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经管类专业跨专业实训实施研究*
施梅超(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经管类专业体验式实验教学得以兴起,本文基于就业能力导向,对经管类专业跨专业实训的实施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进行跨专业实训的必要性并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跨专业实训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就业能力;经管类;跨专业实训
一 经管类专业体验式实验教学的兴起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验式实验教学。通过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互动硬件设置,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中出现了很多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真实的模拟仿真的虚拟平台。由于学生人数多、校外实践岗位少,成本高等问题实践教学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然而基于虚拟平台的经管系跨专业实训可以将“企业搬进校园”,创办“模拟公司”,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模拟公司”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出“行为导向”和“岗位体验”的实践教学方式对经管类专业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工作岗位起着重要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环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形成探究式、讨论式、沉浸式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综合性训练,学生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接受知识,通过体验较快地进入到认识对象中,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机械孤立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跨专业领域的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客观条件的不足,为经管类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美国人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写道:“中国风景画的空间建立是运用重叠的技巧。在中国画中建立起山峰与山峰,白云与白云间,纵深的相对位置,也是通过折叠的方式建立。那些山峰的形体一般都被描绘成阶梯组成的构架或者犬牙交错的峭壁。这样就通过使不同平面的重叠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看上去是一个弯曲的复杂的固物体。”[10]332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别,西方油画中由主景和许多小景点组成,这种焦点透视并不能解释郭熙《早春图》移动空间构建的实质。因为,《早春图》的创作源自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其移动空间构建的核心即为“步步移,面面观”的移动视点所构成。
二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跨专业实训的必要性
跨专业实训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趋势。在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中本专业的能力的培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就业形势要求,强调各专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及有效配合更具有职业适应性。因此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项目研究,探索各专业之间的有效融合,为有效组织跨专业实训从方法及策略上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并最终通过反馈分析构建效果评价体系。
三 就业能力导向及跨专业实训研究现状
1 就业能力导向方面
很多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涵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郑晓明(2002)首次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田卫东(2002)、王宇苓(2011)、查良松(2014)、朱杰、史文妍(2014)等对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总的来说包括了实践和生活中施展的能力、实践抱负和理想的本事;就业观、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获得晋升资格、并在工作岗位发生变故时能够应对的能力,既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影响内在就业能力实现的背景和条件;还可以是适应工作环境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1][2][3][4][5]。
2 跨专业实训方面
(1)不同专业人数配比问题
(3)水冷塔底部出水温度T3由10(±2)℃降低至8(±1)℃,而且水冷塔底部出水温度较改造前更加稳定,从而降低冷冻机负荷,并使得冷冻机负荷跟踪调节范围缩小。冷冻机不启动的情况下,空气预冷系统冷却效果也能保证空冷塔出口温度维持在12(±2)℃,极大地降低了机组运行成本。
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多都认为就业能力包含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所需的社会能力两部分。大多数学者认可就业能力应当是以获取、胜任一份工作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为核心,且大多数对于跨专业培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阐述跨专业平台建立,跨专业的重要性等方面,有专家对跨专业的培训进行了满意度的分析也发现满意度一般。因此如何应用好跨专业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四 经管类专业跨专业实训的教学组织及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组织过程
首先有些平台最终的结果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个对于实训来说意义不大。实训是兼具决策和创造的动态过程,有不同的想法做出不同的决策应该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实训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灵活的。而且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效果如何应该有相应的反馈体系以有利于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实训组织能力。
对于经管类专业,这里主要指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经管类专业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关联性和共同性,其学科发展呈现出不断交叉与融合的趋势,跨越了课程和学科的界限,培养的学生须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学习过程是跨专业的综合,要在实践中整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软件模拟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真实商业社会教学环境包含企业外围经济环境、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经营运营环境与岗位作业环境;仿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的经营过程,把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实训以达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3)理论知识的应用不够突出
2 跨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
对于跨专业实训,主要对跨专业实训的必要性及特点进行研究。江娟等(2017)初步对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必要性、平台构建与运作模式、特色之处和保障机制四大方面进行探讨,指出跨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具有跨专业性、协调性、市场性及高仿真性[6]。白晶(2017)也强调了跨专业实训能够克服传统单学科实训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可以解决财会专业顶岗实习难的现状,侧重立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7]。王旭(2017)对跨专业实训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跨专业实训主要存在观念制约、教师能力不足,实训平台独立等问题[8]。
