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生命周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依据
(1)衡量企业发展的指标。衡量一个企业成功的指标很多。从财务角度看,投资回报率是个理想的指标;从为社会做贡献的角度看,员工数量、纳税额都是不错的指标;从生命周期角度看,长寿也是一个指标。对企业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健康型长寿。那么如何衡量健康的程度呢?
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质与量互动的过程,企业不能光追求企业规模而忽略企业的生存质量。一个虚胖臃肿的企业是个不健康的企业。企业的健康程度可以用以下三个指标衡量:企业规模(S)、企业发展后劲(D)、企业无形资产(U),见表1。
表1 企业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
衡量指标
细分指标
规模员工数量、营业额、有形资产
发展后劲
资金状况、产品市场前景、管理实力
无形资产
品牌、商誉、技术专利
用这三个指标去衡量中国民营企业,可以发现众多规模大的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无形资产也不高,这是企业不健康的表现,出现死亡也是正常的事,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健康型民营企业应该是,企业规模能够扩大,同时企业发展后劲得到加强,以及企业无形资产得以提高。放弃其中任何一个或二个指标追求企业发展都是不能成功的。
(2)阶段的划分标准。根据企业发展衡量指标,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可以用函数表示为:F=f(S,D,U),见图1。其中S=s(T),D=d(T),U=u(T)分别表示企业规模函数、企业发展后劲函数和企业无形资产函数,把它们代入F函数可得:F=f(S,D,U)=f〔s(T),d(T),u(T)〕。可见,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函数最终可以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
图1 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F'是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函数F的斜率函数,F″是F'的斜率函数。如果F曲线的斜率>1,或<-1时,曲线将加速变化。当F″|T=t=0时,点(t,F|T=t)是函数F的拐点,即函数曲线的凹面和凸面相连接的点。拐点在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曾以“战略转折点”来描述它(例如,杨杜,2000)。据此,我们把民营企业生命的周期划分为四个时期。如图1所示,点A、B、C是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临界点。其中有:F'|T=t[,1]=1,F'|T=t[,2]=1,F'|T=t[,3]=-1。
当0<F'|T=t<1,且F″>0时,民营企业处于创业期,该阶段的企业称为创业期民营企业,此时生命周期曲线是凸的。
当F'|T=t>1,民营企业处于成长期,这一时期的民营企业称为创业期企业,此时生命周期曲线可能是凸的,也可能是凹的。
当-1<F'|T=t<1,且F″<0时,民营企业处于稳定期,此时的民营企业称为稳定期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是凹的。
当F'|T=t<-1,民营企业加速下滑,企业处于衰败期,如果此时还不能扭转状况,那么有可能快速死亡。
根据以上划分标准,在企业整个生命历程里可以经历很多次阶段的轮回。例如,稳定期企业开发出有潜力的产品,或重新找准投资方向,那么该企业又进入了创业期,随后可能进入成长期。如图2所示,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在稳定期出现拐点D,曲线向上弯曲,这就是许多民营企业提出和追求的二次创业。
图2 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二、创业期民营企业
(1)创业期的特征。创业期的民营企业,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抵抗力很弱,随时会有生病的可能。事实上,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并不能走出创业期,而是过早地死亡了。
从企业规模上看,初次创业的民营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此时企业员工数量少,而且企业员工很多与创业者有血缘、婚缘关系,企业用人多数在创业者周围的圈子里寻找;企业的年营业额低;企业资产数量也不多。从企业发展后劲上看,创业期民营企业的情况很不乐观,除了产品市场前景还算过得去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用“不足”来表达。对于企业无形资产,除了创业时可能带有一二项专利技术外,其他方面,如品牌、商誉等根本无从说起,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创业期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很慢,生命周期曲线上体现出来的是曲线斜率小且变化也小,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快,但有一个现象是好的,那就是企业在不断增长,正是这些缓慢的增长,积聚起了民营企业日后飞速发展的能量。
图3 创业期民营企业
创业期民营企业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生存下去,然后能赚点钱,创业者就会推着企业往前走。
(2)创业期的问题。在创业期,企业缺乏规章制度,创业者在经营管理上唱“独角戏”,并且常常出差错,这些都不是创业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而是正常的现象。创业期民营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资金周转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引起的。一个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也就难以及时偿还应付账款,于是出现“三角债”问题。创业期民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因而千方百计寻找资金来源,此时可能采取降价出售产品的方法,有时甚至把产品价格降到生产成本以下,结果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资金不足是创业期民营企业的最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该问题成为决定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命运的关键。
