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童芬芬

童芬芬

(西安中医医院 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及穴位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穴位注射治疗的过程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两次的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穴位治疗时的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穴位注射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心理干预;穴位注射;冠心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上升趋势。其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所以探索心身同治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10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为诊断依据,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纳入标准:(1)年龄≥40岁,≤75岁,初中及以上学历;(2)患者进行SAS、SDS测评,结果为轻中度焦虑和轻中度抑郁;(3)2周内未使用抗焦虑药;(4)1周之内未进行过穴位按摩、耳穴压豆、针灸、穴位注射治疗;(5)对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严重心功能不全者;(2)患者合并肝、肾、脑其他脏腑功能改变;(3)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4)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者;(5)取穴部位皮肤有破损、红肿、硬结,无法实施按摩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6例,治疗组6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中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以及穴位注射特色治疗,穴位注射选药:复方香丹注射液。选穴:根据患者体质辩证取穴,常用穴位: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内关、阳陵泉、通里、心腧等。方法:用一次性2ml注射器抽取香丹注射液1-2ml,每次选择2-4个穴位(双),用安尔碘消毒穴位周围皮肤,然后进行针刺,以患者产生酸胀沉麻痛得气反应为度,回抽无血,将药物注入穴位0.5-1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

1.2.2心理干预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穴位注射的治疗过程给予心理干预。①认知疗法: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因此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入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因素及心理状态,疾病治疗过程,对穴位治疗的知晓程度,对疼痛的耐受性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了解穴位注射治疗疾病的中医理论依据,治疗过程中有酸麻胀痛沉等感觉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使患者了解自己的主观感受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主动参与性,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②支持性心理治疗:善用治疗者与病人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利用治疗者的权威、专业知识等关怀、支持患者,使患者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应付危机的技巧,提高适应困难的能力,舒缓精神压力,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指导患者取最佳操作和舒适体位,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教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何与操作者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针刺手法,治疗结束后随时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治疗后反应,对不良反应及时做出处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识别自身不良情绪,教会患者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适度的宣泄、积极的自我暗示、注意力转移法,患者之间交往调节等,调整患者不适应的行为。

1.2.3评价标准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第一次在患者进行第一次进行穴位治疗,未进行心理干预之前,第二次在患者穴位注射疗程结束之后。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评标准为50分,低于50分属于正常,50-59分属轻度焦虑,60-69分属中度焦虑,超过70分属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标准分为超过50分为抑郁,53-62分属于轻度抑郁,63-72分属于中度抑郁,超过70分则属于重度抑郁。

临床总体疗效评价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估,临床总体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消失;显著为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

1.2.4统计学方法

全部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的,结果以 表示,选择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由表1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在治疗后都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所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控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由表2的结果可知,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93%和81.81%,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目前,医学模式已有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症状反复发作,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特别在进行一些侵入性治疗时抵触情绪较重,对疾病的治愈普遍缺乏信心,而且,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并不认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提高患者中医特色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为切入点,治疗者从根源上寻找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2],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接受各项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4小结

本研究证实,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穴位治疗的过程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协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此方法效果显著、容易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接受,而且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干预、随访时间有限,无法探讨远期效应,希望日后能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范素勤,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穴位注射治疗时不良反应的影响,陕西中医,2011,32,9,1230

[2]谭峥,李莉,马燚,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36-137

论文作者:童芬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童芬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