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波[1]2001年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和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及IL-18的含量,探讨二者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共98例,其中急性肝炎组31例、慢性肝炎组33例、重型肝炎组12例及乙肝后肝硬化22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分析。应用ELISA法检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2及IL-18的含量,同时检测血清ALT、AST、TBil和CⅣ、HA浓度以及乙肝病毒标志物。 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12及IL-18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慢性肝炎组(32.26±8.16、38.15±5.95)、肝炎后肝硬化组(36.58±6.34、43.06±8.47)、急性肝炎组(49.10±11.98、51.83±12.00)及重型肝炎组(84.43±11.65、100.59±24.21)。重型肝炎患者IL-12及IL-1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其中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患者二者水平亦明显高于幸存者(p<0.01)。发生HBeAg/HBeAb血清转换者二者水平明显高于末发生血清转换者(p<0.01)。IL-12、IL-18与AST、ALT、TBil、CIV及HA水平以及二者之间均呈正相关。 结论 1.IL-12、IL-18与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损伤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均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细胞炎性损伤及肝纤维化形成过程。2.二者均为强效的免疫调节因子,在机体对HBV免疫清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IL-18水平愈高,肝细胞坏死程度愈重。观察二者浓度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刘叶莹, 王婷, 窦爱华, 郑素军, 徐斌[2]2019年在《肝衰竭预后相关标志物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准确判断病情和预后对于提高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最优分配肝源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目前临床常用的预测肝衰竭预后相关标志物如ALT、AST、TBil、PT、PTA、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应用现状,归纳了近年来新发现的相关标志物如炎性反应相关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免疫反应相关标志物、角蛋白、肠道菌群、微小RNA、肝衰竭自身抗原抗体以及血液动力学紊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肝衰竭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仍缺乏更敏感有效的标志物以及规范的预后评分系统。将新发现的标志物单独或与其他传统标志物联合应用,或将有助于提升肝衰竭预后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2和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 杜维波. 苏州大学. 2001
[2]. 肝衰竭预后相关标志物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刘叶莹, 王婷, 窦爱华, 郑素军, 徐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