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误区:“倒立倒立”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管理中的误区:“倒立倒立”_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管理的误区:“首脚倒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管理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教师的生存状态。在学生评价上,我们说教师决定着孩子的童年是否幸福。其实,教师的工作是忙碌还是闲适,心情是舒畅还是压抑,以及对职业前景是否明朗乐观,也决定在校长手中。本文试图探讨普遍存在于学校管理中的一种误区,脑袋和手脚的倒立,也即智慧和体力的错位。

“老师,你忙吗?”

提到这个话题,很多老师有话要说,他们认为自己太忙了。每天日常性工作一件也不能少,这些都是雷打不动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理论学习,还要找学生谈话。除了这些工作还要时刻准备着“开会”,遇到检查验收,搜集材料简直成了老师们的灾难。没有思考可以,但不能不写教学反思;心中早就没有故事了,但教育故事类文章却一篇也不能少,否则就要扣分、通报。小时候,看到电视里摆放着一排排电脑,很多人都在盯着屏幕看,那就是工作。我认为他们是在享受幸福。可是当自己也置身于那种环境中的时候,才知道看到的和体验着的并不是一回事,“看上去很美”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老师,任务我已经完成了。”一个学生跑到办公室让老师检查作业。“回去吧,我没有时间。”教室应该是个魅力磁场,是成就教师和学生美好的地方。如果教师连去教室的时间都没有,他还怎么教书和育人呢?

“回去吧,这节课给自己出题。”

还在我刚刚涉入学校的这种管理模式的时候,对待教师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充满了好奇。短短一句话,就把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给支配完了,时间不足十秒。时间长了,我才知道那是教师搪塞学生的借口。完不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带来的后果立竿见影,马上就能受到惩罚。教学是个时间性很长的概念,只有到了学期末才能看出教学效果的高低。一身不能二用,就只能委屈学生了。教书育人,与学生息息相通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面对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从何谈起?

当我面对着前来喊我上课的孩子,那句话也不能不脱口而出,我才体验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无奈。很多年前,王小波在一篇杂文中说,人为了生存,很多时候不得不进行“话语捐”。年少无知,王小波所要表达的那层意思,困惑了我很多年。直到今天,自己处在了相似的环境里我才明白了作家的语意所指。其实王小波只是说了一个方面,在工作中也存在着“捐税”。所不同的是,话语捐是迫于世俗,融于世俗,在世俗中得以生存,对人有益对己无害。而教师的工作捐,弄得教师身心疲惫,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没有任何好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捐挤占了教师走进课堂和进行教育思索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教师又把这一后果转嫁给了学生,这是由教育的内在性决定的必然归宿。教师工作捐,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对后者危害尤甚。

“老师,你忙了些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很多老师没有弄明白,他们只知道要完成哪些任务,要上交何种材料,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他们没有想过。“你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教师会说:“领导布置的任务,能不完成吗?”这是典型的为做事而做事的工作心态。试想以这种心态去完成任务,即使弄再多的材料,对专业成长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对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来说,没有多少意义的工作很容易异化成心理上的自我折磨。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让老师们感到身心交瘁。

挑灯夜战是一种悲哀。在一次专家报告会上,某专家说青年教师要成长离不开三样东西:一盆凉水、一块毛巾和一份孤独。因为专业所以信赖,一样的起点,要做得比别人专业一些,就必须多付出。有时为了追溯某个教育理念的渊源,可能要翻遍很多书籍,耗费很长时间。但是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景,就是再累,心中也充满了愉悦。苦尽甘来,豁然开朗,幸福和喜悦顿时充满心间,那是何等的洒脱和美好啊!相反,忙忙碌碌,又碌碌无为,缺少了对自我意识的关怀,忽视了人本意识,这样的工作还有什么兴致可言?再谈教师的职业幸福,岂不是痴人说梦?如果你还有一点良知,看到整个学校的教师为了应付任务挑灯夜战,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悲愤,好笑,可怜,想逃却又找不到路。那种滋味真是一言难尽。白惨惨的灯光不仅仅给老师们带来了借以继续“加班加点”的光明,更是老师们心理的写照。

“老师,你还有时间思考吗?”

