地区的鬼神片不仅出现时间极早,而且题材也多取材于传统的玄奇文化,如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胭脂》。然而,在后来的电影发展过程中,出于对封建迷信思想的打压和破除,鬼神的话题渐渐从大陆的电影市场淡出了。其后,夹杂“凶杀、暴力、恐怖、鬼怪、灵异”等内容的电影题材逐渐纳入被明令禁止的范畴,大陆电影市场对于传统文化中鬼神这一主题的挖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低迷的状态,而面向现代鬼怪的转化也并不很成功,“陆产鬼片”在市场上似乎已经衰落。与之相反的是,我国港台地区在这类题材上的运用和挖掘可谓成效显著。尤其是1997之后,香港人就开始着力追寻自身的身份。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人透过鬼怪片这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找到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得以顺利地构建起了自身的文化身份[3]。其中,王祖贤、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就是极为典型和很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鬼神片。该片上映时间为1987年,正逢港片作为文化印记发展的辉煌蓬勃之际,港人也已经开始逐步“寻根”,追寻旧有的心理构成带来的文化认同感。故这部改编自《聊斋志异》中凄绝爱情故事的电影虽然并非港人第一次影像化《聊斋志异》,却毫无疑问地铸成了一部经典。在华语电影史中,豆瓣评分9.0以上的电影屈指可数,来源于鬼怪玄奇的《大话西游》《大闹天宫》与立足武侠奇幻的《群英会》皆榜上有名。

3 大陆与港台地区“鬼神观”于电影题材的再趋同及其文化价值

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同样题材的影片在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曾出现了不同的影像化路径。随着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大陆鬼神题材的影片与港台地区同类影片出现某些价值趋同的任务表达方式,这种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价值认同对大陆与港台地区的关系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现阶段专员办预算绩效监管的主攻方向在哪里?刘昆部长就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五个全”的指导思想,即资金上全覆盖、预算上全方位、管理上全过程、项目上全周期、社会全监督。这为专员办强化部门预算绩效监管指明了方向。

大陆与港台间关系的突破和发展,需要坚实的政策保证和丰富的内地文化推广战略;利用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鬼怪玄奇题材的电影以再度巩固大陆与港台共有的传统文化基因,同样是处理大陆与港台关系的重要文化手段。因此,就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电影市场在鬼神题材上各自着力一样,寻找相似的文化基因,唤起共同的文化记忆,挖掘文化价值功能,同样是构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有益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损害赔偿制度,坚持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为此,一方面要全面整合现行水资源和水环境等领域的监测资源,完善相关监测配套机制,保障及时发现那些破坏水资源保护的行为及其责任人,并能够有效收集相关证据;二是要加快建立我国水事公共利益损害鉴定评估机制,从技术的角度将行为人对水事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数量化,为法院判决提供技术保障。通过以上机制建设,从证据的收集、证据的科学评价等方面,完善诉讼证据制度,确保水资源损害赔偿制度落到实处。

近年来,大陆与香港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逐渐全面深化,“欢乐春节”“香江明月夜”庆中秋活动、“中国戏曲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将大陆地区的诸多文化艺术精品带到香港,让香港人加深了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香港经典电影展映”等香港文化活动,也不断扩大了香港文化在内地的影响。这些文化交流,对于促进香港挖掘文化精髓与历史资源、更加完整地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而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特别着力强调:“支持鼓励两岸教育文化科研机构开展中国文化、历史、民族等领域研究和成果应用。”由此可见,我国正不断致力于由共有的传统文化领域和构建中国人心理结构层面出发,使大陆与港台关系不仅从经济与政治方面得到突破与进展,而且在文化认同感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显而易见的是,自新时代起,大陆电影市场对于恐怖片“类型化”的要求日渐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从旧有鬼怪题材中挖掘现代故事的影片也再度登上舞台。从文化史上看,我国古代不仅有从《山海经》《搜神记》到《聊斋志异》《封神传》等诸多关于神魔鬼怪类的传奇与小说,而且还有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在民间,大量存在关于鬼城鬼节、地狱冥君、黑白无常、奈何桥孟婆汤等鬼文化习俗。虽然儒家先圣孔子“不事鬼神”,但传统文化里面我国国民对鬼神的敬畏显而易见。同时,几乎所有神魔鬼怪故事中的神魔鬼怪担当的都是审判者的职位,而真正作乱的恰恰是人,所以中国历来就有“鬼吓人,不吓人”“人吓人,吓死人”这类“人比鬼更恐怖”的说法[4]。近来兴起的国产鬼神片延续了之前尤其是在港台发展壮大的“善”的观念,并未强行给鬼怪神魔加以恶性的身份设定。从被誉为“国漫崛起”的《大圣归来》中借助传统神魔小说《西游记》塑造的孙悟空形象起,鬼怪片已经在承认其作为神魔的局限性同时赋予“善意”和“正义”的价值观念;而《捉妖记》同样吸粉无数,其中主角胡巴也取材于《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5]作为妖族,其性格设定单纯天真,充满善良。而在评分偏低的《长城》《九层妖塔》中,观众也屡屡指出“将鬼怪妖魔过度兽化”,使之失去了原本的象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港台地区传统鬼神题材电影中所塑造的“善妖”“善鬼”观念已然唤起了国人对鬼神的敬畏,由港台地区根植、保存与重新寻觅的中华传统鬼神文化,正在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往来中,不断被大陆电影市场积极接纳。

4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电影表现出明显的边缘性、第三空间以及“混杂”等表征,其融汇了旧有的殖民地文化经验与老上海电影传统,进而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妖魔鬼怪”题材类型,并伴随着香港电影人的广泛北上,逐渐成为吸引大陆观众和支撑影市的主要片种[6]。大陆在文化娱乐方向上对港台鬼神题材文化的重构和再接纳,无疑是两岸文化认同感加深加强、往来关系更加密切的重要表现。可以相信,大陆与港台地区透过鬼神电影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媒介的相互交流、彼此借鉴与强化认同,必定反过来促进大陆与港台地区多种关系的密切与协调,进一步促成经济、政治与文化互动共赢,从而内外结合,关系逐渐紧密而趋于一统,有利于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雷蒙德·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M].王尔勃,周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旭光.试论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影像转化[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6):11-18.

[3]王俊秋,洪潇楠.“九七”时期香港鬼怪电影中的文化认同[J].华夏文化论坛,2013(2):274-278.

[4]张秀枚.新世纪以来的大陆恐怖片分析[J].电影评介,2013(20):63-65.

[5]煮酒论野史.关于《山海经》中的上古异兽,你知道多少[EB/OL].(2018-09-29)[2019-01-14].http://www.sohu.com/a/257030058_690734.

[6]包磊.香港传统与当下中国电影的“妖魔鬼怪”[J].当代电影,2016(3):156-159.

作者简介: 李宜真(2000—),女,汉族,四川达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标签:;  ;  ;  ;  ;  

我国港台地区玄奇题材电影的互动影响及其文化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