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经济实力论文,村级论文,现状论文,集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谈到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时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农业,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就要稳定农村经济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实实在在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在本世纪末及至201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积累的绝对量和相对比重,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

现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不断强化“统”的功能。按我国现时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统”的功能一般宜界定在以下三个层次之内:(1)统一经营的组织范围,应在以乡、村为主的前提下,逐步拓宽与乡、村、组的序列相对应的各种层次的地域性合作经济组织及其它经济服务联合体。(2)统一经营的产业范围,应在以农业为核心的前提下,逐步创造条件,开拓和经营社区范围内的非农集体经济产业。(3)统一经营的职能范围,应当是紧紧围绕农业这一核心产业来开展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金积累和经济开发。

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下,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要强化上述界定的统一经营的范围及功能,就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支撑,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由于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社区基础经济组织,其集体经济积累的实力,是“统一经营”各种作用得以发挥的基本经济依据。

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是否能够承受“双层经营”经济运行机制所赋予它的“统一经营”的重任,如果其经济实力不足,“统一经营”的功能就难以履行,这样,自然就会延及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未来十五年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因此,研究本世纪末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现状及未来十五年发展战略问题,应当构成我国农经理论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一个重点课题。

二、现实的需要

不久前,笔者曾对湖北省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积累现状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调查,其调查范围涉及到九个地(市)州近40个县(市)的130个村,取得了包括各村行政概况、90—92年末连续三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积金、公益金等八类共两万多个原始资料,从中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79份样本,并按其距县(市)政府所在地或乡(镇)中心集镇的距离及经济实力水平进行了分类统计,对部分重要数据进行了必要的综合、加工、整理与计算,得出了各村在90—92年间连续三年村级集体经济状况的分析结果,简要的综合分析资料见表1—表4。(各村详细资料从略)

表1 村合作经济组织经济状况调查取样分类表

表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分析表

表3 92年末村级集体主要指标平均数对比分析

单位:万元

表4 92年末人均积累水平对比分析表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得出了如下几点基本结论:

(一)、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从表2可见,在所抽取的79份样本中,有73.4%的村年末资产总额呈平均递增趋势,其平均递增率为16.8%;有68.4%的村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亦呈平均递增趋势,其平均递增率为14.43%。

(二)、村级积累呈连年增长的总体态势。从表2可见,在所抽取79份样本中,年末村级公共积累呈平均递增态势的村有49个,占被调查总数的62%,其平均递增率为14.95%。

(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积累状况不太平衡。从表3表4所列分析数据可见,这种不平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种类型的样本群体之间差距很大;二是在各类型样本群体内部的单个样本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反映在村级积累的绝对数及人均积累水平这两个指标上,有的甚至相差几十倍。经济发展水平越落后的村,与富村之间差距就越悬殊。

(四)、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及积累状况出现不平衡的基本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地理因素,即因各村所处的位置及其距县(市)中心城镇及乡(镇)中心集镇的距离差异而出现的经济差异;二是交通因素,即因交通方面的便利程度差异而导致人们在商品经济意识及信息意识上的差异;三是村办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规模上的差异而导致各村在经济实力上的差异;四是村级直接经营收益上的差异导致的农民负担上的差异;五是因其它政策性因素而导致的各村经济实力上的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目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虽在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其绝对数水平较低,难以承担“统一经营”的责任。此外,由于村级财务管理及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帐实不符、帐外流失的现象也相当严重。据有关资料所载,1994年底,湖北省全省村级集体被一些单位和个人长期拖欠无偿占用的资金达24.77亿元,占当年村集体资产总额的23.9%,每村平均拖欠7.6万元。这一现状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对未来十五年农村经济发展所提出的目标差距很大。因此,深入调查研究本世纪末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现状及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战略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紧迫性,而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构想

(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的现状研究。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典型调查,通过设计表格、搜集资料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程序,得出分析结论。其具体内容如下:

1.调查点的选择。应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以提高调查所得资料的信度与效度。

2.调查项目。主要涉及如下问题:

(1)行政概况。含村距县(市)城关镇或乡(镇)中心集镇的距离、所辖组数、户数、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基本情况等。

(2)年末资产总额。含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它资产及对外投资等。

(3)年末负债总额。含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等。

(4)年末资本总额。含村组资本、外单位资本、个人资本及国家资本等。

(5)年末村级积累总额。含公积金及公益金等。

(6)全年收入总额。含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提留收入和其它收入等。

(7)全年费用总额。含经营支出、管理费及其它支出等。

(8)全年收益总额。含经营收益与投资收益等。

(9)年内收益分配情况。含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福利费、向投资者分利、向农户分配及其它分配项目等。

(10)年内农户收入情况。含总收入、总支出、纯收入、人均收入及劳均收入等。

(11)年内村办企业情况。含企业个数、支柱产业、经营范围、销售收入、成本、税金、利润总额、利润分配及上交村利润等。

(12)“三提五统费”的提留及上交情况。

(13)村级建设集资项目及金额。

(14)公积金、公益金、福利费及管理费的实际支出。

(15)上交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偿服务费用。

(16)村组干部及“统一经营”服务型人员的工资补贴。

(17)共同生产费的实际支出与分摊数。

(18)上交国家公粮、水费及各种税收数额。

(19)农户超支的户数及金额。

(20)其它。

3.调查的时间范围。应以1991为起点,以年为单位填列调查表。

4.调查形式。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两种方式。直接调查是指由承担研究的人员亲自深入到有关乡镇的农经管理部门及村、组了解第一手资料,现场分析问题。采用这种方式,所得数据准确可靠,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力。间接调查则指由承担研究的人员委托有关农经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或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可省时省力,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程度不高,有时可能会误导分析结果。

5.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通过上述途径取得的原始资料,专业研究人员应当逐一地进行分析甄别,以便去伪存真。对于所选取的调查样本,可以考虑按其距县(市)城关镇及乡(镇)中心集镇的距离远近进行分组,按类按项目进行统计,从而分析“八五”期间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为制订“九五”及2010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未来十五年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的发展战略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问题:

1.未来十五年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形式和经济实现方式的发展趋势;

2.未来十五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

3.不同类型的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经济实力的模式设计;

4.为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应怎样进行宏观政策上的倾斜与引导,建立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应如何采取科技扶持、信息保障、资金投放、典型示范等方式提供配套服务;

5.为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有限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应如何建立包括承包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利润分配制度、服务制度、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等内容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标签:;  ;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