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国式
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 325200
摘要: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一些常见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保证儿童科学合理用药,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用资料来源是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之间所接收的106名儿科治疗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本文所选取的106例接受儿科治疗的患者都符合儿科相关区分标准,与此同时,在本文中所选取的106例儿科患者之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临床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也跟患者的其他特点情况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具有着相应的临床观察研究价值。在这样106名患者中,男孩的数量是54人,女孩的数量是52人,所选取的患者的年龄都集中在1-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在4岁左右,具有着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2.研究方法
对所选的106名患儿的病历以及用药既往史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整合所选患儿出现曾出现过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其信息进行整理。总结病例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对所选的患者进行集中分析。
二、结果
1、所选案例的基本情况
首先,在接受治疗的106名幼儿患者中,有78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类的药物不良反,即一些幼儿患者经静脉注射后出现了皮疹、荨麻疹等疾病;其次,在接受治疗的106名幼儿患者中,有27名患者出现了上吐下泻、恶心的现象;最后,在接受治疗的106名幼儿患者中,有4名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受损现象。
2.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2.1 儿童体质的原因
儿童的身体与成年人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对来说比成年人弱,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也高于成年人,易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存在性别的差异,男性用药患有皮肤病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但是女性出现粒细胞减少情况的几率比男性高。
2.2 执行医嘱错误
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操作不规范
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溶媒选用不当;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静脉滴注速度控制不合理,如脱水患儿需快速补液,而新生儿、心肺疾病患儿则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会发生肺水肿等严重后果;药物用法不适宜;在未询问清楚药物过敏史的情况下,未行药物过敏试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药物的原因
大多数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对人体器官或者组织产生程度不等的损伤;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多具有两面性,一种会促进人体疾病的痊愈,另一种就是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副作用。从药物的生产、运输、保管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当的情况,均会对药物产生污染,导致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在应用药物的过程中,假如药物服用过量,容易出现中毒等不良反应。
3.对策
3.1 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
鉴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状,医院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除了加强护理人员关于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也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并增强其护理责任心。要求护理人员在面对儿科特殊群体时必须要具备更高的责任心、耐心、爱心及职业情感,以宽容、理解及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属的误解与迁怒。同时,要通过护理查房、护理学术活动、交流讲课以及远程教育等方式完善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还要落实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考核,以使护理人员能认真掌握好新药特药、输液滴速、静脉穿刺技巧等知识,并以娴熟的操作及热情的服务,以获取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3.2 强化患儿身份识别管理
鉴于用药错误率较高的因素,儿科还应强化患儿身份识别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腕带标识三确认制度,把患儿的姓名、年龄及床号都写在腕带上,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时让患者家属自报姓名,护理人员在查看腕带后进复述,再由家长确认。对于同名同姓者,在其入院时必须要及时告知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在核对姓名时必须要提高注意,且要治疗单、输液卡等处做好特殊标记。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之间必须要做好交接工作,以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3.3 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科室设专人管理药品,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避免药品积压、过期,病房药品每周清点一次,3个月内要过期的药品使用红色笔记录失效日期以示提醒;药品定位存放,入原装盒、统一标签,合理制定药品基数,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存放;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急救药品使用完毕及时补充;高危、毒、麻药品专柜专锁管理,应有警示标识,确保用药安全。
3.4 严格遵守用药操作规范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液体现配现用,预防药物污染、变质;配制液体时注意配伍禁忌,使用双头输液器输液时严禁一个通道两组液体同时开放;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特殊用药(如地西泮、氨茶碱等)需双人核算,<1mL的药量,须用1mL注射器抽吸;根据患儿年龄、药物性质、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对需要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患儿病情变化,注意有无液体渗漏,输注完毕及时更换;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认真评估患儿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严禁做皮试。
三、讨论
在进行儿科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应该对幼儿自身的特点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即是否会对什么药物过敏等,同时还要对幼儿所要注射的药物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具体的来说,儿童接受注射的药物都具备自身独特的特点,也具备自身不同的治疗效果,这就决定了这些药物在注射进入儿童身体之后,对儿童患者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反应。由于儿童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注射进入儿童身体中的药物数量过多或者注射进入儿童身体中的药物类型过多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儿童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之间所接收的106名儿科治疗患者的相关治疗资料,并对接受儿科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可以有针对性的找出相应的解决手段。
结束语
儿科用药过程对患儿来说非常重要,因而,应提升患儿的用药监控能力,要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儿童用药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对比这方面的缺陷,制定有效快速的预防措施实施控制,有效的降低用药上出现的不良反应,这样不但能够减轻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还能够提升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卫芳.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08):458-459.
[2]刘群利;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5):23.
[4]马双.80例儿科护理差错原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2,31(23):83-84.
论文作者:缪国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药物论文; 儿科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儿论文; 医嘱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