(3)创业期的风险。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创业期民营企业的风险是创业失败,即企业夭折。创业失败在中国民营企业群体中最平常不过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民营企业活不长”现象。
当创业期民营企业的资金流出长久地大于流入时,企业就有可能倒闭,这是资金不足的后果。此外,当企业在创业期拖得过久,创业者失去家庭的支持而感到身心疲惫时,他开始失去对企业的控制,企业也就要夭折了。但是,当创业期企业的经营活动达到了某种稳定程度时,企业不再为资金不足问题而烦恼,那么民营企业就完成了创业期的使命而进入了另一个生命阶段。
三、成长期民营企业
(1)成长期的特征。成长期民营企业以高速发展著称,在生命周期曲线上,成长期表现为曲线斜率为正,且数值大,如图4所示。在成长期,民营企业的销售额上升得既快又不费力,企业规模一下子扩张很大,员工数量也增加很多。成长期民营企业对投资往往是草率得不当回事,根本不是有规范地投资,而是一厢情愿地期待令人满意的结果。由于企业员工、资产的增加,企业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地增加。成长期民营企业认识到了自己需要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管理。
图4 成长期民营企业
成长期民营企业的资金剩余情况很乐观,足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很多,给公众的印象是该企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2)成长期的问题。进入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员工都充满着自信,甚至有些骄傲。资金收入的增加使企业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此时,原本非常困难的外部融资也变得较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很容易掉入多元化陷阱中去。
企业处在成长期的首要任务是把主业“做大”,而不是分散精力去“做多”。然而民营企业的创业者想当然地认为其过去成功的经验可以在多种领域中适用,于是“大胆”地进入了多个行业领域,甚至是自己极其不熟悉的非相关行业。多元化的一开始可能使企业销售量越来越大,但是企业不是盈利越来越多,而是赔钱越来越多。保证多元化成功要以强大的资源实力为后盾,而成长期民营企业的实力还远不足以支持过多的行业领域。
除了多元化决策的问题以外,成长期民营企业会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使用问题。创业者明明知道职业化经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却难以放手让他们去运营企业,造成新来的经理人员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放权对民营企业的创业者来说,尽管很痛苦,但从成长期开始,创业者就应该这样做了,这是企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3)成长期的风险。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成长期民营企业的风险是“长不大”或“未老先衰”。“长不大”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与民营企业创业者的经营思维有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民营企业家老是紧抓企业不放,什么事都由他自己来决策。一个人的精力决定了他不能干太多的事情,所以他的企业也就发展不起来。
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正是创新精神使得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环境里有立身之地。抛开创新精神去谈论民营企业,怎么也不能全面地概括民营企业。然而,当民营企业顺利跨入成长期后,部分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替代了企业发展思路,满足于老经验、老产品、老管理,“不求上进但求无过”,而且会冷落甚至排挤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创新的人才。因此,成长期民营企业很容易流失那些开拓型人才,失去能给企业带来活力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出现病态现象:未老先衰。
四、稳定期的民营企业
(1)稳定期的特征。稳定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稳定前期和稳定后期,见图5。处于稳定前期的企业,其发展速度显然不如成长期高,并且越来越慢;处于稳定后期的企业,不但不再发展,反而出现滑坡。两个时期的共同特征是发展速度变化都很缓慢。研究中我们发现,稳定期民营企业已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民营企业原有的特色,它们原有的家族式管理由现代化企业管理所取代,企业产权也由原来集中在家族内部向家族外分散,有的甚至成功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图5 稳定期民营企业
从规模上看,稳定期民营企业算得上大型企业,不管是员工数量、企业收入,还是企业资产,都是一个大数目,代表企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从企业发展后劲上看,稳定期企业不会抱怨资金短缺,因为良好的企业预算和控制,以及外部通畅的融资渠道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一点对企业不利的是,产品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许多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某一产品的依赖性很强,可以说产品兴,企业也兴。而稳定期表明产品也达到了相应的成熟期,再过一段时间难免会出现衰败,此时企业发展后劲受到了影响。从品牌角度看,稳定期民营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这既是企业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努力扶持的结果,同时也让企业背上了各种负担。
