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人为本论文,现代文明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是文明的成果,也是文明的载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发展战略意义的方兴未艾的大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以人为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管理学思想中的重要原则。在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需要出发,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层面和过程,推动城市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和谐统一的现代文明城市。

一、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合理配套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所需的公用事业及公共设施是基础

物质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基石,是城市文明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现代文明城市的经济、环境、交通、通讯、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应达到较高的水平,能够较好地适应人们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城市文明化每前进一步都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休戚相关,城市现代化是科学技术之物化、生活环境之美化、交通通讯之快捷化、基础设施之完善化的结果,这些都是以城市物质文明的提高为基础的。

在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能充分满足城市中不同层次的人和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公众提供安全、舒适、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满足城市生产和市民所需,应是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责无旁贷的基本职责。首先,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逐步强化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文化建设,为市民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人居环境。城市住宅、道路、公共场所的设计和建设要尽量体现方便市民的原则,为之提供最佳、最周到的服务。其次,要建设完备的社会公共设施系统。合理安排好城市绿化、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建设。加强城市建设管理,逐步解决广大市民群众关注的雨天道路积水等热点问题,切实解除市民的后顾之忧。再次,要满足城市生产需要。城市建设每一项工作,都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为城市经济建设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最后,要充分考虑城市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城市现代化应当综合建设,快捷的信息通讯网络、齐全完善的文化、娱乐、医疗、服务、设施等等都是现代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志,也应是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者的素质和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是关键

精神文明是文明城市的灵魂,是引导城市生活方式进步、提升城市精神价值、标识城市文明水平的核心和精髓。城市精神文明为建设和发展现代文明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仅直接决定着文明城市的精神面貌,而且还影响着文明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建设管理。人在整个城市建设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人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人的素质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决定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关键在于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者的素质和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

一是要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者的素质。城市建设管理者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起着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建设高素质的城市建设管理者队伍,要打破常规,大胆引进人才,改善队伍结构;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岗位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敬业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服务;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依法规范城市公用设施的管理,促进城市的文明进步;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市政建设、城管、公用事业等部门,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积极履行各部门职责,自觉维护市民群众的大局利益。

二是要努力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城市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它是人、高楼、街道、影院、车站、码头、市场等物质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当前,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经济、政治角度上升到了深层次的文化角度。作为城市主体的人,其对城市的认识程度,亦即有什么样的城市意识,决定着城市建设的内涵。可以说,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正处于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初级阶段,城市的大多数人还处于从农民向市民的过渡期。大部分的城市市民都是从农村“洗脚上田”进城的,农民小生产者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还不同程度存在,这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质量。增强市民城市意识已经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如何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呢?第一要坚持抓教育和宣传,转变市民观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城市建设管理的对象,归根到底就是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作为城市主体的“人”的素质作为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而提高市民素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市民观念,增强市民城市意识。要通过各种经常性和突击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调动新闻、舆论、宣传、教育等各工作部门的力量,把“创文明城”与“育文明人”相结合,使城市居民从“农民”逐步转变为“市民”。要加强城市文明新风建设,让市民在参加城市文明新风创建的过程中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和熏陶。要大力推进社会教育诚信、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公民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塑造合格的现代城市市民,促进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二是建管并重,强化对市民城市意识的监督、引导和制约。要建立健全市民行为规范体系和考评体系,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对城市市民的直接管理作用,在社区定期开展市民精神文明讲评活动,落实奖优罚劣,彰先策后,用市民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市民,激励他们自觉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第三是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打下理论基础。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等政策法规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提高群众对城市建设管理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成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分子。

三、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是重点

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是代表城市面貌,凸显环境价值,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关键因素。现代文明城市应当是生态文明的城市,生态文明能使城市增添美好的形象,能构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丽画卷。我国各地区现代文明城市建设道路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重视城市的市容市貌建设,从卫生抓起,从环境建设开始。现代文明城市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体。从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历史来看,尽管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迟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完全可以利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既包括建设资金投入、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社会公德特别是环境道德建设。

城市是经济中心,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去,人们常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来解释生产力的涵义,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却导致出现了生态危机,遭受森林荒漠化、河流污臭不堪、垃圾公害严重、臭氧层破坏等不良生存环境的威胁。时至今日,向经济发展战略要文明、向资源要文明、向环境要文明、向市容市貌要文明、向社会公德要文明,已是世界各国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共同理念。我们在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就是要在工作中始终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的一些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如一些管理执法部门不顾群众呼声破坏公众利益,一些公用事业部门过多考虑小团体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整体效益等等,严重背离了市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也与城市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在新的形势下,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不仅是观念意识的问题;更是落实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城市发展的规划工作,把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到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上,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城市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市化道路,努力构造和优化“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充分展示园林生态城市的风格和魅力。城市景观建设要使整个城市优雅、整洁、开阔、和谐,集中体现净化、绿化、美化,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要十分重视保护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尤其是要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功能完善,切实做好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倡多种树、种大树,尽快建立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的城市森林体系,改善城市居民的聚居环境。要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以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积极开发多种再生能源,使“三废”最大程度地实现少量、无害,提高环境的舒适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四、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始终坚持公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保证

城市为全体市民群众所共有,具有无可争辩的公共性,在城市中没有也不允许有特殊“市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这是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城市建设管理的每项事业、每一件工作都要以群众支持不支持和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在决策中要充分倾听群众意见,体现公众意志。比如: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的方案设计、城市改扩建工程等,都要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公布,公开征询意见并进行修改,使决策充分体现公众意愿。要坚持广泛的公众利益高于任何部门、单位、集团和个人利益的原则。越是繁华地带,越要为公众广辟广场、绿地、娱乐文化等公共场所及设施,而不是仅仅考虑开发的经济效益。人大、政协机关作为权力机构和权力监督协商机构,在依法治城、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众权益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应充分尊重和听取他们对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大部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部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从办好人大、政协提案建议入手,加强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原则,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房地产发展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把城市建设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一些比较棘手的城市建设问题才能为广大市民群众所理解、支持,从而得到有效的处理。

总之,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