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与俄罗斯发展经贸合作的对策_珲春论文

吉林省与俄罗斯发展经贸合作的对策_珲春论文

吉林省同俄罗斯发展经贸合作关系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省论文,俄罗斯论文,合作关系论文,对策论文,经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7 —7685(2000)01—0060—04

一、吉林省同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

(1)中俄两国政治关系日益成熟与稳定。当前, 吉林省对俄经贸合作的软、硬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两国政治关系日益成熟和稳定。自1989年中俄关系实现正常化到1999年,相互消除了军事对峙,完成了边境划界,并以法律文件形式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多极化条件下,中俄两国基于各自长远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我国建国后,中苏经贸关系历经坎坷,原因在于两国政治关系不稳定。当前,两国“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两国发展经贸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中俄领导人高度重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1999年2月,朱镕基总理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朱总理此行的重要目的是落实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曾经达成的共识,全面促进中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朱总理访俄期间,中俄双方就经贸、能源、科技、核能、运输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非常务实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共签署16项协议。这些协议被俄当时任总理的普里马科夫称之为俄中关系的“新里程碑”,它们拓宽了两国经贸合作的领域,找到了新的合作方式。此间,朱总理同俄总统叶利钦进行了内容广泛并富有建设性意义的会谈。叶利钦总统高度评价俄中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表示俄愿向中国敞开合作之门,将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已达成的共识和签订的协议。朱总理此次访俄的重要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同时,也为中国、为吉林省同俄多领域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1999年8月,出席中、吉、塔、俄、 哈五国元首会晤的江泽民主席会见俄总统叶利钦时特别谈到中俄双方的经贸合作问题。江主席说,今年以来,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间达成的协议正在逐步落实。他表示,对中俄经贸合作一定要有信心,两个国家这么大,各有特点和优势,又是邻国,合作潜力肯定是巨大的,只要双方积极开拓,找准项目,狠抓落实,合作规模完全可以上去。江主席的此番话充分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对中俄经贸合作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

两国领导人对发展中俄经贸关系的重视,对发展中俄、特别是吉林省同俄在经贸各领域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是吉林省同俄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新机遇之一,理应抓住不放。

(3)不断增强的共同利益成为发展中俄经贸关系的巨大动力。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是共同利益。其首先取决于两国的地缘关系。目前,中俄已基本解决曾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边界问题,中俄边界正在形成和平与友好的氛围,这既有助于双方开展边境贸易,也为双方发展国家间经贸与其它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俄之共同利益还体现在两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有着越来越多的共识。为遏制美国独霸世界,中俄在科索沃、伊位克等众多热点问题上均持一致立场。美国意在遏制中俄两国的战略企图导致中美、俄美矛盾的形成。近期内,呈倒退趋势的俄美关系尚不见好转的迹象,而中美关系也由于恶性事件的影响,估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质的变化。上述矛盾的基本走势将促进中俄政治关系的自然发展,从而为两国发展经贸合作关系提供相互信任的国际环境。

(4)俄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 为中资进入俄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措施包括:公布《外资活动法》,该法规定国家将保证投资方案透明,投资者权利平等,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其投资不会被无端没收或征用;俄政府积极谋求与议会下院的合作,以尽快通过有关外资法律,其主要目的是将外资吸引到生产领域;简化投资手续,及时审理投资者投诉并公布处理结果;扩大俄罗斯外国投资协商委员会的活动范围,使其同外国大公司直接见面,为生产部门吸引资金;为投资额超过6500万美元的外商额外提供减税优惠;与发达国家和大投资者共同建立多边或双边支持的对俄投资基金;成立国家贷款和投资风险保险公司,减轻外国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俄政府希望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资金。以上措施的出台为中资进军俄罗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保障。

(5)目前对俄发展进出口贸易恰逢时机。 进口方面:俄罗斯的经济危机造成其国内生产萎缩,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量锐减,因此只有大量出口原材料,换取外汇,再进口国内所需消费品,才能保持其外贸进出口基本平衡。当前,俄已改变过去一味向中国推销机电产品的态度,主动提出向中国出口中方所需要的木材等原料性商品。出口方面:尽管卢布贬值在短期内会对我国商品出口俄罗斯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俄经济危机却为我向其出口提供了新机遇。目前,俄境内半数以上的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国内商品供应紧张,关系国计民生的药品、食品和日用消费品一半依赖进口。

俄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卢布大幅贬值,商品进口急剧减少,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成为政府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俄短缺的商品正是吉林省的生产长线。当前中国的某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的电子产品技术属世界一流,中俄间在这方面的互补性很强,这为中俄在食品、医药、服装、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