稳定期民营企业开始分化,衍生出新的组织结构。例如,1995年,四川希望集团分化为希望大陆公司、希望东方公司、希望华西公司和希望南方公司,分别由刘氏四兄弟掌管。1997年底,希望南方公司又进一步分化出“新希望”集团,并在深交所上市,加速了传统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稳定期的企业分化使企业更加成熟,各项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外来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决策层。
(2)稳定期的问题。在稳定期,企业遇到了创新精神衰退的问题。创新精神在企业中的下降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实际上从稳定后期开始,企业生命周期的运动就已经是一个下降衰退的过程。创新精神衰退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组织本身。创业期企业的艰苦奋斗,成长期的勇往直前,是民营企业特有的品质。然而在环境相对舒适的稳定期里,企业却丧失了那些特有的品质,开始变得保守起来。稳定期的现状成为了许多民营企业的未来目的,但这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主观愿望而已。
稳定期创新精神衰退的问题还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健全有关。创新强调变化,而制度要求遵守,二者相矛盾。稳定期民营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很健全,各级人员只要按规定办事就行,因此人员的创造力沉睡了。但是市场是变化的,企业创造力沉睡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到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之下降。
创新精神衰退,如何解决该问题就摆在了稳定期民营企业面前。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希望集团给出了一个先例。事实上像希望集团那样进行组织分化的做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创新精神衰退问题。我们知道,一个组织规模大了,难免会出现官僚主义现象,那么把该组织分化为几个规模较小的组织,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官僚现象的产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稳定期的风险。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稳定期民营企业的最大风险是稳定期过于短暂。稳定期是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最理想阶段,进入稳定期很困难,要想停留在稳定期就更为困难。如果能够一直停留在稳定期,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再好不过了,问题是现实中,只要企业一不留神,马上就陷入衰败阶段。
经济学对出现企业规模不经济的原因解释主要是从管理方面着手的,认为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能力这种资源不像其他资源那样容易增加,从而导致了规模不经济的出现。因此,如果民营企业在成长期的管理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进入稳定期后,企业管理驾驭不了规模增长又面临新组织形式的企业,那么企业很容易掉入规模不经济的陷阱,企业的发展开始衰退。
五、衰败期的民营企业
(1)衰败期的特征。衰败期民营企业的最显著特征是企业快速滑坡,逐渐演变成“资金的陷阱”,如图6所示,企业生命周期的斜率为负,绝对值大,且变化率也大。衰败期民营企业内部冲突层出不穷,它们不去关注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发生的问题,而是强调是谁造成了问题。其实,有些民营企业进入衰败期,不是因为产品过时没有市场,也不是企业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而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出现争斗,例如,兄弟姐妹共同经营的公司出现兄弟姐妹反目,夫妻共同经营的公司出现夫妻不和。
图6 衰败期民营企业
由稳定期进入衰败期的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产品过时引起的。产品的成功造就了企业的成功,产品的衰败同样导致了企业的衰败。
(2)衰败期的问题与风险。一眼望去,衰败期民营企业面临的全是问题,例如,员工懒散、责任心不强,企业内部争权夺利不顾市场,制度繁多却行之无效。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企业领导没有了头绪,无法着手解决,所以出现了大家在问题面前都袖手旁观的现象。
可见,在衰败期里讨论企业的问题和风险已经没有了意义。衰败期里的民营企业,已经听到了死神呼唤的声音,企业的死亡对它们来说已经不算是风险,而是早一天或晚一天的事情。
为什么民营企业一进入衰败期就会迅速地死亡呢?这是因为民营企业完全按市场规则行事,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很快就被淘汰出局。国有企业的情况就不一样,即使企业已经不行,但政府部门不同意企业死亡,该企业生命周期照样会延续下去,只是这种做法的代价十分高昂。
(3)衰败期的蜕变。衰败期民营企业的生命还是有延长的可能性的。只要企业进行蜕变,成功地转换产品,灵活地转换企业形态,准确地选择新的产业领域,企业就可能重获新生。在衰败期考虑蜕变,时间上已经晚了点,其实,民营企业在稳定期发现企业开始下滑或上升缓慢时,就应该考虑蜕变的事情了。
[收稿日期]200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