有些老师说,哪里还有时间啊。上完课,就得去听课,听完课还要评课。老师们整天忙着在教室和会议室之间赶场。刚走下讲台,顾不上洗去手上的粉笔灰,就要拿起听课记录去评课。应该评些什么呢?按理说,听完课后应该再仔细翻一翻听课纪录,看看执教者处理教材是否妥当,回味师生互动是否到位,想一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何启发,可是老师们实在没有一点可支配的时间啊!评课会上,主持会议的说:“大家要畅所欲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思想哪来的语言?就一节课,A教师说了几条“优点”,其实这几点对哪一节课来说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B教师又没有新的见解,碍于情面又不能不说,就只好打乱A的说话顺序再重复一遍。时间就是在重复、低效甚至无效的话语中浪费掉了。评完课,他们又要奔向哪里又该做些什么呢?还有几篇教育反思没有整理呢。急急忙忙打开机器,还不等机器运转起来,“校长说了,下节课到报告厅开思想交流会。”旧事未了,新事又来,一桩桩任务,让老师们应接不暇。

在很多年前听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一般用来讥讽“努力工作”的人。有一个青年人跟着他的导师学习,小伙子工作非常努力。一天深夜,导师走进实验室发现年轻人还在做试验,他问:“你一整天都在做试验吗?”年轻人点头,这个时候,导师应该表扬他的学生才对,然而导师却说:“那你用什么时间进行思考呢?”这个青年人是幸福的,能碰上这么一位导师他真是太幸运了。这个故事如果能让校长们读一读该有多好啊。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精精短短四个字,却蕴藏着无数奥妙。就某个人而言,穷其一生精力,也不一定能登上教育的殿堂。教学不是体力活,应该动用脑筋开动智慧寻找教育策略。我的老师啊,在工作中,您的思想能占多大比例呢?连上厕所都没有时间的教师,一定不是好教师。客气一点说,工作努力、肯卖劲;往不客气里说,就是只知拉车不知看路的蛮干者。这样的教师不值得我辈效仿。我的老师啊,工作了八年十年,你收获了哪些教育硕果呢?对你的人生、对你的事业增添了几片砖瓦呢?如果你还是两手空空,脑袋空空,尽管我很尊重你,但我还是从你身上看到了一丝酸楚。有两个字分明就写在我的眼前,这就是:悲哀。

首脚倒立,正是很多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误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强调,“要给教师思考的时间”。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有一种让老师们坐下来细思慢想的气魄。老师们坐下来了,他就会慢慢咀嚼发生在课堂上、甚至楼道里的种种琐事。教育无小事,从学生的微微一笑中也许就能体察到教育的大智慧。可是在一些学校当家人的眼中,教师不忙于有形的工作,就等于停步、懈怠、不思进取。这是十分错误的,对一线教师来说不啻是一种伤害。更可悲的是,教育问题应该用脑袋来思考,却让两只手或两只脚代替了。两只手敲打着键盘,剪剪贴贴,材料出炉了;两只脚不停走动,穿梭于教室和会议室之间,教师不闲着就是进步了。在学校管理中,脑袋和手脚倒立了,智慧和体力错位了。

转变这种困境,老师们将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享受思维的乐趣。如何转变,突围的路又在何方呢?其实很简单,给老师们一点思考的时间,几本专业书籍就足矣。给老师们时间,让他们整理思绪,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教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教师就没有明天,他的前途就缺少了美好。作为教师不读书是不可想像的,书籍能焕发出让人想像不到的力量。以书本当引导,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这应该是教师生活的理想状态。处在这样的教育状态里,成功虽然不敢说指日可待,但已经露出了地平线,就在不远的前方。

标签:;  

学校管理中的误区:“倒立倒立”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