俄政府目前已对一些得到进口优惠的食品清单进行扩大补充,对一些进口食品实行降低10%的附加关税,同时取消对进口食品3 %的附加关税以及免除进口商品3%的关税。 俄罗斯的上述措施无疑对我向俄出口食品类商品及医药、日用消费品十分有利。

贸易方式:以往俄罗斯认为用自然资源换取消费品吃亏,并竭力坚持取消易货贸易,但由于目前俄外汇短缺,迫使其态度由僵硬转向务实,主动提出恢复传统的易货贸易方式以及使用双方接受的其他贸易方式。中国也是外汇“紧俏”的国家,因而中俄之间再续易货贸易符合双方目前的经济状况。易货贸易方式对于吉林省发展边境地方贸易是有利的。

(6)吉林省对俄开展经贸合作的运输条件明显改观。1999年5月12日,中俄珲(珲春)—马(马哈林诺)铁路正式实现开通运行,该铁路的开通,对促进吉林省对外开放,促进吉林省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它的重大作用将在下个世纪得到充分展现。

1999年7月1日,马哈林诺至珲春的新线铁路正式开通。该线路长40公里,可运输煤炭、石油产品、木材、食品和集装箱。该线由远东铁路局和沈阳铁路局共同修建,设有车站、海关和边检站,并将保障滨海边区和中国南方工业发达省份的联系。由于俄远东地区同中国唯一的铁路通道波格拉尼齐内(绥芬河)已满足不了货运要求,1999年前五个月的货运量就比1998年同期增长162%。 俄中新的铁路线可以明显地提高滨海边区海港和火车站的货运装载量及载客量。

此外,俄、美、中三国已决定就有关建立国际运输走廊事宜着手工作。这条路经俄滨海边疆区港口的国际运输走廊将把俄、美、中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联系起来。1999年6月18日,俄滨海边疆区、 美国华盛顿州及中国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代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署了协定书。该议定书称,利用滨海边疆区的运输设施将使美中之间的货物运输费用得以降低,并能缩短运输周期,这将对中国东北省份同滨海边疆区接壤地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7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将为吉林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是吉林省作出的重要决策,该“战略”对吉林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战略”在“积极推进与俄边境贸易”条款中指出,以赤塔森林采伐项目和与滨海边疆区签订的《省区政府边境经贸合作协议书》为突破口,利用中俄边境地方间经贸合作协调委员会机制,推进双方高层互访,促进吉林省与俄周边6个州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引导省内各类企业参与对俄重点项目的合作。努力搞好珲春的市场、基地和通道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对俄边贸桥头堡作用;尽快在珲春建立对俄“珲春—哈桑”互市贸易区。

关于“图们江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问题,“战略”指出,抓紧珲春—梅绍娃亚铁路口岸建设,年内实现通车。进一步与俄方协商解决珲春—克拉斯基诺口岸不畅及第三国人员通行问题,探讨利用俄港口建立中、俄、美海上国际运输通道及开通长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自动电话线路。尽快开通珲春—扎鲁比诺—束草客货联运航线。争取利用图们江开发项目基金,组建中、俄、朝三国合作旅游公司,发展旅游和贸易。

二、吉林省对俄发展经贸合作关系的不利因素

(1 )俄罗斯持续的危机使得与其发展经贸关系的难度和风险加大。近年来,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导致在俄投资的部分外商损失惨重。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危机更引发了许多丑恶的社会现象,如黑社会势力猖獗,社会治安混乱、贪污腐败成风……对外经贸领域成为团伙犯罪最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远东地区,外商遭抢劫、盗窃、敲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俄境内外国企业的利益乃至外国人的人身安全均难以得到保障,凡此种种必然挫伤外商对俄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

(2 )人为障碍因素对吉林省与俄远东地区开展边境贸易带来不利影响。虽然俄地方政府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与中国发展边境贸易,但在具体合作与交往过程中很少顾及对方的意见和感受。另外,俄罗斯人的国土危机意识相当强烈,尤其在远东地区,其心理上具有一种对中国人的惧怕与排外情绪。凡此种种情况,对两国地区间发展边境贸易极为不利。

