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图书的规划方法_文化论文

优秀图书的规划方法_文化论文

策划精品图书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文,精品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精品图书,应该是内容精到、编校精当、装帧精美、印刷精良、读者定位精确的图书,它们应富有时代精神,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和明显的社会效应,具有示范与榜样的作用。

怎样策划精品图书,是每一个有作为编辑的理想追求,下面就精品图书的策划方法谈些看法:

配合形势营造精品

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舆论关注的集中问题,都是培育促生精品的土壤。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抓住时机,借时(代)借势(形势)造势,是策划这类精品图书的要点。科技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科学的殿堂是神圣的,对科技知识的宣传是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将似是而非的东西介绍给读者,不能为了吸引读者而故弄玄虚。例如近年来伪科学沉渣泛起,这一股浊流必须予以清除。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及时出版《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一书,熔科学性、思想性、哲理性于一炉,将20世纪的重大科技成就及科学家们的科学思想、治学态度,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于读者面前,激励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该书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再如毒品犯罪,目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禁毒成了时代迫切的要求,广西教育出版社抓住契机,及时推出了《禁毒教育通俗读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取得显著效益,获“五个一工程”大奖。

借名人效应夺取精品

在精品图书策划中,寻找合适作者至关重要。因为作者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书稿内容的奥博精深。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名的高层次作者通常是被社会公认的学习榜样,也是受到人们崇敬、关注的对象,具有强大的权威性、楷模性、感召性。寻找这样的作者,将其掌握的出版资源发掘出来,其中许多就是精品。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黄家驷外科学》,几经修订,长销不衰,已经成为外科学的经典著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冯端先生主编的《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站在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前沿,纵论该领域国际发展,又论我国发展的途径与对策,既有精深理论还有具体策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项。

从版权贸易中引进精品

利用版权贸易引进精品书,只要引进目的清楚,读者定位正确,选择图书准确,这方面不乏成功先例。20世纪90年代,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一推动力丛书”等一批科学人文图书出版,凭借其科学启蒙的气质,在社会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让读者犹如徜徉在科学的春天。再如,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缺少介绍腹腔镜应用的科技读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及时引进《妇科腹腔镜》,虽然书价不菲,但因内容精湛,手术过程介绍清楚,图片清晰,制作精良,仍深受读者欢迎。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品

中国有悠悠数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厚,这就为深挖细筛精品选题提供了基础。挖掘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服务于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推崇创新与发展,是此类精品图书的一大特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文献学》就是一个很好佐证。我国医学遗产极其丰富,现存的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但其中难免良莠不齐、零星散逸、源流混杂。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加速创造我国新医药的研究进程,有效地发挥古医书作用,掌握中医古文献的特点及其发展的演变规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文献学》的出版,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该书从正本清源角度对古医籍进行整理,围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前人所未有,已成为古医籍整理的楷模,在学术界口碑载道。因此,该书先后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科技著作)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中医中药工具书评选金奖。

从补白中塑造精品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实世界复杂多样,已有的出版物不能完全包容和完全反映,因人因社而异的出版行为,更是留下许多“空白”和“缝隙”。这就为出版物的补白创造了条件。通过信息的再梳理和再组合,出版资源的新发现,就可以塑造出一批精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藏药》就是很好的例证。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医药科学在这方面的空白。其内容不但包括传统藏医药学基础理论,历史用药和认药经验,而且包括现代生药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材鉴定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使古老的藏药在进行系统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书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水下机器人》也是很成功的例子。

从导向中锻造精品

图书是特殊的商品,其特性之一是具有导向性,即政治导向、思想导向、知识导向和情趣导向。策划选题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代主题,针对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精心策划,下足功夫,就能编辑出版出富有时代特色,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精品图书。例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科技发展史画库》,它没有刻意地讲述科学原理和知识,而是以精练的文字梳理出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络,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意识,让人们了解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科学办事的重要性。该书获1997年的“五个一工程”奖。再如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科学的历程》、《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读本》都是导向鲜明的精品书,也分别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

从重大成果中撷取精品

事物有新旧之分,知识有新旧之别,成果有轻重之异。一些前沿的课题和重大的成果,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中选择策划精品选题,是一条重要途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88年版),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书作者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这个世界级课题研究中摘取了“皇冠”上的宝石,其成果举世瞩目。该书出版后,对我国和世界杂交水稻的研究与生产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书荣获第五届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首届中国图书奖。又如,癌症似乎是死亡的代名词,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对癌症的治疗是全世界的关注点之一。癌症的发生与癌细胞“增殖—凋亡”失调有关,也就是说癌症的发生是由于癌细胞增殖大大超过凋亡的缘故。那么是否可以使癌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的“老死”呢?上海科技社的《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1988年版),总结癌症研究中可以用药物诱使某些癌细胞“老死”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其“创新”的特点,给读者以新的启迪,也为其他癌症治疗拓展了思路。此书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浙江科技社的《转移核糖核酸——结构、功能与合成》也是很成功的例子。

从“规模”中锤炼精品

“规模宏大”的系列图书是书海中的“航空母舰”。由于其规模大、投入大、历时久,往往是国家和国务院部委办重点项目或是重大科研成果的总结,所以往往也起点高、规模大、影响深远、原创性强,从中锤炼高层次精品,当是一条蹊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和《中华本草》便是很好的例证。

1960年初,毛主席看了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编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卫生普及全书》后,要身边的同志告诉卫生部:“这套书我看很好,可在上海出版的普及本的基础上,编写一部中国的医学百科全书。”毛主席的嘱咐,卫生部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都极为重视,积极组织力量设计编写。《全书》由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主编,按学科门类遴选专科医学卫生人员4000余人,组成93个编委会分别撰写。该书从酝酿至出版历时30余年,内容比较齐全,既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也包含现代医学各个领域;其规模比美、英、法、日、德、意等国出版的医学百科全书的卷册、字数要多一至三四倍;《全书》出版后,不仅在国内极受不同层次读者欢迎,获得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在国外也名声远扬,日本、朝鲜、东南亚等东方国家非常重视,把它列为重要的文献珍藏,欧美许多著名的大学图书馆,购置《全书》作为藏书,并供学者交流……

《中华本草》是新中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医学药专家编撰的本草,涵盖了当今“中药学”的重要学科,全面反映了我国当代中药发展水平,也填补了本草发展史上至少300年的空白,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本草学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该书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并列入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候选书目。

标签:;  ;  ;  ;  

优秀图书的规划方法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