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涛 张学锋 夏勇 于晓敏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CT室 6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MSCT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几种成像技术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例。结果 130例均检查成功,几种血管成像技术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 多层螺旋CT多种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的显示具有各自的明显优势,已成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MSCT多种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诊断优势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056-02
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 ASO) 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往评价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采用有创的动脉内插管造影(DSA)、超声、MRI。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因其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功能,逐渐成为诊断血管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一种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9月MSCTA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30例,男84例,女46例,年龄46~89岁,平均67.5岁。下肢疼痛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77例,足趾缺血坏死38例,膝以下缺血坏死15例,其中糖尿病患者79例,均行MSCTA检查。
1.2 方法
1.2.1 扫描技术 采用美国GE公司128层螺旋CT机(GE128层VCTXT),扫描参数:120kV,300~500mA,采集层厚0.625mm,间隔0.3mm,螺距0.98,扫描速度0.8s/转。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安或碘帕醇(370mgI/ml)100ml,流速3.5ml/s,运用智能追踪技术追踪峰值时间后启动扫描。患者仰卧,小腿被固定,足先进,先行腹部及下肢平扫,再行增强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分叉部以上约10cm水平至足趾末端水平,扫描时间约20s。
1.2.2 成像技术 原始数据在AD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等多种后处理成像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观察顺序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及足底动脉。主要观察血管狭窄的程度、范围,管壁的硬化斑块,腔内有无血栓,侧支血管有无建立。并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个等级:Ⅰ,正常;Ⅱ,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Ⅲ,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5%;Ⅳ,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6%~99%;Ⅴ,闭塞[3]。
2 结果
130例全部检查成功,几种成像技术血管重建图像均能清晰完整地显示检查范围内的血管分支影像。可见多种影像表现同时存在,包括管壁出现大量不规则混合型斑块、软斑块或钙化斑块,呈斑点状或树皮状,血管腔呈广泛不规则狭窄和/或节段性闭塞,部分重度狭窄或闭塞段周围伴行迂曲、分支细小的侧支循环血管[3]。
3 讨论
3.1 多种后处理成像技术的效果比较 目前在CTA 造影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后处理技术是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VP)、仿真内窥镜(CTVE)等,都各有特点,比较这几种重建方式,我们认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对血管全貌的显示最为清晰和可靠,可立体直观显示血管形态、走行及起源,并可以从各个方位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及范围(图2)。显示管腔内外病变、管壁、斑块性质及腔内血栓以曲面重建(CVP)和多平面重建(MPR)最优(图1),其中钙化斑块形状及位置的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也比较准确,CTVE主要用于观察管腔内形态情况;需指出的是,在后处理技术中,原始数据是最重要的,它含有扫描所得及可用的全部信息,任何后处理图像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成功扫描获取的原始数据[1]。
3.2 MS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快速、简便、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已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4]。优势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扫描速度快,能保证在下肢动脉峰值期内完成扫描,重建图像质量最佳;(2)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解剖信息,比如无限制的观察角度、三维成像、病变的邻近结构及其关系,及腔内的血栓;(3)MSCTA具有其它影像检查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既能同时显示血管与相邻骨质结构,又能单独显示血管,模拟手术入路,进行术前评估,降低术中风险。
3.3 影像学比较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检查方法有彩色多普勒超声、DSA、MRI及MSCTA。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最简便、最低廉的检查方法常用于下肢动脉疾病的初步筛选,其敏感性及可靠性受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影响,且难以显示高度狭窄或闭塞血管远端节段的病变,所以较难为临床医生提供所需的血管全貌[2];DSA是既往该病诊断必不可少的检查,但DSA为创伤性检查,X线剂量较大,无法显示管壁结构,对斑块性质难以确定,大多数患者不会选择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A虽为无创、无辐射,却有扫描时间长、成像受血流方向和方式影响,而且容易过高估计血管狭窄程度,导致是MRA特异度降低。因此,MSCTA作为一种微创的检查方法,扫描速度快,能够对血管狭窄程度、闭塞情况及侧支血管进行分析判断,为ASO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MSCT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结果一致,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90%。
3.4 临床意义 目前下肢动脉MSCTA对发现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通过多种后处理成像技术的合理应用MSCTA可准确直观的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并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因此可以作为ASO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可以对临床可疑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进行筛查,作到早期诊断,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
参考文献
[1].张龙江,包颜明,杨亚英,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2,162-169.
[2].范颖,代远斌,赖俊渝.1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动脉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7):1200–12021.
[3].贾策,赵利斌,冯凯琳,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6),495-498.
[4].蔡崧,姜洪,崔兴宇,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022-1025.
论文作者:杨俊涛,张学锋,夏勇,于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下肢论文; 闭塞论文; 狭窄论文; 技术论文; 程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