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 感染科 200003
摘要:目的:评价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感染科接待患者424例,给予常规护理,2015年,接待患者453例,给予强化风险管理。结果:2015年,并发症发生率、危象发生率、职业伤害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了低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感染科;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风险是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只要有护理活动,便护理风险。感染科是医院收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的科室,许多患者需要隔离治疗,交叉感染风险高,病毒性肝炎肝腹水等患者病情较重,护理难度大、任务重[1]。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为提高感染科医院管理水平,某院于2015年开始改进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成效斐然。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感染科年收治对象400~500例,主要包括肺结核、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其中2014年接待患者424例,其中男214例、女210例,年龄6~84岁、平均(56.3±18.4)岁。有住院治疗史31例。危重症61例。有意识功能障碍61例,运动功能障碍75例。有机械通气34例。2015年,接待患者453例,其中男227例、女226例,年龄7~87岁、平均(57.3±17.2)岁。有住院治疗史41例。危重症67例。有意识功能障碍68例,运动功能障碍81例。有机械通气37例。两个年份收治的患者年龄、性别、功能障碍、机械通气等临床资料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2014年
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主要依赖护士查房完成,护理管理部统一科室的责任管理,要求护士落实隔离、对症护理等护理活动。
1.2.2 2015年
制度与组织:①成功风险管理小组,1名院感办工作人员、1名护理部护理质量评估成员、科室护士长、2名科室责任护士,共同组成风险管理小组;②小组统筹风险管理、PDCA管理活动,分析、评估风险要素,制定改进策略,每半年1次复评。
风险识别、评估: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考察、调查医院记录,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对策。主要风险包括护理结局不良事件如意外伤害、交叉感染等,管理不良事件如文书不合格、护理内容遗漏、医患纠纷等。风险产生的原因从“人”、“物”、“环”、“法”四个角度分析。小组头脑风暴,结合相关文献,制定改进策略。
风险控制策略:①“人”,进行1次全面的风险护理培训,要求护士重视风险管理,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能够识别风险;控制患者相关奉献,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深入交谈,据病情、文化水平等因素,评估护理需求、自护能力,高危风险因素包括已有皮肤损伤、肥胖多汗、个人卫生习惯不量、文化水平低、自控能力不足、有意识障碍、基础状况差等,将风险药物标注在床头的纸板上,据风险制定护理内容,如多汗者做好皮肤、床单元整理,针对情绪低落、对治疗较抗拒者,进行心理支持,文化水平低者强化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对风险的认识,对于家属需做好探视宣教,方法宣传材料,告知探视时需注意事项;②“物”,划定探视区域,组好病区的隔离消毒,做好病房内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检出尖锐物品,危重症病房准备好急救物品,确认患者自带的物品是否消毒合格,有无危险品,定期检查无菌手套、护目镜、面罩等防护设备,对于A类传染病病房,做好物品的清洁消毒;定期清点消毒剂、化学药品;③“环”,丰富查房的内容,查房时不仅需要关注病情,还需再次识别、评估风险因素,对于病情不稳定者,增加监测指标,心率、呼吸、体温、血压是必要的监测方法,问询患者有无需要、对护理的疑惑;提高“手卫生”落实质量,配备足够的快速吸收液,定期采集护士手部标本送检,督促做好“手卫生”;科室独立消毒物品时,需规范消毒液的配置、使用方法,在消毒熏蒸时,需做好个人防护;④“法”,建立护理技术准入制度,A类感染病患者护理任务、高风险护理,如穿刺、采样等,必须由高年资护士完成;建立职业危害事件应急机制;建立新入职再培训制度,进行个人防护、传染病基础护理知识、风险管理等内容的培训,考核成功后方可上岗;危险区域必须粘贴红色警示标识;护士需定期体检,若见交叉感染,立即停止工作或调整岗位;入院后,立即评估风险,一周后复评,调整风险护理控制策略;考虑到传染病患者常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引入专业的心理护理方法,加强与精神科的合作。
1.3观察指标
不良事件发生例,包括并发症、危象、护理不良事件等。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5年,并发症发生率、危象发生率、职业伤害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了低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见表1。
3讨论
感染科的护理风险不仅具有医院科室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其针刺伤等职业伤害危害更大[2]。感染科患者活动受限、常需要隔离治疗,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旦发病生活、工作受影响,患者常有较强的心理应激[3]。隔离治疗等感染科特殊护理活动给护理管理带来的困难。这些都要求感染科加强风险管理。本次研究显示,采用强化风险管理后,2015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感染科开展风险管理,需依据科室护理工作特点、患者特点,科学分析,从“人”、“物”、“环”、“法”四个角度分析,科学分析,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周逸.基层医院传染科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92-193.
[2]杨斐,杨小燕.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111-1112.
[3]邬梅珍,杨敏,康明芬,等.某医院传染科老年肺结核患者孤独感的原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9):567-568.
论文作者:宁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科室论文; 医院论文; 不良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