实训不是实验也不是试点,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碰到的就是不同专业人数配比问题。每个专业的人数并不会像实训平台上需要的恰好的人数。因此就面临有些学生可能会被分配到跟自己专业不符的岗位上。经管类专业能够进行跨专业实训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专业存在一定的互通性,比如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是一种派生关系,学习物流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贸易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轻易入门。比如实训中涉及的财务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才能胜任,因此这是实训中遇到的难点。
由于岗位的不同各小组成员的工作难易程度不同,按照企业之间的交易及生产运营过程思路进行实训出现了各个成员的忙闲不均问题,有些岗位工作很繁杂,有些岗位工作很简单。并且在实训中有些操作是有顺序性的,即前一个工作完成才能开始下一个工作。这样也产生了很多浪费的时间,工作上的时间衔接和协调问题比较严重。
根据当前国家和教育部的要求,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的过程更加贴近工程实践,要求我们的课程教学更能体现实践要求。
(2)各小组成员的时间分配问题
项目的结果,原则上要求每个小组最终形成一个成果或者一个具体的产品,一般由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积极性、参与度和合作度,教师的综合能力及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解决办法。
实训的目的应该还要有检验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但是在进行实训过程中,学生做的很多决策都是带有很多主观性和猜测性的。跨专业实训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耗费时间较长,学生至少需要连续一周的时间参与平台实训。很多学生为了能尽早完成任务,做决策时并不要应用已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大多数的平台设计偏重于操作,在理论知识点应用上考虑不足。
推荐理由:《公羊义疏》凡76卷,为清人陈立所撰。陈氏博通经史,于《春秋公羊》学用力尤深。陈氏上承何休《公羊解诂》解经宗旨,严守家法,于三科九旨、王鲁说、灾异说等均随文注出,引用三礼,对相关礼制作详尽考释,在文字训诂、辨别经文异字、探求地理位置等方面亦多有所发明。《公羊义疏》以集解之体钩稽所见解经文献,举凡前人旧说,多加征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跨专业实训对于老师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杜娟,谢建国(2017)运用层次分析法借助虚拟平台对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实训的满意度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9]。虚拟实训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对真实经济社会现象进行模拟,通过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仿真教学可以大大地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给予学生一个接近真实的训练环境。这么看来,仿真教学对于教学设备硬件、软件和网络畅通性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学生实训是否能顺利进行。考核内容可以看出虚拟实训的教学效果。经管类虚拟实训是一个协同工作体系,因此个人和团队的业绩都应该作为考核内容。
(4)最终成果的评价标准缺乏灵活性和反馈性
项目教学法是进行跨专业实训中较为常见并且有效的方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以项目带动教学,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掌握、技能转化。项目教学法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创造实践活动,学生独立地制定计划并实施,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且强调人人参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克服和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10]。
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其产品经历了从北京特色礼品向大众休闲食品过渡的进程。改革开放初,红螺的原始工艺是在一个灶台上架一口大铜锅,敞锅煮制腌渍发酵过的果品。不管春夏秋冬,员工们都要在高温的室内辛勤劳作,汗流浃背地翻锅,不停地铲煤填火。在付出那么多辛苦的同时,煮制出的果脯仍然无鲜亮感。在1985年、1986年两年中,红螺人实验发明了真空煮制果脯技术,减少了腌渍、发酵工序时间,此举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五 经管类专业跨专业实训实施建议
1 识别经管类学生专业就业能力
图1 经管类跨专业就业能力导向实训实施图
德国社会教育家梅腾斯于1974年最早提出了“关键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跨专业的能力,即一般所说的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关键能力被很多国家采用,也分别给出关键能力的不同解释,比较被认同的,即关键能力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专业就业能力的识别是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组织的关键点。
2 联合专业思想及模块课程设置
英国大学在联合专业设置方面有较好的经验。英国大学有权自主设立学科专业和课程,通过设置学科群和联合专业灵活适应市场需求;按学科群组织课程,课程分为群内共享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通过设置联合专业模式,英国大学被认为在专业教育中实现了通识教育。这种理念非常适合具有交叉、关联和共同性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就业能力的灵活性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3 针对经管类跨专业实训教学特点的教学组织
在进行跨专业实训时要进行社会需求的调查以确定培养的目标,存在的教学条件及教学特点从而进行有序的项目活动组织。平衡小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量及对小组成员的时间进行有效衔接,注重理论知识点的应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身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
4 注重构建经管类跨专业实训教学组织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反馈分析
经管类跨专业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环境,仿真经营模型,让学生能够主动体验教学,和传统实训相比,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训中,虽然学生非常认可经管类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并且愿意主动学习,但满意度不理想。任何的方法的使用都需要进行反馈分析,反馈是效果的体现,跨专业实训要进行反馈分析,构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践及应用推广。具体实施如上图1所示。
总的来说,跨专业实训对于教学组织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时要不断地进行反馈分析及效果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电源发展战略:本文提出了低碳、经济、高灵活性、综合等4个2030年广东电源发展模式,各方案均能够满足广东电力缺额,燃料供应能力、环保空间、厂址资源均能够支撑电源建设要求。通过电源结构、配套调峰电源建设、污染物排放、综合年费用等方面对比分析,推荐综合电源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3):91-92.
[2]田卫东.浅谈如何提高就业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2(10):87-88.
[3]王宇苓.高职生内在就业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17):88-89.
[4]查良松.试论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120-122.
[5]朱杰,史文妍.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0):145-146.
[6]江娟,杨奇星,陈家淳.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08):118-119.
[7]白晶.高职院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经济师,2017(07):183+185.
[8]王旭.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4):196+198.
[9]杜娟,谢建国.基于虚拟平台的经管类跨专业实训满意度调查研究——以太原工业学院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5(02):91-95.
[10]宋洪秋.基于培养关键能力的项目教学法在商务沟通与谈判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65-67.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05-0030-03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跨专业实训教学组织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GXGZJG2017B119)及中国马来西亚物流科技人才交流创新平台建设(桂科AD17195027)成果。
(责任编辑:姜海晶)
标签:就业能力论文; 经管类论文; 跨专业实训论文; 钦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