(3)主观因素也制约吉林省对俄发展经贸合作的进程。 吉林省的对俄贸易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1995年以后,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对俄贸易额直线下滑。尽管近两年吉林省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相比之下,黑龙江省在困难面前却没有退缩,他们横下一条心,并逐步摸索出“以贸兴业、内建基地、外拓市场”的独特发展模式,使其对俄贸易额在1995年下滑一年之后很快实现了增长。面对同样客观环境,吉、黑两省却收效迥异,排除地域差异因素之外,不难看出,制约吉林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的根源在于认识落后,对俄罗斯市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于魄力不足,面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困难,遇难而退,痛失良机和市场等主观原因。

三、吉林省对俄发展经贸合作关系的对策

为使吉林省与俄经贸合作关系更快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1.在实施大经贸战略的前提下务实地抓好对俄经贸合作的具体工作。对俄经贸合作是带动我省进出口规模增长的重要方面,也是我省的优势,没有理由不抓好。一要突出抓成交、签约、履约。逐项落实“图洽会”签约的项目,争取有更多的合同在近期实现。同时,动员和组织企业到俄寻找项目,如到远东和西伯利亚及俄腹地城市进行经贸对接活动;二要不断扩大边贸经营主体,为大中型企业直接进入俄各类市场创造条件;三要抓好劳务输出,培育境内外市场,推进境外合作,带动贸易的增长,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拟在俄符拉迪沃斯托克建中国商品城,佳木斯拟在新西伯利亚建中国商品批发中心的设想值得参考;应推动农业种植与养殖业、加工、果树栽培业相结合,扩大双方合作内容,重点抓好森林采伐项目。此外,可在俄境内举办带料加工装配项目展洽会,组织相关企业赴展,以带动吉林省劳务、技术、设备及相关物资的出口。

2.拓宽经贸合作渠道,推动合作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根据中俄双方市场的互补领域,吉林省应重点发挥轻工、农业、林业、化工、医药、矿业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推进生产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同外贸企业的市场、客户、信息优势相结合,共同参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农业、林业、矿业资源的开发,进而提高对俄经贸合作的档次和规模,实现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对俄经贸关系的格局。加快由互补贸易向跨国合作转变,由对俄双边经贸合作为主体向多边经贸合作拓展。

3.加大政府导向作用及推动力度。吉林省对俄贸易下滑是我国对外贸易全局性的现象,应由政府设法解决。首先,应从认识上把开拓对俄经贸合作、扭转其下滑局面作为当务之急,要在工作中将其列入议事日程,主管领导应关心过问,必要时身体力行;主管部门应制定详细可行的对策与规划并付诸实施。其次,政府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实际部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第三,政府要抓住大项目、大客户,努力搞好协调,推动形成一批骨干外贸企业,并在政策、资金、信息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从而促进外贸企业整体的更新与发展。

4.充分发挥珲春对俄经贸合作的“前沿阵地”作用。吉林省同俄罗斯232.7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均位于珲春市境内,应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珲春市作为全省唯一与俄罗斯接壤地区的地缘优势,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其作为“前沿阵地”的内在潜力。具体措施包括:(1)疏通铁路、 公路口岸,确保通道畅通无阻;(2)在珲春市建立设施完善、 功能齐全、物资丰富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吉林省——俄罗斯边境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3)加快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的建设进程, 争取珲春——哈桑贸易区尽早建成;(4)立足现有基础, 加快沿边外向型经济产业带的建设;(5)大力开发旅游业, 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发展旅游业。

5.摸准俄市场脉搏,加大与俄各领域合作的力度。为保证吉林省对俄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发展,在继续搞好商品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力争多上一些大中型的长期合作项目。近期应与俄合作搞好“三个开发”,即能源开发、森林开发、农业开发。俄远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森林、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而我省有大量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为吉林省国企改革和优化经济结构创造机遇。

6.抓住机遇,引进人才。由于目前俄罗斯经济不景气,拖欠工资与养老金现象较为普遍,大量人才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寻求出路,这为我国引进俄罗斯的科技人才提供了有利时机。吉林省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抓紧人才引进工作,努力以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较为优厚的物质待遇为条件,将在化工产品、重型机械、汽车、电子、精密仪器等领域工作的俄优秀人才吸引到吉林来,使他们在吉林省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

7.从实际出发,力求稳中发展。中俄两国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贸易结构,规模有限的相互投资,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障碍两国经贸突破性进展的制约因素。俄多出口少进口的方针,有限的进口能力,我国对俄贸易逆差问题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解决的实际,均阻碍贸易额的攀升。因此,还应从现实出发,既积极努力拓展对俄经贸合作的新领域、新渠道,又不急于追求贸易额的攀升,力求稳中发展为好。

标签:;  ;  ;  

吉林省与俄罗斯发展经贸合作的对策_珲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